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NG发动机控制器SPI通信多节点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CNG发动机的电控系统结构,在设计的CNG发动机ECU硬件电路中应用了SPI拓扑网络。在CNG发动机电控系统中,SPI通信主要用于芯片状态信息的交互以及故障状态的反馈,具体用在节气门驱动电路、离散输出电路以及宽域氧传感器的控制电路中。根据SPI协议以及具体的芯片特性,制定了各个节点之间通信协议。设计了循环调用模式的软件程序。设计的CNG发动机控制器在台架上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SPI通信稳定可靠,可以实现稳定的控制功能,同时发动机可以满足功率和扭矩的输出要求。  相似文献   

2.
周文华  华咤镇  葛林  徐航 《汽车工程》2000,22(4):278-281
本文通过发动机电控单元通用开发平台的性能和技术要求的全面分析,提出了全双工异步串行通信解决方案。尤其是面向非连接通信协议的设计,为满足开发平台与电控单元数据交换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奠定了基础。在电控单元开发过程中为实时数据检测、控制算法的优化、发动机工作数据调节等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XCP协议是一种标准的通用标定协议,基于XCP协议的标定方式能够实现便捷、可靠和高效的在线标定。在对XCP标定协议、CAN总线通信协议以及所选芯片TC1767的相关功能模块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纯电驱动整车控制器XCP标定系统,包括其构成组件和详细方案。这一标定系统能够实现组件的相关功能主要包括实时标定数据和标定数据下载。标定工具软件CANoe对标定系统进行的测试,验证了XCP标定系统可以实现高效的在线标定。  相似文献   

4.
根据曲轴和凸轮轴传感器信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编码的正时同步方法,并采用分层设计思想和模块化设计方法,开发了基于MPC563芯片eTPU模块的正时同步软件,实现了正时同步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思路正确,控制准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电测量技术是汽车碰撞试验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一种自行研制的在汽车碰撞试验电测量系统中使用的车载数据采集系统的原理、硬件结构与软件设计。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设计了独特的触发模块。数据采集电路以单片机、12位高速A/D芯片和其它芯片构成。系统具有触发准确,对多通道信号的采集同步、高速、可靠的特点,还实现了大冲击环境可能断电时的数据可靠存储。在试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汽车诊断技术在汽车的生产、测试及故障分析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汽车多联屏技术在塑造科技感的同时,在汽车的安全性和故障诊断方面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集成电路总线(IIC)协议是汽车多联屏主机和显示屏之间的通信传输协议,如何使用IIC协议来实现故障诊断和信息传输是汽车智能化的一大难点,因此基于IIC协议开展汽车多联屏诊断策略的研究非常有必要。该研究不仅解决了IIC协议在汽车诊断方面的应用难点,又为IIC协议的汽车多联屏诊断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是法国赛格玛公司集40多年的公路建设与设备制造经验而研制和开发的一种新的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现已被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并于2002年由辽宁省公路部门率先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I^2C串行总线的性能和特点,以串行E^2PROM为例,提出了一种在8031上利用其I/O线实现I^2C总线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汇编程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车道偏离警示系统的语音报警实现方法和MC9S12DP256单片机与ISD4003语音芯片之间的SPI串行通信原理,给出了MC9S12DP256单片机与ISD4003语音芯片的电路连接及软件控制,实现了车道偏离警示系统的组合放音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什么是CAN?控制器区域网络(CAN)是为了将"智能"设备以及同一系统或子系统内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成网络而特别开发的串行总线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成本低廉,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工作,有高速实时处理能力,使用方便。CAN的数据速率最高可达每秒1兆位,并且具有卓越的错误检测和限制能力。CAN是一项国际标准,被列入了ISO 11898(高速应用)和ISO 11519(较低速应用)。许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盾构施工中管片易发生上浮、错台等不良现象,通过室内试验对促强干粉(A料)、液体激发剂(B料)不同掺比的同步双液浆进行物理特性测定,并基于此开发出一种新型可调节初凝时间的同步双液浆。研究结果表明: 1)合理调配A料、B料掺比,同步双液浆的初凝时间可控制在30~60 min; 2)新型双液浆的初凝时间、流动度主要由B料控制,随着B料掺比的增加,初凝时间、流动度显著减小,当B料掺比大于3%后趋于稳定; 3)新型双液浆结石体强度由A料、B料共同控制,当A料、B料掺比分别为1.5%、3.5%时,结石体强度基本达到最大值; 4)A料与B料的最优掺比分别为1.5%~3.71%、1%~2.2%。在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采用该新型同步双液浆,管片拼装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表明开发的新型双液浆具有良好的充填性与泵送性,克服了单液浆和传统双液浆在全断面围岩地层同步注浆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2.
简要分析了WinSock 2 SPI的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一种工作于应用层的防火墙。实验证明,该防火墙能够对电脑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美国TI公司最新推出的TMS230LF2407A芯片、实现同步SPWM波发生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TMS230LF2407A芯片的内部资源,提高了反应速度、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功耗、简化了硬件电路。  相似文献   

14.
张合沛  韩伟锋  张兵 《隧道建设》2011,31(6):760-764
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对盾构设备高信息化的要求,针对目前盾构控制系统网络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CAN总线在大型装备自动控制领域应用的特点。利用CAN总线通讯控制技术,采用MAX232、MAX485、LM3S2671、PCA82C250等芯片设计出CAN总线转RS232和RS485的物理接口,实现CAN总线与RS232和RS485总线之间的全双工通讯,同时设计多通道数据采集、处理、上传A/D接口,为盾构控制系统自主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徐向阳 《汽车技术》1997,(8):23-25,30
该无触点电子点火器的主要部件是L497和VB0202两块芯片。介绍了两芯片的结构功能,基于两芯片开发的点火器路及其工作原理,在DA462Q型发动机上对该点火器进行了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前已开发出一种重型卡车变速器同步机构的模拟技术,用于解释车辆变速时非正常(二次)换档反应力是如何产生的。由于同步机构的复杂以及同步时间极其短暂,因此使用常规实验的方法分析这一现象是很困难的。为此,使用ADAMS分析模型对同步器零部件的运动和力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非正常换档反应力是在同步器齿套和结合齿的花键啮合过程中产生的,其原因是由于齿套的运动。在齿套花键倒角与结合齿花键倒角之间接触点上的推力与旋转力之间的相对关系影响了这一现象,并且可通过调节倒角表面的力的关系来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同步工程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开发过程的并行性与系统性、各相关职能间的工作协同与集成以及设计过程的快速反馈,将顺序开发与同步工程时间进度进行了比较。介绍了某款车型的同步工程目的、车身设计开发同步工程主要工作及同步工程协同工作小组人员组成、角色、任务和管理方式。最后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基于某款车型的车身设计开发焊装工艺同步工程模型阶段,工程化产品设计阶段及样车、小批量试制和试验阶段,这3个阶段的工作分类、工作内容、输入、输出。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跨平台实时仿真测试过程中数据通信方式不通用、系统架构多样且难拓展、缺乏跨平台多软件数据同步方式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跨平台实时仿真系统架构。首先借鉴车载以太网传输层通信协议设计多仿真平台间数据通信,构建通用数据通信交互方式;其次,根据智能网联汽车系统测试需求,确定所需的实时测试平台、车辆动力学仿真平台、传感器测试平台及以太网测试平台,参考汽车总线的分布式架构,设计通用且可拓展的跨平台实时仿真系统架构;最后,建立数据中转平台作为系统数据通信中枢,实现多软件、多平台运行同步。以前方侧翻智能避障算法为例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跨平台实时仿真系统架构所设计的仿真测试系统,可通过数据中转模块调节被测算法及多平台、多软件的仿真速度,低时延的通信方式及实时硬件仿真平台,保证多平台、多软件实时同步运行,数据交互通信方式统一,系统架构具备通用性、拓展性。  相似文献   

19.
张哲  张健 《北京汽车》2018,(3):25-28
深入研究了专用于货车、大客车等的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通信协议SAE J 1939协议。开发了缓速器控制系统CAN总线通信模块,制定了液力缓速器相关的通信协议,并实现利用SAE J 1939协议与周边系统进行通信。基于SAE J 1939协议进行了缓速器控制器的设计,并通过在试验台架上进行各项性能试验,验证了所开发控制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赵航 《汽车知识》2009,(1):10-15
诞生37年以来,奥迪A4已进化到第8次车型。在与A4同步开发的全新A4L上,你能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超越感,在舒适性能得到极大提高后,其定位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