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界汽车》2012,(2):152-152
按照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总体部署.在国家标准委的协调和支持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组织.全国汽标委牵头.中汽中心、电力企业联合会和电器科学研究院共同起草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三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标准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四部委合力推进下,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四项国家标准顺利完成,于2011年12月22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1年第21号”批准发布,分别为《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相似文献   

3.
全球范围内目前主要拥有 3 种交流充电桩的标准体系,分别是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T 18487.1—2015)、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IEC 61851-1:2017)及美国和日本等市场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充电连接器》(SAE J1772 OCT 2017)。不同类型的交流充电桩能否兼容是电动汽车行业内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不同地区充电桩相关标准的解读,分别从充电接口结 构、标准及认证方案,以及控制导引等方面给出了 3 种类型充电桩标准的差异点和相同点;提出了交流充电桩主要在智能充电模块、剩余电流保护器(RCD)和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技术(V2G)等方面的发展趋势。相关结论可为充电桩企业的规划设计和检测机构的检测平台搭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11,(35):34-39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包括通用要求、充电用的交流接口和直流充电接口三部分内容。由于世界各国都在发展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而基础设施的充电站和充电桩建设必须要有统一的充电接口。在我国各地都在大规模建设充电站和充电桩时,必须制定出我国统一的交流和直流充电接口(插头和插座)。目前,日本、美国、欧盟都在制定各自的充电接口,日本CHAdeMO协会(由丰田、日产、三菱、富士重工、东京电力共同发起)制定快速直流电充电标准;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将制定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标准;欧盟将于2011年底或2012年初完成充电接口制定工作。希全球能制定统一的充电接口标准,以利于统一和出口需要。因此本刊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通用要求、充电用交流接口和直流充电接口介绍给读者。目前,该项标准已将标准报批稿交主管部门批准。但遗憾的是该标准还不是智能型充电接口,不能同时计算充电时间、充电费用、充电量等数据。  相似文献   

5.
2015年9月22日,记者从工信部官网获悉,GB/T 2023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3项系列国家标准已通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审查。这将打破地方车企在当地充电桩方面的垄断。  相似文献   

6.
信息     
《世界汽车》2012,(2):152-158,160
政策行业召回国际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国家标准发布按照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总体部署,在国家标准委的协调和支持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组织,全国汽标委牵头,中汽中心、电力企业联合会和电器科学研究院共同起草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  相似文献   

7.
周侗 《汽车电器》2022,(11):24-26+30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强国发展的国家战略,纯电动汽车(EV)则成为了主要突破口。在电动汽车充电标准问题上,主流的标准有ISO 15118和DIN 70121,中国于2015年底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相关的充电系列标准,包括通用要求、交流充电接口、直流充电接口、通信协议等内容。针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简单、易用的应用层充电协议,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充电协议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汽车维修》2012,(2):48-48
按照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总体部署.在国家标准委协调和支持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组织,全国汽标委牵头,汽研中心、电力企业联合会和电器科学研究院共同起草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1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基础知识1.1常见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设备基本参数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是指通过便携式连接装置、壁挂式充电盒、三相交流充电桩等充电设备,将交流电接入车辆接口(充电口),对车辆进行充电。交流充电设备基本参数见表1所列。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3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GB/T 19753—2021《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32694—2021《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GB/T 18386.1—202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等3项标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无线充电作为汽车自动驾驶的重要一环受到了广泛关注,无线充电系统通过磁耦合进行能量传输,其工作过程中的电磁兼容问题也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针对小功率无线能量传输已经有相关的标准规范可以参考,但是车辆这种大功率的无线能量传输尚无标准可参考。基于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制定并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38775.5—202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5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文解读了GB/T 38775.5—2021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并且给出了样品测试时的影响因素及要求,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本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家用充电通用方式进行简单论述,并讨论了连接方式A充电方式的可行性。在满足国标的要求下,车载充电装置可通过优化控制盒放置位置,增加车载线收纳结构达到便捷充电的目的,但是目前仍需要出台新的标准来规范连接方式A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安全问题已成为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项目.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储存装置,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应用,如安全性、寿命以及成本等.早在2015年,国家针对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性能方面有GB/T 31484—2015,GB/T 31486—2015...  相似文献   

14.
以直流充电为基础的大功率快速充电是国家倡导的重要发展方向,GB/T 27930—2015和GB/T18487.1—2015是整车和直流充电设施进行互联互通的相关标准。作为汽车公告强检项目,为验证整车通信协议实现与标准的一致性,本文设计了对待测电动汽车进行通信协议检测的系统。该系统不但包括正常充电流程的检测,而且能检验电动汽车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基于大量的检测数据,归纳出几种被测车辆容易出现的通信协议问题并给出分析。  相似文献   

15.
信息速递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等3项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通过审查2011年1月11—13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委会2010年年会暨标准审查会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能源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电力企业联合会和电气科学研  相似文献   

16.
信息速递     
《汽车工程师》2011,(1):6-9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等3项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通过审查2011年1月11—13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委会2010年年会暨标准审查会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能源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电力企业联合会和电气科学研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汽车市场上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2015年12月发布的GB/T 18487.1—2015针对充电系统单独规定了需要配备充电枪电子锁的要求。本文根据此规定的要求,结合用户使用习惯,对充电枪电子锁的功能逻辑进行了目标分析及逻辑设计,为同行业的后续设计提供设计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21年4月3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GB/T 40032—2021《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国家标准.这一国标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是我国汽车行业在换电领域制定的首个基础通用国家标准,有助于提升使用换电技术的电动车在机械强度、电气安全、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安全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充电用连接装置,对行业目前所用的直流充电接口以及Chaoji结构的接口进行了试验验证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带有冷却系统的情况下,两种结构的充电连接装置的温升能力均可满足大电流充电的温升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车型:2022年北京奔驰EQA3004MATIC,配置780200电机。行驶里程:588km。VIN:LE42437091L××××××。故障现象:通过墙盒交流电充电后充电枪拔不掉,应急解锁后,将充电枪拔下,但是仪表提示“充电电缆已连接”(红字)(如图1所示),车辆无法启动。故障诊断:此车为2022年EQA车型,它是继2018年奔驰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EQC之后奔驰推出的第二款纯电车型,属于紧凑型SUV。查询车籍卡,此车代码83B [直流电充电系统(DC充电)],直流电充电插座位置在车辆右后翼子板。代码65B(车辆XEV充电插座中国标准GB/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