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混凝土强度退化机理,文章进行了水泥混凝土冻融循环室内试验,测得冻融循环试验前后混凝土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运用离散元软件进行水泥混凝土细观数值模拟试验,并分析水泥掺量、水泥强度等级、集料和胶凝材料界面刚度对混凝土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将室内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下,弯拉强度明显降低,抗压强度略微减小;水泥掺量减少和水泥强度降低时,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明显降低;集料和胶凝材料界面刚度减小时,弯拉强度明显降低,抗压强度略微减小,与冻融循环室内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以石灰、粉煤灰和土为原材料,所组成的二灰稳定土的试验方法,试验要点,依据标准及试验结果,以实测的计量数据,分析讨论这些试验结果之间的线性关系.试验研究证明二灰土早期强度较低,且后期强度增长缓慢;分析发现抗压回弹模量的增长与龄期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拉强度、弯拉回弹模量只有7d与28d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桥梁伸缩缝结构受力特点,以C50混凝土配合比为基准,通过试验研究双掺EVA-HPMC对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收缩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EVA与硫铝酸盐水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随着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弯拉强度、粘结强度、耐久性等指标均有明显提升,HPMC的复合掺入进一步改善上述指标并对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改善明显。同时,通过EVA-HPMC掺量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趋势,提出了EVA经济掺量为4%的建议,并建立了EVA-HPMC改性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拉拔粘结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的幂函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复合式再生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了摊铺施工模拟试验,并对再生路面的弯拉强度、劈裂强度等使用性能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测试分析。总结对比试验数据、统计分析,验证了双层滑模摊铺机理从保证路面强度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塑钢纤维制备纤维混凝土,通过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和纤维拔出试验分析了矿物掺合料对塑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塑钢纤维的加入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和抗弯拉强度,并且混凝土的韧性得以改善;单掺粉煤灰或硅灰对塑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改善有限,但可大幅提高塑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韧性;粉煤灰和硅灰的超叠加效应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更加致密和均匀,水化更充分,所以塑钢纤维与基体的粘结性能大幅提高,并导致塑钢纤维混凝土各项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掺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水灰比、早强剂掺量、钢纤维掺量、矿料级配等四个因素对掺钢纤维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矿料级配对混凝土和易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水灰比;钢纤维的掺量是影响混凝土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并且抗折强度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影响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灰比,且抗压强度与水灰比的大小成反比。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优化得到掺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规范级配、水灰比0.38、早强剂掺量1%、钢纤维掺量为50kg/m3。与不掺钢纤维混凝土相比,该配比钢纤维混凝土3d和28d抗折强度分别约提高了10%和12%,耐磨性能提高了44.6%.成果可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复工程中。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原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参数指标,介绍了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方案,并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厂拌RAP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RAP使用量的增加,抗压回弹模量和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破坏劲度模块、弯拉应变和弯拉强度等都呈下降的规律,但是随着RAP用量的增加,动稳定度却随之缩减,且渗水系数也随着RAP的缩减而呈现二次多项式增加;TSR随着RAP用量的增加而处于稳定的状态中,即冻融劈裂强度比在此环境内必为定值,然而却远远低于规范的技术标准;在同一温度下,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之间呈幂函数的关系变化式,最终需要根据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抗拉强度将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区分为主要的四类。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及透水性能的影响,文章分别设计不同水胶比、孔隙率、成型方式及减水剂掺量的透水混凝土试件,通过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测试试验,得到了不同透水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及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胶比、孔隙率、成型方式及减水剂掺量均会对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产生影响,当水胶比为0.24、孔隙率为20%、减水剂掺量为1.6%及成型方式为静压成型时,可制备出强度较高与透水性较优的透水混凝土,其结论可为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口梁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钢纤维混凝土的裂后塑性行为,选取了裂后线性软化模型作为盾构管片的材料模型,并在内力等效原则下,计算得到了由弹性弯拉残余强度表示的裂后线性软化模型下的塑性轴拉残余强度.通过截面静力平衡方程,引入塑性轴拉残余强度,得到了适用于大、小偏压条件下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完善了钢筋...  相似文献   

10.
白改黑工程中反射裂缝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工程中反射裂缝防治措施对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意义重大。文章通过间接弯拉试验、间接剪切试验、轮碾试验,分别测试采用无夹层、封层、封层+防水卷材、封层+土工布、封层+玻纤格栅、封层+聚酯纤维布等不同防裂夹层材料的防裂措施的层间间接弯拉强度、间接抗剪强度及其轮碾疲劳寿命,并结合实体工程对防水卷材的防裂效果进行跟踪调查,进一步说明其反射裂缝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抗疏力固化土的室内击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抗疏力固化土室内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抗疏力固化材料的不同掺量对抗疏力固化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影响,及其对抗疏力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乳化沥青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对比试验,分析采用不同的乳化沥青剂量,以及采用掺加2%水泥和不掺水泥两种类型混合料对乳化沥青稳定再生集料的稳定度、流值、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等性能指标的影响,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材料再生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青藏地区的高寒、大温差等特殊气候特点,进行沥青混合料室内弯拉强度试验,研究沥青混合料弯拉强度受级配、油石比、温度等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为高原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橡胶颗粒水泥混凝土由于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韧性等优点,在道路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采用AASHTO的力学经验指南对橡胶颗粒水泥混凝土与基质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设计年限内的使用性能进行预测。实测橡胶颗粒水泥混凝土与基质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弯拉模量作为输入参数,气候模型采用与中国北方气候相近的明尼苏达州气候模型。通过对两种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预测可知:橡胶混凝土路面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平整度、断板率、错台、累积损伤均小于基质混凝土路面。因此,在荷载与气候的作用下,橡胶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优于基质混凝土路面。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回弹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混凝土专用测强曲线制定的步骤和方法,为道路工程混凝土强度推定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借鉴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1种集料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应变、温缩应变等体现路用性能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最大干缩应变这一路用性能控制的重要指标,优选了路用性能较好的级配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为水泥稳定碎石路用综合性能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Zhu Y.  Zhang Y.  Xiayang Y.  Dong Z.  Liu X. 《现代隧道技术》2018,(6):152-162and169
Aiming at the serious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on tunnel operation and safety, full-scale quasi-static load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regarding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taggered erected tunnel linings in unload- ing situation. The design of tested lining and loading schemes were introduced. The test results, including the evolu- tion of deformation, segment crack, joint opening and bolt stress, were presented.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tested linings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t shows load-displacement curve is of elastic-plastic form and the tendency of load-displacement curve is linearly rising; strength failure of circumferential joint occur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gments decreases, leading to decrease of integral rigidity; shearing failure of concaveconvex connector of circumferential segment joint, compression induced concrete failure of longitudinal joint and bending failure of the segment finally cause stability loss of the tunnel structure. © 2018, Editorial Office of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研究牵引车辆和刚性杆挂车机械连接装置强度试验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确定了机械连接装置强度试验的适用范围,提出了机械连接装置强度试验的试验要求,分别给出了中置轴挂车列车和中置轴车辆运输列车中牵引车辆与刚性杆挂车间机械连接装置Dc值和V值的确定方法,研究制定了机械连接装置静态强度试验和动态强度试验的方法,并根据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提出了机械连接装置强度试验的判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