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强脉冲磁场、光学显微镜和 H.R.Pak 等提出的惯习面确定方法研究了 Fc-21Ni-4Mn 合金中磁场诱发马氏体形貌和惯习面.结果表明,Fe-21Nj-4Mn 合金冷却形成板条马氏体,而在 Ms 温度以上,磁场诱发形成多片状而少板条马氏体,且随温度升高,磁场诱发马氏体形貌为蝶状.磁场诱发马氏体惯习面与冷却形成的马氏体相同,均为(225),对于蝶状马氏体发现了一种新的对称面(11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Fe-25Cr-20Ni合金中层状碳化物M23C6的形态、晶体学特征、析出动力学及氮对层状M23C6的析出作用。结果表明,层状M23C6呈板条状,与基体奥氏体(A)的位向关系是{001}M23C6〃{001}A,〈001〉M23C6〃〈001〉A。它的析出量受基体中碳的溶解度控制,氮能提高基体的溶解度,促进层状M23C6的析出。  相似文献   

3.
从实际应用出发,给出一个新的寿命分布类{IFRA*t0},并且讨论了它的性质,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30CrMnSiA钢退火组织在慢速(0.5℃/min)加热过程中,在铁素体/渗炭体界面上形成的奥氏体可以沿其界面生长呈条状向珠光体侧生长、呈长轴状或向铁素体侧长成针状;而在铁素体晶粒内首次发现形成的奥氏体将呈针状、平行四边形状或正六边形状,并且在其上可出现与之平行或具有一定夹角的奥氏体针。对奥氏体形成的几种不同形态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碳化物的球化过程和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缓冷法和等温法对T8和T12钢进行球化处理,详细考察了处理过程中碳化物形貌、数目、尺寸和体积分数和的变化,讨论了残留碳化物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阐明了奥氏体化后碳化物的球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塑性变形对γ-FeMnAl反铁磁合金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形变量 增加,γ-FeMnAlCr合金的室温电率的剩余电阻率先下降,后增加,在形变量4.89%处存在电阻率的较小,合金在Neel温度(TN)以上的平均电阻系数(TCR)随为而增加,在TN和电阻极小值温度(Tman)之间TCR变化不大,而在Tmin-室温之间TCR有明显减小,试验还发现塑必 对γ-FeMnAlCr合金的应力灵敏系数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碱性磷酸酶桥联(APAAP)法及3H-TDR掺入法检测了30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14例NHL患者白介素2(IL-2)活性。结果表明:NHL患者外周血全T细胞、OKT4细胞的均显著减少(P<0.05),OKT8细胞显著增多(P<0.05),OKT4/OKT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P<0.01),IL-2活性明显低于对照(P<0.01),IL-2活性与OKT4/OKT8比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山区河流干支流汇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和实测资料的分析,着重对山区河流干支流汇流后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支流的汇流比{Q/QC}是影响交汇角大小,汇流面坡降,输沙率变化 主要因素,同蛙利用汇流比Q/QC这一特征值,建立了它与汇合口的水力和泥沙运动绵部份相关关系,从而揭示了山区河流干支流相汇后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铁路机车车辆用两种热轧耐侯钢经热处理双相化后的金相组织及各种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耐侯钢双相化后的显微组织由多力形等轴素体晶粒和不规则岛状马氏体组成,且原始组织对其有很大影响;两种热轧耐钢双相化热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均无明显的各向异性。研究发现,双相化加热温度对马氏体含量、屈服现象、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强比、延伸率及加工硬化指数(n值)等双相化后钢的组织性能均有显著影响。根据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阻、热膨胀、磁致伸缩及光学金相等试验方法研究了多晶合金的马氏体相变特征.结果表明:合金在400~100K之间发生两次相变,第一次为马氏体相变,它的热滞后比较小,马氏体相的电阻率高于母相的电阻率;而第二次相变的结构变化尚未澄,它的热滞后比较大,新相的电阻率低于母相的电阻率.马氏体相变时,合金结晶方向长度收缩,磁致伸缩急剧减小.合金中马氏体基本为相互平行的片状组织.  相似文献   

11.
使用不同淬冷烈度的淬火介质对车轴用EA4T和35CrMo钢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钢的组织结构,并测定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淬冷烈度的增加,EA4T和35CrMo钢在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组织越细小,硬度有所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虽然液氮具有很高的淬冷烈度,但在淬火过程中易形成蒸汽膜而导致冷速降低,形成非马氏体组织.35CrMo钢淬火形成的马氏体为体心正方结构,其轴比c/a随着淬冷烈度的增大呈小幅度增大,碳的过饱和度随着淬冷烈度的增大而增大.35CrMo钢经不同淬冷烈度的淬火介质淬火后回火,其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回火温度,碳的过饱和度对回火钢的性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钢波纹管涵洞是采用波纹状圆管或波纹状弧形板通过连接或拼装形成的一种新型涵洞形式。由于轴向波纹的存在使其具有更加优良的受力特征,可以适应基础变形导致的涵洞破坏问题。文中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实践,总结大孔径钢波纹管涵洞的施工控制技术,包括整体拼装、片状拼装以及基础、两侧材料的回填和压实,施工过程中的防腐处理等,可供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3.
NIDDM并发慢性多脏器病变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Ⅱ型糖尿病并发多脏器病变时,及应用胎胸腺素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APAAP桥联酶标法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应用Hanks液制做胸腺素混悬液。随访观察不同时期Ⅱ糖尿病并发慢性多脏器病变患者 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心、肾、脑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09CuPCrNi钢经热处理双相化形成的双相耐候钢的组织与性能,并对双相耐候钢进行CO2气体保护焊,以研究其焊接性能,结果表明,拉伸时焊接接头的断裂发生在热影响区的淬火马氏体回火区,断裂强度比母材降低了12.6%,但仍比热轧态的提高了14.1%,达到节约钢著,减轻重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阻、热膨胀、磁致伸缩及光学金等试验方法研究了多晶Ni2.1Mn0.9Ga0.9C0.1合金的马氏体相变特征。结果表明:Ni2.1Mn0.9Ga0.9C0.1合金在400~100K之间发生两次相变,第一次为马氏体相变,它的热滞后比较小,马氏体相的电阻率高于母相的电阻率;而第二次相变的结构变化尚未澄清,它的热滞后比较大,新相的电阻率低于母相的电阻率。马氏体相变时,合金结晶方向长度收缩,磁致伸缩急剧减小。合金中马氏体基本为相互平行的片状组织。  相似文献   

16.
对13例正常人、2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组织学变化进行对照观察,同时测定胆汁中氨基己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病理性胆囊粘膜上皮细胞呈明显增生性改变,胞质内PAS、AB染色增强,上皮间有大量杯状细胞;胆汁中氨基己糖含量为正常人的2.6倍。提示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变化可导致胆汁中糖蛋白含量增高,二者在胆石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择225Cr─1Mo钢手工电弧多层焊焊接头进行了不同工艺规范的持久强度试验,用透射电镜对蠕变断裂时母材和焊缝碳化物的形态、大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采用选区电子衍射和EDAX能谱分析方法对析出的碳化物类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试验中出现的碳化物类型分别为Fe3C,Mo2C和M23C6.在试验时间较长应力较小时,断裂试样中针状Mo2C在晶内聚集粗化,块状M23C6在晶界聚集粗化,这种碳化物分布状态是影响蠕变断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图的符号控制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G=(V,E)的顶点集V上定义一个二值函数f:V→{-1,1},若在任何一个顶点v的闭邻域N[v]上函数值的和至少是1,即A↓v∈V,f(N[v])≥1,则称f是G的一个符合控制函数。符号控制函数的仅重定义为f(V)Σv∈V f(v)。图G的符合控制数等于G的一个符号控制函数的最小权重,记为γs(G)。本文建立了几类图的符合控制数的精确值,并讨论了γs(G)的界。  相似文献   

19.
研制了Cr-Mo-V合金系统的高温耐磨堆焊焊条,其堆焊层金属组织为隐晶马氏体+骨络状共晶碳化合物+弥散颗粒状碳化物,晶界为高铬铁素体,具有很好的高温耐磨性,450℃12h回火后HRC〉55,该焊条采用H08A焊芯钙钛型渣系,工艺性能好,抗裂性能,价格便宜,已成功地应用于烧结机单齿轮的堆焊。  相似文献   

20.
观察枢复宁TM两种不同给药途径预防各种中晚期癌症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根据所选抗癌药的不同,将147例中晚期癌症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为大剂量顺铂组、B组为低剂量顺铂组、C组为非顺铂组。各组患者按所用上吐方案分一剂一片组(枢复宁8mg,静注第一天和口服第二天);一片一片组(枢复宁8mg,口服第一天和第二天),连续观察5d。结果:A、B、C三组止吐有效率分别为75.6%、72.7%;SL5%、75.0%和94.6%、94.4%(A与C组比较P<0.05)。两种枢复宁TM简化止吐方案均对顺铂和非顺铂类化疗药物引起的急性呕吐有效,疗效没有差别,一片一片的止吐方案更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