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交通标准化》2009,(4):110-111
日前,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隧道通车。该工程于2004年11月破土动工,是我国最先贯通的长江公路隧道,其建成是长江过江交通建设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长江过江交通迎来了“江上架桥、水面行船、江底通隧”的“三维”时代。据悉,武汉长江隧道位于武汉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之间,全长3.6km,双线4车道。  相似文献   

2.
结合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施工工程,分析了盾构施工中导致盾尾泄漏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了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施工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3.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刀具设计改进及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南京长江盾构隧道区间总长约2900m,双洞双线六车道设计,区间主要为粉细砂和砾砂地层,原刀具设计为一次掘进中途不换刀,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刀具磨损失效严重。针对南京长江隧道原装刀具失效现状,从地质、刀具布置、选材、工艺等方面对失效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设计了刀具改进方案:加大刀刃硬质合金断面尺寸和单块合金宽度,改进焊接工艺,优化掘进工作参数。工程实践表明:新改进刀具完全适应当前地质条件,换刀距离由改进前不足50环(100m)提高到普遍超过300环(600m),工程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粤交 《广东交通》2009,(4):56-56
正8月22日,被誉为"长江第一隧"的南京长江隧道全线贯通。该隧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长江三桥之间,设计为双向  相似文献   

5.
南京长江沉管隧道竖井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京长江沉管隧道竖井的分析研究,建立有限元模型,然后运用SuperSap程序计算得到竖井及竖井各板弯矩的最大值以及最大值发生的位置,用于指导结构设计,对南京长江沉管隧道的修建有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交叉口进口车道功能动态划分的实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车道功能动态划分规则,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规则能够在流量变化时准确划分合理车道并优化信号配时,显著减少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后对车道功能动态划分规则的应用进行探讨,提出双指示牌变化的方案,以确保车道动态划分高效安全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广东交通》2008,(1):59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1月6日正式动工兴建。南京长江第四大桥采用国内首座三跨吊悬索桥型,该桥位于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下游约10公里处,全长28.996公里,其中跨江大桥长约5.448公里,主跨为1418米三跨吊悬索桥方案,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跨江大桥设计时速为100公里,桥面宽为33米,工程概算总投资约67.5亿元,预计2013年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南京长江隧道地下连续墙工程施工的基础上,重点对长江漫滩地区的地下连续墙综合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长江隧道直径为14.93m的泥水平衡式盾构机为研究对象,根据施工过程中盾构机主轴承、大齿圈、变速箱、主电机和液压系统等主要设备易出现的故障,选取了合适的状态监测手段,确定了故障诊断方案,并提出了关键设备各参数的判断标准,应用于实际机械维修保养。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案的实施保证了盾构机高效、顺利推进,为南京长江隧道的顺利贯通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南京长江隧道施工中,创造性地利用中间箱涵作为通风巷道,采用轴流风机压入进行洞内空气置换,代替在隧道内架设专用通风管的通风方式,大大节约施工成本,减少工序干扰,提高了施工工效。  相似文献   

11.
对道路运输效率科学认识的缺乏,会导致设计理念的偏颇、道路资源配置的实际作用与其设计初衷的差异和交通问题的加剧。针对道路运输效率进行分析,认为合理减少出行时耗是提高道路运输效率的关键。在国内外干、支路车道资源配置,主、辅路车道资源配置,以及干、支路衔接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指出国内将提高通行能力和保障干路车速作为交通改善目的的逻辑性错误是导致路网结构失调,干、支路衔接不便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车道边际效用分析,以及干、支路,主、辅路车道资源增减对交通及城市功能的影响分析,得到车道资源合理配置的一般性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京汉中门桥路段的潮汐交通量的统计调查,结合方向系数、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交通性能指标,对南京市“潮汐交通”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可变车道设置条件对该路段可变车道的设置进行了论证分析,探讨了该路段实施可变车道的可行性和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机动车交通负面影响的逐步扩大以及绿色出行理念的日渐兴起,市民出行方式开始向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回归,亟须研究如何合理分配路权以指导自行车道改造。首先指出温州市现阶段自行车道存在空间规模不足、占用现象严重、管理理念尚未转变等突出问题。提出自行车道改造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对横断面空间的要求。最后,基于路权分配阐述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人行道、公共汽车站以及路内停车的关系及处理方式,通过对道路空间进行再分配指导自行车道改造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定量描述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进、出口车道的动态平衡性,引入指标动态平衡度。本文对各相住下的进口车道组的交通量与出口车道组的通行能力进行计算,它们之比即为动态平衡度,借助于VISSIM仿真软件量化指标,确定评价标准。最后以南京市北京东路与丹凤街交叉口为例对其各相位下的车道动态平衡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应用动态平衡度对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车道动态平衡性的评价是可行的,借助于车道动态平衡度可以直观地分析交叉口的车道划分及车道功能设计能否满足交通需求,达到高效利用交叉口时空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城市信号交叉口车辆运行效率,本文分析了直行车道饱和流率的影响因素。基于长沙市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直行车道在不同车道宽度、大车率和车道数情况下饱和车头时距的采集数据,分别建立了饱和流率与车道宽度、大车率、车道数的一元回归关系模型和饱和流率关于车道宽度、大车率和车道数的三元回归线性模型,最后并将拟合的模型放入南京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应用环境中。结果表明交叉口延误和饱和度值减少,进而说明所得到的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叶欣 《交通标准化》2010,(19):19-22
面对大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状况的日益加剧,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已成为缓解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阐述设置城市公交专用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市道路结构和交通特性,介绍南京市中新路公交专用道的设计方案,可供市政建设及交通管理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高占有率(HOV)车道在我国城市道路中的设置方案,本文以城市快速路基本路段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南京市的两条典型路段进行道路条件与交通条件的调查与分析。选取路段平均速度、延误时间以及运送能力为指标,分别设计了7种车道数分配方案,并运用VISSIM仿真软件进行现状和仿真对比分析,研究设置HOW车道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双向六车道的城市快速路基本路段中单独设置一条3’型HOV专用道或者一条3’型HOV专用道和一条公交专用道的组合时,能够最大化提高整个路段的运营效率;双向八丰道条件下,当公交和货车比例都相对较低,而小汽车和中客车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时,设置HOV车道时的利用率可能相对较低,而建立公交专用道则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8.
位于京沪线上的南京长江大桥系该线贯通大江南北的主要咽喉.由于其轨道结构的差异,相应的轨道几何状态变化是不一样的.本文采用不平顺幅值和功率谱相对比的方法,综合分析大桥在重载快速行车条件下的轨道几何状态变化规律,为合理制定相应的养修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南京长江二桥工程实践,比较了单壁无底和双壁有底钢吊箱的优缺点,阐述了钢吊箱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对双壁有底钢吊箱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车道分配对路网容量的影响,通过分配道路的双向车道数和设置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参数,建立了双层规划的路网备用容量模型.上层模型用于路网车道分配和信号配时参数联合优化,以使路网容量最大;下层模型是用户均衡分配模型,可预测司机对于某种路网车道分配和信号设置的择路行为.用基于灵敏度的启发式算法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合理调节路网路径的阻抗,使交通量的分布更均衡,路网备用容量比现有模型增大了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