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舰艇编队对空防御作战是编队作战的主要内容和作战样式.本文以常用编队防空队形为例,介绍了编队队形配置原则和编队防空队形配置方法.通过建立坐标系和相对位置表示,确定了编队舰空导弹作战区域.在充分分析编队舰空导弹作战区域的基础上,结合编队舰空导弹使用安全,确定了编队舰空导弹的射击禁区和安全区域.研究了编队舰空导弹安全区域内的...  相似文献   

2.
协同反导是水面舰艇编队在反导防御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对两艘舰艇协同反导区域计算的基础上,采用Matlab数学工具,对两舰的位置进行优化配置分析,增大两舰的协同反导区域,从而提高作战防御效果。  相似文献   

3.
外军航母编队反舰作战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航母编队反舰作战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作战区域的划分方法,分析了反舰作战的组织实施过程,研究了航母编队反舰作战可采用的主要战术,给出了反舰作战的一般流程,可为部队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系统分析了反舰导弹"蛇形机动"的控制方法,建立了"蛇形机动"的突防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舰空导弹发射时机对于脱靶量的规律性关系,进一步计算得出了指定条件下的舰空导弹的拦截成功区域和拦截失败区域,以及舰空导弹拦截时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编队中层防潜区域作为外层和内层的衔接部分,在防潜作战中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中层警戒舰的配置决定了编队防潜安全.论文通过细致详实的数据分析和计算,科学计算出中层警戒舰配置阵位,从而印证了中层防潜区域是编队防潜作战中最适合阻敌接近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荷兰皇家海军新型防空指挥护卫舰(LCF)舰长144m,排水量6500t,每艘造价3.95-15.8亿欧元。该级舰以防空为主,但也有指挥和控制功能,可当作旗舰使用。该级舰是在德国、荷兰、西班牙三边护卫舰合作计划下共同采办的,预期可降低全寿命费用。LCF舰防空防御装备ESSM和SM-2导弹系统,SM-2BlockⅢA能提供150km的区域防空能力,ESSM能提供30km的区域防空能力。40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备弹64枚。对海传感器装置则采用SMART-L三坐标雷达和APAR多功能雷达。该级舰共采办4艘,首舰已于2002年4月入役。  相似文献   

7.
两栖攻击舰直升机出动回收流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桐  黄斌  何巍 《船舶工程》2020,42(5):11-16
针对两栖攻击舰舰载直升机出动回收流程规划及能力评估问题,通过分析美国海军"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的舰载直升机典型任务样式和舰面作业流程,合理分解舰载直升机舰面保障作业流程,包括主要作业流程规划、作业区域及保障设施。构建出动回收全流程仿真模型,并从提高出动回收能力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指导两栖攻击舰舰载直升机作业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双舰雷达被动测向定位是两舰组成单横队时截获敌方雷达信号,将其方位交汇定出敌舰位分布范围的一种定位方法。在建立水面舰艇编队双舰雷达被动测向定位模型,探讨在无引导保障,截获敌方雷达信号,绘算出敌分布区域。通过双舰雷达被动测向定位。  相似文献   

9.
航空母舰甲板垂向运动是舰载机高海况着舰误差的主要因素,为提高舰载机在高海况下的自动着舰精度,自动着舰系统采用甲板运动补偿器根据甲板垂向运动生成补偿指令,以驱动舰载机精确跟踪甲板运动,从而减少着舰误差。常规甲板运动补偿器在补偿频率范围内虽然可以实现预期补偿效果,但在补偿频率范围外存在高增益区域,对甲板运动中的高频分量起放大作用,并且将其混入生成的补偿指令中,会对舰载机飞行安全产生影响。为在有效补偿的同时减少对甲板运动高频分量的放大作用,通过对舰载机自动着舰系统的频率响应按频率进行采样,设计出离散甲板运动补偿器频率响应,采用频率采样法设计数字式有限冲击响应(FIR)甲板运动补偿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频率采样方法的FIR甲板运动补偿器在有效补偿由甲板运动引起的舰载机着舰误差的同时,可有效降低甲板运动高频分量的影响,提高着舰精度。  相似文献   

10.
舰载机着舰轨迹上的流场特性对舰载机的安全准确着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为研究对象,建立简化三维数模,并对其舰载机进舰轨迹进行分析。基于Ansys软件,采用结构化网格对整个流场分析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并进行流场仿真。分析不同风速和风向角下舰载机进舰轨迹上的流场特性,分析表明:舰载机进舰轨迹上的垂向风影响随着甲板风和风向角的增加而增大;侧向风随着甲板风的增加而震荡加剧,且风向角越大,侧向风峰值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1.
现代舰船区域配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通过对舰船传统配电技术和区域配电技术的比较,并以美国海军DD(X)舰配电系统为例,介绍了现代舰船的区域配电技术,分析了区域配电通过改善供电的连续性,在提高舰船生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登陆舰的历史并不长,但随着海军将重心转向沿海区域,这一舰种及其相关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阐述登陆舰的发展背景,并通过对舰型,登陆舾装,推进装置,武器等的介绍,提出自动化与效率以及合理化建造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中型水面舰鱼雷发射装置在舰面上的布置与鱼雷空中弹道有关,影响鱼雷入水状态,阐述了某舰鱼雷发射装置在舰面上的布置与鱼雷入水状态,可供中型水面舰舰面武器布置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舰空导弹战斗部破片飞散特性的基础上,以运动去耦为前提假设,建立了破片飞散运动规律解析模型。以某型全预制球形破片战斗部为代表,利用所建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和结果分析,确定了该战斗部在不同爆炸高度下破片纵向和侧向的最大飞散距离以及相对应的破片初速方向角。研究结果为舰空导弹战斗部破片飞散区域的确定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态设计分析方法对舰用齿轮箱和推力轴承进行抗冲击性能分析,同时创新性地引入质量控制领域中的[3σ]准则思想,基于齿轮箱和推力轴承冲击作用响应确定齿轮箱和推力轴承的抗冲击危险区域,针对大齿轮传动轴轴承、轴承座、大齿轮传动轴辐板部位、下箱体箱壁交叉处等抗冲击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区域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与原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适当增加危险区域的板厚,在设备质量仅微量增加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舰用齿轮箱的抗冲击能力,所采用的评估体系和流程适用于舰船所有设备的抗冲击性能预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现有舰载机阻尼着舰动力学模型着舰时间较长与滑跑距离较远的问题,提出舰载机阻尼着舰动力学模型研究。采用转换方法对着舰坐标系进行选取转换,依据舰载机着舰运动学方程对舰载机进行模型化处理。根据模型特点对起落架结构进行简化,在此基础上依据刚体碰撞理论对阻尼着舰碰撞模型进行构建,并对阻尼着舰动力进行分析,实现舰载机阻尼着舰动力学模型的构建。通过实验得到,相较于现有的舰载飞机阻尼着舰动力学模型,构建的舰载机阻尼着舰动力学模型极大缩短了着舰时间与滑跑距离,充分说明构建的舰载机阻尼着舰动力学模型具备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2014年4月10日,美国海军正式接收了“美国”级两栖攻击舰首舰“美国”号(LHA-6),交付仪式在密西西比州美国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的英格尔斯造船厂举行,这标志着该舰正式交付美国海军。据悉。该舰交付美国海军之后,舰员将开始在舰上工作和生活。经过严格的评估和认证之后,该舰将离开船厂前往其母港圣迭戈基地。“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定于2014年年末开始正式服役。  相似文献   

18.
水面舰水声对抗是水面舰水下防御作战的主要内容,实施水声对抗能够有效提高水面舰在水下战中的生存能力。本文介绍了国外水面舰水声对抗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水面舰水声对抗发展趋势与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舰用直流1000V等级开关设备是舰船综合电力系统1000V等级直流区域配电系统的关键设备,本文针对现有军用标准绝缘要求的适用性问题,通过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从直流1000 V电压等级、直流1000 V等级开关设备的绝缘要素、直流1000 V等级开关设备绝缘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舰用直流1000 V等级开关设备的绝缘要求建议。  相似文献   

20.
岸(对)舰导弹系指从岸上发射、攻击敌水面舰船的导弹,是海军岸防兵的主要武器之一。与岸炮相比,岸舰导弹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等优点,被称为海岸保护神。从诞生到如今,岸舰导弹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它和舰舰导弹、空舰导弹、潜舰导弹一起组成了反舰导弹大家族。然而,作为一种防御性武器系统,岸舰导弹具有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其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舰(对)舰导弹和空(对)舰导弹发展的步伐。尽管如此,岸舰导弹仍将是沿海各国岸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继续扮演海岸防卫者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