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脚步的越来越近,国家近年来在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企业的进八及汽车产品的标准上是门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2004年国家在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就明确规定:国家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据悉,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将在2005年下半年提前实施国家第三/四阶段排放标准,全国范围内,预计2007/2010年开始实施。近三年将是我国汽车排放法规以及安全、  相似文献   

2.
北京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制订措施支持小排量汽车,这是北京市副市长张茅近日在作客城市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节目时表示的。在回答北京市民对小排量汽车限行的有关问题时.张茅说.小排量汽车一是节能,停靠也比较方便.占路面积相对较少。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放开小排量汽车行驶限制的政策.下一步要根据国家的政策,结合北京市的情况研究“怎样来发展、支持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使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很多年前,胡亚庄先生极力宣传日本的《轻四轮车法》。他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环境、交通、能源等多重因素影响,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小排量汽车应当是发展的重点。前不久,胡老再次给本刊发来稿件。这次,他不再对发展小排量汽车老调重谈,而是提出了制定《小康车法》。在他看来,只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小排量汽车才能真正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勇 《时代汽车》2006,(4):44-46
2006年1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公布了六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全文,《意见》指出,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在2006年3月底前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行驶线路和出租汽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由此,小排量车解禁得到了迄今为止中央层面最有力的一次肯定和推动。这宣告了多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限微”的政策暂告一个段落,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为民 《时代汽车》2007,(11):76-77
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显著增长,而小排量汽车相比却下降近50%。自2006年小排量车解禁以来,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企业获得的利润太少,消费者对小排量车不买账造成其在中国市场面,临着生死劫难。甚至有人预测,小排量车最迟将在2010年消失。[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天津汽车》2009,(3):9-9
随着油价大幅度下降及国家对燃油税和免收养路费等政策出台,使汽车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加上国家针对小排量车减免购置税政策的拉动和春节消费刺激,使低迷数月的车市在2009年1月出现回暖。对于很多喜爱SUV的消费者来说,这一系列政策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取向,也使油耗经济、排量适中及性价比高的城市型SUV车型倍受青睐,众泰汽车作为小排量SUV的代表也有不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小排量汽车减征购置税政策的出台,使得小排量的销售异常火爆,但这种强势能否继续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文章分析了小排量车在品质、空间配置、节能环保及安全性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虽然政策刺激拉动了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但小排量车要真正赢得市场,取得消费者信任,还必须在这4个方面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打造个性"小车"细分汽车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超 《时代汽车》2006,(5):70-71
春暖花开,万类竞自由。小排量汽车亦不例外。随着“限小”解禁,小排量车迅速驶上长安街,驶过长江大桥,迎来了勃勃生机。各相关行业不失时机地针对小排量汽车的发展趋势展开了研讨,希望借助“解禁”之“东风”,掀起新一轮“小排量车”热潮。尤其是汽车经销商,更是铆足了劲儿,准备在小排量车的“春天”里大干一场。近日,本刊记者有幸参加了一个小排量汽车发展趋势研讨峰会,在会上深切地感受到了小排量车解禁带给汽车经销商的欣喜。  相似文献   

9.
1排量大小不是决定汽车节能减排性能的惟一因素 现阶段,国家以财税政策为杠杆,来引导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方向,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的政策是正确的。就普通民众而言,基于常识,其所了解的小排量汽车的概念,一般系指体积(尺寸)较小、油耗较低、排放较少的车型。但实际上,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10月19日.中央发布了“十一五”规划建议。“十一五”对于汽车工业而言.有一个核心的议题.那就是降低能耗开发新能源。这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规定的”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相一致。国内汽车业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并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已于2004年6月1日正式实施。在第三章技术政策中规定发展小排量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研究开发醇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型车用燃料。但我国60多个城市却正在实施小排量汽车限行政策。在有些城市禁止柴油汽车进城。这些地方政策都与我国最近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违背,必须加以纠正。我们呼吁对小排量汽车和柴油汽车实行限制政策的各级政府,应尽快取消这些限制政策,回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正确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2.
张正智 《汽车情报》2007,(27):14-23,26
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的出现,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一些国家对发展小排量乘用车给予高度关注。但各国发展小排量乘用车并不均衡,对小排量乘用车的界定也不完全一致。本文旨在研究世界相关国家小排量乘用车的发展,以及中国发展小排量乘用车的历程,探索在能源、环保、安全、交通等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提出中国发展小排量乘用车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国家尽快出台支持小排量乘用车发展的产业政策,使中国小排量乘用车得到快速、持续发展,也使中国汽车工业稳定、持续发展,实现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取消“限小”,大势所趋。目前,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已成为汽车发展的主流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不仅有利于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培育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要真正实现取消“限小”的  相似文献   

14.
张伯顺 《汽车情报》2007,(35):10-10,12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12月25日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局《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令汽车业界尤其小排量车制造企业、消费者特别是普通消费者着实高兴,有的甚至说“小排量轿车的春天来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的政策,但全国依然有80多个城市以有损城市形象、造成交通拥堵等理由,对小排量汽车进行限制。针对一些地方近年米出台的限制小排量经济型汽车的规定,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公安部、财政部、监察部、环保总局《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2006年3月底前完成清理有关限制性规定的工作,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行驶道路和出租汽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过完农历春节,离国家六部委《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中,有关“清理限制性规定的工作必须在2006年3月底前完成”的最后期限也越来越近了。国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政策,对我国小排量车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机遇和商机。同时,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 以及公众汽车消费观念的日趋成熟等,小排量汽车在中国必将有一番作为。本期“东方时评”指出,2006年将迎来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热销的春天。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将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节能和环保。然而,使用常规燃  相似文献   

17.
国家近期颁布了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一系列政策和要求,但全国有29个省,市的84个城市采取了包括限制行驶区域,在特定时间内限制行驶路线、限制上牌等地方土政策。最近国家发改委等六个部委颁布了《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转发该“意见”的通知。“通知”中规定在2006年3月底前进行全面清理,取消专门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限制措施,给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提供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李永钧 《汽车情报》2004,(25):16-17
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最近我国油价飙升的趋势十分明显,一波又一波油价上涨的消息不绝于耳,更凸显了在我国发展低能耗、小排量汽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004年6月1日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则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人们在呼唤小排量微型车,但是不久前在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朱敏慧 《汽车与配件》2004,(32):M001-M001
最近.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到44美元/桶.创下了原油挂牌交易21年来的历史新高。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石油进口持续增长的担忧。为此.使用节能小排量汽车、开发多能源汽车的话题也再一次被提了出来。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提出了发展小排量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同时鼓励开发醇燃  相似文献   

20.
老总论语     
《时代汽车》2008,(4):29-29
应优先发展天然气和混合动力汽车;应出台消费者经济优惠政策;行业标准不能一味照搬国外;发展小排量车要从税费政策上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