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城市地铁隧道下穿河流和桥梁时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工程特点,通过在河底铺设防水毯,起到了防止河水渗漏的作用;通过对地层超前降水,起到了提前疏干地层水,防止隧道施工时发生突泥突水工程灾害;通过对降水过程进行三维渗流-应力耦合分析,预测了桥基的施工响应和评估了降水方案的可行性;通过隧道超前预加固方案的比选,提出了采用小导管加密注浆辅以临时仰拱作为隧道施工方案;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时空效应分析,预测了桥基的时空效应和评估了隧道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该工程现已顺利竣工,施工期间没有安全隐患发生,并取得了良好的施工业绩。工程实践表明,既有的施工方案是可行的,研究和分析手段是科学合理的,较好地反映了工程实际,为实际工程的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确保了该工程顺利实施,提出了地铁隧道过河过桥施工安全控制模式,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南京地铁南京站~东井亭区间渡线段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地铁一号线南京站~东井亭区间渡线段隧道为大跨变断面隧道,围岩破碎,自稳性差.因此,隧道施工前采用了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层,并采用了超前管棚支护以及双侧壁导洞、超短台阶、CRD等施工方法.文章着重介绍了本隧道的施工技术及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深圳地铁大~科区间大跨度渡线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后期运营需要,深圳地铁大~科区间隧道设置了一处渡线和一处2号线预留接口段,该段结构复杂,断面形式多样,最大跨度19.9 m,且横穿深南大道煤气管.文章采用工程类比法和理论分析等方法,重点阐述了浅埋暗挖隧道在不同地质及不同断面形式和结构形式条件下采用的超前预加固方案、开挖与支护方法、二次衬砌方案优化等技术,并介绍了对重点部位采用的关键技术,对城市地铁浅埋暗挖施工工艺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北京地铁5号线和平西站至北土城东路站区间隧道施工实践,对地铁渡线地段浅埋、大跨、变断面隧道暗挖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在从小断面向大断面施工、大断面向小断面施工以及双连拱地段等的施工技术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浅埋暗挖隧道距离地表近,施工工序繁多,开挖和支护相互交错,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复杂。文章介绍了大连地铁2号线春光街站的工程概况和施工监测方案,并对其横通道地表沉降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工素填土下隧道开挖引起了地表整体下沉呈扁漏斗状,沉降槽特征较为明显;隧道掌子面施工对地表有明显影响,横向影响范围为30 m,纵向影响范围为15 m。由此提出建议,监测布点在掌子面前方15 m、监测有效期限为70 d,即可满足隧道围岩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北京地铁6号线花园桥站下穿花园桥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和层次分析法确定PBA工法(Pile-Beam-Arch Method)地铁车站下穿桥梁的最优方案,并结合监测结果分析了关键施工阶段对地层和桩基的影响。研究表明,同等注浆加固条件下4导洞法控制远、近侧桩基位移效果比5,6导洞法稍好,相同车站施工方法和结构型式下对近侧桥桩区域适当注浆加固和大范围注浆加固效果相近,因此,确定5导洞法及近侧桥桩区域内适当注浆加固为最优方案;导洞开挖、扣拱和其它工序地表沉降比例为0.38∶0.32∶0.30;导洞开挖和扣拱对近侧桩基位移影响较大,站台层开挖对远侧桩基沉降影响最大,导洞开挖和扣拱影响次之,但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铁五号线蒲黄榆车站为22.6 m宽大跨度单拱单柱双层结构,采用中洞法开挖,开挖跨度相对较大,临时支护体系繁多,二次衬砌过程中结构受力转换复杂。文章主要介绍蒲黄榆车站二次衬砌施工分层、分段划分及临时支撑拆除代换技术。 相似文献
9.
基于榆安1号隧道下穿京台高速公路暗挖段施工项目展开分析,该项目具有隧道跨度比较大、地质结构复杂、浅埋暗挖以及地质结构软等特征.在实际施工中,通过大管棚超前支护方法、CRD开挖技术,同时利用监控量测以及信息反馈等技术,有效控制工程沉降问题,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发挥出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新建青岛地铁8号线青岛北站—沧口站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3号线,初期支护距3号线底板结构仅0.4 m,在不影响既有地铁3号线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施工难度极大。通过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新建线路下穿施工全过程,制定针对性措施:采用非爆破机械开挖减小震动;加强超前支护和及时支护封闭成环,控制沉降;自动化监测快速反馈3号线结构变形信息以指导现场施工。通过现场技术手段和安全管控手段,下穿施工期间3号线隧道结构最大沉降仅2.11 mm,道床最大沉降仅1.55 mm,满足沉降控制要求,施工期间未对地铁3号线的安全运营产生影响。相关工程经验可为今后小净距、小角度、长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郑州地铁盾构法隧道近距离叠交穿越电力隧道的施工工况,应用ABAQUS软件对地铁隧道穿越电力隧道施工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郑州砂性地层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以及电力隧道的沉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最大值位于两隧道中心,约12 mm;电力隧道最大沉降值位于盾构隧道与电力隧道交点处,最大值约15 mm,在规范要求沉降范围内。基于研究成果,采取针对性施工措施后,地表沉降与电力隧道的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了电力隧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地铁重叠隧道施工顺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深圳地铁三号线老-东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地铁重叠隧道段在地表无任何建筑物和地表有房屋基础两种工程条件下,采用先上洞后下洞和先下洞后上洞两种施工顺序的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全过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对比。通过分析,揭示出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施工顺序不同的关键所在,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富水砂层中暗挖隧道施工是地铁施工中的一大难点,常常因沉降过大而引发安全事故。在深圳地铁安-侨区间隧道工程中,通过洞内帷幕注浆、水平旋喷桩、地表井点降水等辅助措施做到了超前控制,在解决隧道开挖安全问题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沉降量;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了"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方针,控制了时空效应,解决了富水砂层中暗挖隧道沉降过大的问题。文章重点分析了沉降原因及控制沉降的关键技术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explosion in the gas pipeline compartment of a utility tunnel on neighboring metro tunnel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software AUTODY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NT equivalent in a fireproof partition with length of 200 m is 41.6 kg when the gas concentration in the gas pipeline compartment reaches 10%; the blast wave has much effect on the crown and arch waist of the round metro tunnel and it’s necessary to take some protective measures in both areas; when the surrounding soil is sand, the utili- ty tunnel is above the round metro tunnel and their alignments are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greater the vertical spacing between the utility tunnel and the metro tunnel, the smaller the effect of the blast wave on the metro tunnel; when the vertical spacing is 7.2 m, the maximum dynamic tensile stress is 1.86 MPa (including the static stress value of 1 MPa in the tunnel segment) and it is slightly smaller than the designed tensile strength of metro tunnel (about 1.89 MPa). The maximum vibration velocity and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meet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require- ments, so it is suggested the vertical spacing between the utility tunnel and metro tunnel shall not be less than 7.2 m. © 2018, Editorial Office of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7.
The Olympic Park Station crossing the existing Datun-Road tunnel covers a long distance and closely approaches an existing metro tunnel. Initially, the PBA construction method was adopted with eight pilot tunnels. In light of the tunnel group cavern effect and the surrounding soft silty clay with abundant water, the construction risks were very. Optimization of the metro station construction scheme was conducted, and the four pilot tunnels at the downside were cancelled and replaced with long drill hole grouting pile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a large-diame-ter pile for a bored pilot tunnel was adopted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s of the PBA method using four pilot tunnels. Monitoring on the Datunlu tunnel structure was performed during metro st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for the station’s main structure was rational; the ne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nsures construction safety for the existing tunnel and metro structure. © 2018, Editorial Office of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8.
基坑施工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结构变形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骑跨于既有盾构隧道之上的基坑工程,按实际工况进行了开挖支护的平面应变有限元模拟,其中土体采用修正剑桥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隧道开挖致使周边土体呈X形的塑性区,且地下连续墙对于该塑性区开展有遮挡效应;当隧道位于基坑开挖中心线正下方时,隧道几乎不发生水平位移,且基坑开挖对位于其下方的已建隧道的竖向位移的影响较水平位移大,故当地下连续墙端部与隧道竖向间距足够大,隧道拱底与拱顶水平位移逐渐趋于相同. 相似文献
19.
高架桥跨越既有铁路隧道明洞施工具有典型的近接工程特征,高架桥施工过程对围岩产生应力重分布,尤其是T梁现浇施工时会对明洞产生附加荷载,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轴力、弯矩等内力分布状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文章依托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心焦坡桥跨越黔桂铁路摆梭隧道明洞工程项目,结合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工法分析,对满堂支架、下设条形基础和梁柱支架跨越隧道两种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评估近接施工对下穿明洞安全性的影响,并得出结论:两种方案的明洞素混凝土结构的最小安全系数分别为3.1和3.7,从经济因素考虑满堂支架、下设条形基础方案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