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在役桥梁评估方法的阐述,引入健康等级的概念和多级模糊综合评定方法对在役桥梁进行评定。文章详细介绍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定方法的评定法则和计算方法,并根据多级模糊评定的原则建立了在役桥梁管理系统,以便对运营桥梁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承载力检测评定开展研究,系统讨论了桥梁缺损状况、材质状况与状态参数的检测评定以及分项检算系数计算;建立了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基于检测结果的承载能力评定,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在役桥梁承载能力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特点建立承载能力评判结构模型,对桥梁各部件的材料损伤程度进行模糊分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权重,进而通过模糊综合评判确定在役桥梁的承载能力状况。该评定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承载力状态,改进了承载能力评判结构模型,优化了旧桥承载能力综合评估,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对此进行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可靠度,建立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构件的受剪、受弯抗力概率模型,建立了恒载、汽车荷载效应概率模型。结合在役桥梁构件基于可靠度指标的分级原则,对一座服役23年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进行可靠度评估,评定的桥梁等级与规范评定结果一致。本文方法可为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可靠度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座高速公路斜拉桥的主梁为钢主梁与混凝土板共同受力的组合梁,为了评定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桥梁承载能力及在设计使用荷载下的工作性能,采用引入分项检算系数修正极限状态设计的方法,对在役桥梁承载能力进行检测评定,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索力差、结构刚度、强度等均满足规范要求,承载能力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役桥梁混凝土桩基安全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伟  宋一凡  赵小星 《中外公路》2008,28(2):129-132
针对目前在役桥梁混凝土桩基使用安全性暂无可靠的评价方法,以某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桥后桩基安全性评定为背景,通过疑问桩基与完好桩基的对比试验,对疑问桩基与完好桩基的桩顶变位、桩基支撑刚度、抗推刚度及墩柱动力特性等敏感力学参数进行了讨论,提出一种成桥状态下桩基安全性评价的实用技术.经实桥试验对比分析证明,文中所提结构简化模型可行,评定方法快捷、可靠,为进一步开展在役桥梁桩基安全性评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可供成桥状态下的桩基安全性检测评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总结桥梁检测评估的方法,采用健康等级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定的方法对在役双曲拱桥进行评定,介绍多级模糊综合评定方法的评定法则和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8.
以某公路桥梁的检测及状态评估为背景,结合桥梁的荷载试验,介绍了在役桥梁横向连接状态的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挠度测试与理论横向分布系数对比的桥梁横向连接的评判方法,并对其评定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主要对石拱桥技术状况评分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将分层综合评定与5类桥梁单项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桥梁检测评定方法应用于石拱桥健康评定的可行性。使用该方法对位于重庆的在役石拱桥百节桥的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对其主要病害进行分析,确定其技术状况等级,并根据检查结论提出相应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在役桥梁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价是我国桥梁使用过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本文根据梁桥的受力特点,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建立了梁桥安全评价模型。为了将对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的评定结合起来,我们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定桥梁的安全性,从而建立起一套科学、适用的梁桥安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东岳桥是一座等截面悬链线双曲拱桥,通过检测发现该桥的病害状况并进行安全性评定,采用拱肋下缘增加钢筋砼拱板、将肋拱变为封闭箱拱的方法加固改造该桥,提高桥梁承载能力和改善桥梁竖向与横向刚度;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建立加固后桥梁的空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构内力情况并确定其抗力效应,结果表明加固后桥梁承载能力能达到公路-Ⅱ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在役混凝土桥梁结构构件非平稳随机抗力劣化模型,并通过后验更新解决劣化模型与实际结构劣化特征的匹配问题,首先,联系在役混凝土桥梁结构实际劣化特征,基于Gamma随机过程推导并建立了初始抗力劣化模型,对初始模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其次,以初始模型吸收融合结构近期实际劣化状态为原则,以结构特定时刻劣化状态的确定为基础,构建了初始抗力劣化模型的后验更新流程;再次,联合非确定性层次分析法(NAHP)与实数遗传算法(RGA)建立了基于定期外观检测数据的特定时刻抗力劣化系数评定方法,为确保该评定方法为初始抗力劣化模型更新提供准确可靠的劣化数据,采用室内模型梁加载试验对所建立评定方法的准确性、适用性进行验证;最后,以一座在役25年的混凝土桥梁为例,基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框架,阐述了其一片内梁抗弯承载力劣化模型的建立与后验更新过程。结果发现:基于特定时刻抗力劣化系数评定方法所得到的劣化系数分析结果与试验值的误差介于2.83%~6.24%之间,由该方法所得到的特定时刻抗力劣化系数可应用于初始劣化模型的后验与更新,经过初始劣化模型的后验与更新,所得到的后验模型由于吸收了结构近期的实际劣化状态,在抗力劣化进程描述方面较初始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好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突飞猛进,占75%以上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预应力损失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无损检测技术和局部破损检测技术现状的研究分析,指出当前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检测技术存在的技术难点,提出采用部分区域局部破损检测和大范围无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持久应力的测试精度,并建议通过在预应力钢筋中埋设智能传感器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持久应力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4.
建立轨道交通桥梁技术状况评定体系及检测指标,为轨道交通桥梁检测评定工作提供依据,在公路、市政、铁路桥梁检测规范的基础上,研究轨道交通桥梁的结构特点、荷载特点,提出了针对轨道交通桥梁的技术状况评估方法,明确了基于公路桥梁的轨道交通桥梁检测指标,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检测评定技术。选取典型的梁式轨道交通桥梁项目,采用研究建立的评定方法对工程结构进行技术状况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和原有方法评定结果基本一致,前者更能反映轨道交通桥梁管理中重点关注的问题,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赵涛  郑斐  闫磊 《华东公路》2008,(1):79-81
对在役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进行评估是评价其工作性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关键所在。将桥梁划分成桥梁结构、桥梁构件2个层次,并按照不同构件内的耐久性劣化影响因素的差异选取各因素隶属函数,从而建立了在役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的2层次多指标评估模型。桥梁整体耐久性划分为5个模糊等级,对应于完好、较好、较差、差、危险5个耐久性状态。该文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利用最大隶属原则评定了一实桥的耐久性等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动中国公路桥梁检测和评价技术的进步,对桥梁结构检测、评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桥梁外观损伤、内部缺陷以及几何与力学特性的检测原理、内容和方法,对PC桥梁预应力综合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了重点评述;同时,总结了在役RC桥梁、PC桥梁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及钢桥疲劳寿命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表明:在桥梁检测技术方面,智能化无损检测是桥梁检测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以图像识别技术、声波CT技术等为代表的智能检测技术在桥梁外观损伤、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以预应力定位、锈蚀、压浆密实度和钢束张力为特征的预应力综合检测技术,可为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承载力评价提供重要手段;在混凝土桥梁评价技术方面,以裂缝特征、有效预应力状况为特征的混凝土桥梁损伤评价方法;为大量在役损伤混凝土桥梁的安全性量化评价提供了可能;在钢桥疲劳寿命评价方面,基于疲劳构造细节S-N曲线的名义应力法仍是钢桥疲劳评价的主要方法,但基于现代裂纹检测手段的断裂力学方法已成为今后钢桥疲劳寿命评价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有的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在检测与评定桥梁构件强度时存在的不适应性进行分析,建立适用于桥梁结构或构件及局部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与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8.
荷载试验是评定桥梁承载能力和各性能的主要手段。文中对在役连续刚构桥主桥进行实桥动载和静载试验,结合有限元方法理论模型,对主桥的应力、应变、挠度、自振频率、阻尼比等指标的实测值与理论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桥梁的安全储备能力,动载实测数据表明桥梁结构运营状况良好,静载试验结果结合结构变形得到主桥承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桥梁结构安全评估的需求出发,分析在役桥梁挠度成分特点及信号特征,提出一种结合突变点检测和稳健回归的自适应基线校正方法。该方法提升了监测数据的质量,结构安全评估采用实时监测数据和长期趋势数据相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和动态称重数据相融合的方法,对某桥梁上部结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20.
桥梁检测技术研究及工程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纪明  沈福兴 《桥梁建设》2007,(A01):158-160,172
简述了桥梁结构检测的主要内容与评定方法,结合目前桥梁检测技术发展的现状,对桥梁检测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介绍了桥梁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