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5):107-108
基于简支梁变双支座连续梁桥的优越性,以咸阳渭河大桥五跨预应力简支变连续双支座箱梁桥为依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施工过程中简支阶段、体系转换阶段和成桥阶段的变形、内力、应力和支反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以体系转换阶段箱梁受力最不利,但全过程箱梁截面应力值较小均小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结构安全可靠;次边墩墩顶双支座支反力的差异可以通过调整两侧主梁刚度来减小。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某连续刚构桥跨中底板的空间模拟,分别计算了在跨中合龙段设置两道加劲肋与未设置加劲肋时的箱梁底板 应力,结果表明设置加劲肋对底板受力性能有较大的改善,特别是加劲肋对底板横向刚度的贡献,使得底板横向拉应力大为减小,从而大大减小了底板出现纵向裂缝的机率,并得出加劲肋对箱梁底板的受力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某连续刚构桥跨中底板空间进行了模拟,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计算了在跨中合龙段设置2道加劲肋与未设置加劲肋的箱梁底板应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设置加劲肋对底板受力性能有较大的改善,使得底板最大横向拉应力减小35%,大大减小了底板出现纵向裂缝的机率.并得出了加劲肋对箱梁底板受力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结合河南卫河大桥工程实例,采用数值分析法中的有限元法,研究各受力参数对单箱三室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横向应力的影响;揭示单箱三室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在集中荷载和汽车活载作用下,箱梁的横向应力峰值的变化规律。计算数据表明,各室中心线正弯矩区和各腹板加腋处负弯矩区为单箱多室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的横向受力最不利位置。  相似文献   

5.
900 t轮胎式提梁机是为高速铁路施工而开发的新机型。其主要功能是在预制梁场内对混凝土箱梁进行起吊、搬运和配合运梁车进行装车;其具有性能稳定、高效、功能集成化高的特点。主要介绍900 t轮胎式提梁机吊杆在吊运过程中的主要受力情况及在不同工况情况下的受力分析,根据最不利的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跟实际应用中探伤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设计的吊杆可以满足1 000次吊装,并且改进延长探伤时间为加工吊杆提供优化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根据某连续刚构桥合龙段的空间模型,分析无加劲肋以及在跨中设置四道加劲肋时箱梁底板的应力状况,并研究加劲肋尺寸变化对箱梁底板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加劲肋对底板受力性能有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加劲肋对底板横向刚度的贡献,使得底板横向拉应力显著减小。底板横向应力对加劲肋高度变化较敏感,随着加劲肋高度的增加,横向拉应力逐渐减小;底板纵向应力对加劲肋宽度变化较敏感,随着宽度的增加纵向应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水位下隧道排水管结晶堵塞引起的衬砌应力变化规律,通过"以板代孔"法对排水管堵塞进行模拟,研究了5种堵塞工况与4种地下水位工况下隧道衬砌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堵塞工况与不同水位工况下隧道衬砌应力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在同一堵塞程度下,随着原始地下水位的升高,隧道衬砌应力随之增加,隧道左右拱脚处衬砌最大主应力差值随之增加,最小主应力差值随之减小;在同一水位工况下,堵塞程度75%是隧道衬砌受力变化的转折点。由此可见,由于排水管的堵塞,衬砌应力明显增加,当地下水位由于排水系统堵塞升高时,衬砌受力更为不利。因而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应重视排水系统有效排水,保障衬砌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8.
箱梁结构形式多样、边界条件复杂,采用杆系模型难以准确计算各种因素对箱梁受力的影响.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了不同支座布置对连续箱梁横向正应力及纵向正应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支座及双支座的不同布置形式对横向正应力及纵向正应力均有较大的影响,按照杆系单元对箱梁结构进行设计偏不安全,尤其在单支座情况下更为不利.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荷载作用对宽箱梁横向受力的影响,以某双向六车道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桥梁为依托,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进行空间分析计算。采用等效荷载加载方式,在设计的影响线最不利处布载。分析研究对现浇宽箱梁施加荷载作用时,对该桥梁横向受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正交异性板桥面铺装在结构和荷载因素变化时受力状态的变化规律;比较了有无纵隔板、桥面板厚度、加劲肋板厚度对受力的影响;分析了竖向、水平荷载对铺装层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纵隔板时的横向拉应力为全桥面的铺装拉应力控制指标;增大桥面板厚度有利于减少桥面刚度不均,减小铺装层内的应力;加劲肋厚度的变化对加强结构刚度有利却对桥面铺装的受力不利;超载对应力状态极为不利,紧急制动产生的水平力会导致很大的纵向拉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