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2013年06月24日夜间至25日上午,浦东机场出现低云低能见度天气。为分析此次低云低能见度过程,本文主要使用浦东气象台逐时观测资料,该资料从浦东机场METAR报中提取,并用Tetens经验公式计算相对湿度,将低云和低能见度分别与相对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影响云高和能见度的气象因子进行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此次低云低能见度天气成因,利用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业务化运行的数值预报系统输出产品,对气象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同时将三套数值预报产品对比分析,对数值预报准确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3.
4.
长期以来,低能见度气象条什下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一直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低能见度气象条件造成道路交通环境的恶化和道路交通事故的增加;二是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立法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低能见度是高速公路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而传统能见度检测仪架设方式复杂、价格
昂贵,不利于大范围推广,为了实现全路段低能见度的实时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已有监控图像
的低能见度可视面积比检测法。普通图像可视景物的面积随着能见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根据空
间几何投影关系,由图像可视景物的面积比来推算能见度的大小,同时引入红外图像作为处理普
通图像的参照,简化图像处理算法,降低对普通图像的质量要求,增加检测法的实用性。模拟试
验结果显示,只考虑对高速公路驾驶安全影响最大的200m范围内的低能见度,引入红外图像的
可视面积比检测法能有效提高检测精度,且平均误差小于10%,故可以经济全面地用于高速公路
低能见度的实时监测,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7.
为减少低能见度下无信号交叉口过街行人与车辆的交通事故,开展了考虑能见度影响的车辆与过街行人冲突识别研究.结合车辆行人相对位置、速度、加速度、车辆尺寸等信息,构建了过街行人与车辆冲突识别模型,确定了基于人-车间距的交通环境能见度测量方法,给出车辆速度与能见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修正,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复杂气象条件环境是造成交通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驾驶员视觉无法在复杂气象条件造成的低能见度环境中快速有效识别前方车辆,而机器视觉在克服生物视觉易受干扰的基础上,还保留了高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挑选驾驶经验丰富且精神状态良好的驾驶员对采集的低能见度车辆前方样本图片进行分类,并使之成为训练样本。然后在MATLAB2016b版本上利用LIBSVM工具箱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模拟驾驶员分类识别模型,最后使用测试样本验证其识别率,仿真分类模型识别结果表明,识别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针对基于路段的城市交通状态分析方法的不足,本文利用公交车和出租车轨迹数据提出了城市交通状态精细划分和识别方法,实现城市交通状态分析.对两种轨迹点的速度值和空间位置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此为属性数据,通过迭代计算轮廓系数确定k 值完成轨迹点聚类,结合二次处理方法对类簇进行拆分和融合以划分道路交通状态;在特征级建立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实现交通状态速度值计算;以归一化后的速度值为属性数据,通过聚类将样本分为4类对应4种城市交通流状态层级.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道路交通状态精细划分,能有效地识别出道路局部位置的交通状态,进而可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准确的交通流状态识别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础.通过所开发的手机端软件从手机中提取车辆的加速度与角加速度数据,在研究了其统计特征后,发现该数据可反应周围车辆对目标车辆运行环境的影响,从而与交通流状态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利用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以加速度与角加速度统计参数作为输入变量识别断面交通流状态.实验结果识别精度最高达到92%,表明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指标可作为交通流状态的表征参数.该研究采用Lasso模型和最小角回归算法对输入参数进行变量选择,在降低计算成本的同时保证了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大运”高速公路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是针对目前公路建设前后阶段的要求和目标,所提出并实现的一种基于VR的公路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结合真实地形与公路设计资料,建立高速公路及其设施的三维虚拟环境以及GIS导航视窗,从而使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变得直观、轻松和高效。 相似文献
14.
为针对不同的交通流状态选取合适的干线协调控制策略,基于线圈、视频、微波获取的多
源实时交通数据,利用车队离散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模型获取各转向流量,采用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 公式计算排队长度和延误,并根据干道交叉口排队长度界定干线交通流状态:
欠饱和、接近饱和、过饱和,从而选择相应的干线协调控制策略:在欠饱和状态下采用最大绿波
带法,在接近饱和状态下采用改进的多带宽协调模型,在过饱和状态下采用排队占比最小模型。
以青岛市香港中路为例,通过VISSIM 仿真软件对算法和策略进行仿真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
不同交通状态下的干线协调策略与原始控制方案相比,平均延误减少了19.4%,平均停车次数减
少了22.8%,平均排队长度减少了7.4%。 相似文献
15.
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高速公路车辆速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省内金山-武汉南路段内的交通流检测器及其附近设置于路侧的公路气象站的历史数据为主要研究数据,针对雾天低能见度等天气因素,分析有无雾及不同能见度条件对车辆速度均值及速度离散型的影响;研究在雾天条件下,不同车道位置、不同车辆类型、不同时间时段的车辆行驶速度的差异性;基于交通流Greenshield 经典V-K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雾天车辆平均行驶速度综合预测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80%.研究成果对研究公路沿线能见度因素对行车安全影响,分析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公路通行能力,制定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可变速度控制等交通控制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车辆轨迹蕴含着大量丰富的交通流时空信息,对于全面解构城市交通路网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车辆轨迹重构模型大多基于定点线圈检测数据或者浮动车轨迹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并且普遍未考虑过饱和交通状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身份感知数据的车辆路段轨迹重构方法,通过构建一种绿灯相位回溯框架,基于交通流激波理论分段重构车辆行程轨迹,每次回溯过程包含两个主要步骤,即估计车辆状态和分状态重构车辆行程轨迹;然后在Paramics 微观交通仿真平台上对本方法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各种饱和状态下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车辆轨迹蕴含着大量丰富的交通流时空信息,对于全面解构城市交通路网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车辆轨迹重构模型大多基于定点线圈检测数据或者浮动车轨迹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并且普遍未考虑过饱和交通状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身份感知数据的车辆路段轨迹重构方法,通过构建一种绿灯相位回溯框架,基于交通流激波理论分段重构车辆行程轨迹,每次回溯过程包含两个主要步骤,即估计车辆状态和分状态重构车辆行程轨迹;然后在Paramics 微观交通仿真平台上对本方法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各种饱和状态下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