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东部某省路网多年检测数据为基础,结合面层厚度和交通量等因素,选用二次多项式、负指数曲线、修正S曲线及对数曲线等4种模型,对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指数和路面行驶质量指数的衰变模型进行了标定研究,并通过路网实际检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应用效果和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面层厚度的增加,沥青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衰变速率变慢;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衰变速率变快;路面损坏状况指数和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衰变均符合对数曲线模型;路面损坏状况指数和路面行驶质量指数预测的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10和-0.30,预测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04%和-0.40%,预测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指出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中关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评价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合理计算PCI,优化评定路面技术状况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现路面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进行全面调查分析。首先对路面各种病害进行分类统计,然后计算路面状况指数(PCI)、行驶质量指数(RQI)和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综合发现,尽管后期养护较好,但路面破坏依然严重,且部位不同,损坏程度不同。对代表性的路段进行钻芯取样等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即使成型好的基层,在较大范围内也有开裂现象。可见,路面整体结构强度较低,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4.
利用GM(1,1)模型对于不同交通量不同面层结构的沥青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进行预测,采用PCI、RDI、RQI等指标建模预测并与国内应用较广的负指数模型进行对比。研究显示,灰色模型较好地适用于交通量大,公路路面病害较显著,路面结构损坏较快的情况。尤其在路面性能使用指标衰变快速的情况下,灰色动态模型对路面使用性能预测较负指数模型精度提升较高;在路面结构合理、路面使用性能指标衰变较缓慢时,灰色动态模型与负指数模型都能获得较良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选取路面损坏状况指数和路面抗滑性能指数作为路面状态的表征指标,速度标准差系数作为交通流表征指标间接反映交通安全状态。在考虑交通量影响的情况下,仿真模拟实际路段沿线交通流速度标准差系数的变化情况,结合已有的路面检测数据,建立高速公路路面状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评价模型,并提出了影响分级标准。基于提出的模型,开发了一套评价软件,以沪宁高速公路为应用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关系模型可准确评价高速公路路面状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巡查中开展路面损坏状况的科学检查和评定, 及时采取干预性养护措施, 才能长期、 有效地将路面技术状况维持在较高水平。 利用基于数字相机的路面图像快速采集系统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 CNN 智能算法的路面损坏图像处理技术, 构建路面损坏轻量化识别系统, 通过对路面损坏图像样本的迭代训练, 该系统的路面损坏识别准确度能达到 90%以上。 将该系统代替常规人工巡查方式, 能够建立起高频、 快速、 全覆盖的路面健康巡检体系, 实现路面损坏自动化识别及准确定位, 提高了日常巡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刚性路面损坏状况评价是刚性路面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养护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依据国内外刚性路面损坏状况评价的有关成果,提出了评价刚性路面损坏状况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的AHP模型,从而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刚性路面损坏状况综合评价Fuzzy模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省内某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况调查后的病害统计,将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情况分为非结构性损坏和结构性损坏两种损坏板块。分别对两种损坏的各种路面病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刚性路面损坏状况评价是刚性路面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养护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依据国内外刚性路面损坏状况评价的有关成果,提出了评价刚性路面损坏状况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的AHP模型,从而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刚性路面损坏状况综合评价Fuzzy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多为局部损坏。但无论何种损坏,及时、合理地进行修补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结构、施工、环境及交通因素不同,损坏的状况、原因也很复杂。混凝土路面的修补如果不是在对损坏的原因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则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合理的养护修补是必要的。本文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结合唐涧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情况,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结合唐涧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补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