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卡斯柯 《铁道知识》1999,2(2):27-27
VPI是安全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简称,美国GRS公司最先研制成功。GRS公司于1986年首先在美国芝加哥车站开通VPI计算机联锁系统,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截止到1997年底,VPI系统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480个车站安装运用,已连续安全运行1300万小时以上。在市场和连续安全运行业绩方面,VPI均遥居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应用的是ALSTOM(美国)的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主要介绍了这套系统中的轨旁设备及其在现场的应用,同时还特别介绍了ATC系统对1号线既有线段的改进:将原先配套用于6502设备的轨旁ATC改进为能够与安全型计算机联锁系统设备相匹配的系统,并成功投入运营至今,整个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对站内咽喉区道口接近通知时间、接近通知点及道口信号机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咽喉区道口信号与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结合方案、接口技术条件及电路,通过计算机联锁逻辑驱动道口接近和到达条件,实现道口自动通知及道口自动信号,保证站内咽喉区道口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铁路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全电子执行单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全电子执行单元,用来取代由安全型继电器构成的传统计算机联锁系统执行层。以四线制道岔电子模块为例,对执行单元的软硬件设计、技术特点以及故障安全实现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文所论述的执行单元具有可靠性高、体积小、功能强大、便于组网、易于维护、外线短路自动保护等优点,并能够对外部设备和自身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可以为铁路自动化、信息化提供基础信息,便于实现远程管理和远程诊断。以全电子执行单元为基础的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目前已投入运营,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联锁全电子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模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已开始试点推广。本文介绍了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核心控制模块,采用模块化电子电路取代由安全型继电器构成的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表示电路,用于驱动S700K系列、ZDJ9系列和ZYJ系列等三相交流电动或电液转辙机。详细论述全电子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模块的"二取二"模块化硬件架构,对模块的微控制器电路、转辙机动作驱动电路、表示信号采集电路等关键的单元电路进行深入剖析。本文采用流程图对嵌入式软件的原理进行说明和描述,并按照EN50129标准,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对该控制模块进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计算和评估,结果表明模块完全满足信号系统对高安全性的要求。最后分析影响模块安全性指标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模块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旭 《铁道通信信号》2020,(4):36-39,44
为了兼顾货场的安全和效率,提出一种铁路货场的联锁控制方案,在货场入口处增设自.动悬浮门。结合工程实例,对悬浮门自动控制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货场悬浮门与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结合的方案、接口技术条件及电路,实现悬浮门的安全自动控制。这一研究对.保障铁路货场安全有积极作用,对铁路信号系统的特殊设计也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全电子计算机联锁四线制道岔自动复原模块,来取代原来安全型继电器组成的道岔执行电路。全电子计算机联锁模块主要有微控制器MCU、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道岔驱动电路、道岔表示电路、道岔检测电路和自动复原电路等组成。自动恢复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和继电器等组成。计算机联锁系统通过定位和反位检测单元检测电路中是否有表示电压,来决定微控制器MCU计时与否。道岔由定位转向反位或由反位转向定位时,若在规定的时间不能密贴,微控制器MCU发出继电器Js驱动指令,驱动继电器Js动作,通过继电器Js的接点,控制系统发出相反的转换指令,使道岔自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最后,提出了软件设计方案,用流程图对软件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提高计算机联锁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艾武 《铁道通信信号》2000,36(10):13-13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联锁逻辑由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其逻辑流程不象继电联锁那样直观和透明.新开通车站时,应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对系统联锁关系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  相似文献   

11.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定位,以及通信网络数字化趋势下传输系统承载业务接口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传统的OTN(开发式传输网络)技术、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重点阐述以PTN(分组传输网络)技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展望PTN技术在地铁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铁路电务检测车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电务检测车的基本功能,探讨实现这些功能的技术方法与设备结构.铁路电务检测车利用先进的列车定位、数字信号处理、频谱分析和图形化界面技术,对轨道电路的传输特性、补偿电容、应答器编码和机车信号等进行综合测试,可以有效发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维修水平,对信号维修手段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铁路现场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机车信号记录器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具体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该方法是以虚拟仪器技术为基础,结合数字信号处理(DSP)、计算机软件和智能测试等技术建立起来的,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灵活性强、交互性好和维护简单等优点。实践证明,该系统满足铁路现场对机车信号记录器记录数据分析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CTCS2列控系统中心接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CTCS中的列控中心系统是实现第六次提速的重要信号设备,是完成地面信息处理并向列车动态传送的关键地面设备。本文立足于探询基于CTCS2列控中心与其它列控设备的互联互通,接口协议的统一。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既有信号系统间的继电器接口方式,对基于CTCS2列控中心接口探索了一系列有指导性的技术措施,且详细分析了采用国际标准的安全型数字接口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基于CTCS2地面列控中心接口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安全型数字接口克服继电接口的固有缺点。对于国内高速铁路设备间的即插即用开发和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论:基于CTCS2列控中心数字接口是安全的、可靠的,实现互联互通、即插即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为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成果,提升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缩小与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差距。研究方法围绕数字监控技术,建设以计算机为核心,结合安防监控的理论和经验,运用最新数字视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构建企业的可视化管理平台。研究结论通过介绍数字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原理,结合施工企业的管理特点和难点,得出了建立数字监控系统的参照方案,并通过应用实例阐述了施工企业建立数字监控系统的方法,借以推进数字监控技术在施工企业的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借鉴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远程运维中的实践经验,立足动车组运维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分析数字孪生技术动车组运行和检修过程中的应用需求,研究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动车组运维管理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数字孪生动车组、数字孪生运用所和数字孪生高级修车间3大应用,实现动车组运维全要素融合展示,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支持精准化运维管理.数字孪生...  相似文献   

17.
数字孪生作为物理实体在虚拟世界的多维数字化映射,可实现与物理世界的虚实融合、实时交互等,进而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多种服务与功能,包括仿真验证、运行监测、智能管控、健康管理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理念和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为数字孪生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可能。文章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历史发展,并对其概念内涵进行了定义,提出了现阶段可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运用的关键技术。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全生命周期,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各生命阶段的典型应用,对数字孪生技术在城轨车辆行业的应用和发展做出了展望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并设计出一套基于ADSP-21369的浮点DSP教学实验系统.采用ADSP-21369处理器,辅以其它模拟器件,实现对SDRAM,FLASH,ADC和DDS等外部存储器的控制.利用ADSP-21369的固有资源,通过数字外设接口(DPI)完成对LCD,UART及键盘控制,通过数字应用接口(DAI)完成对音频,S/PDIF和LED灯等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列控中心(TCC)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对TCC驱动采集数据无法实时监测的问题,设计了TCC制式检测平台数字驱动采集接口可视化方案。使用S7-300PLC高速数字驱动采集模块和集成的视窗控制中心WinCC平台开发,实现了TCC制式检测平台数字驱动采集接口点位状态与站场图实时可视化。通过对TCC数字驱动采集点位信息的毫秒级精确采集,达到了对TCC请求的毫秒级应答,满足测试人员高效测试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测试效率。该方案成功应用于5个厂家、6个型号TCC制式检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铁路未来可视化测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通信及其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简要论述了通信技术、信息传输及其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简要论述了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技术的差异,并围绕数字通信的可靠性和信息编译码技术等内容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