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路》1964,(1)
甘肃西部位于蒙新沙漠及青藏高原的接触地带,东部为黄土高原,境内多山,地形复杂。各地区气候差异悬殊,土质复杂,随地区差异呈现带状分布的规律。在全省公路中,主干经约占五分之一,路基填土高度一般低于现行规范要求,夯压也不够密实,路面多系通过养护逐年加铺砂砾材料所形成,每次铺的厚度较薄,在行车作用下,多数老路的路基顶部形成10~20厘米厚的硬层,强度多在600公斤/平方厘米以上。有些路段的路基路面亦无截然划分的界限,路面厚度很不一致。另外,路面材料规格零乱,结构强度不匀,级配不好,大颗粒多,粘结力低,以致路面平整度差。所有这些因素对于搓板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路》1957,(10)
甘新公路自1952年天兰铁路通车兰州后,行车密度逐年增加,原有简易砂砾路面难以负荷每昼夜500~1,000车次的交通,因之,路面“搓板”起的很快,行车颠簸,影响汽车运输效率的发挥;更加河西一带,气候干旱,车辆通过,尘土飞扬,遮蔽视线,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郝彦军 《东北公路》2003,26(1):12-13
水泥稳定砂砾半刚性基层材料在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有许多成熟的经验,丹本高速公路路面一、二标段路面基层便采用了这种材料,但由于沿线河流砂砾较粗,细料含量少,施工和易性差,压实度难巳保证,通过添加适量粉煤灰,既有利于碾压密实,又提高了路面基层的强度,一举两得,为以后的路面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我队于1982年在果洛州大武镇铺筑了3.42公里(路面宽15米)的渣油表处,从三年的使用情况看,起到了美化城镇,利于行车的作用,效果较好。在高寒地区如何修好渣油表处,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气候特点该地处在海拔3,720m以上,公路自然区划为Ⅶ区,属高寒区。24年来的气象资料表明:年平均最高温度达8.1℃,极端最高温度达26.6℃;年平均最低温度达-7.8℃,极端最低温度达-34.9℃。夏季降雨多集中,冬季冰冻时间长。最大冻深达2.02m。由于这些自然因素作用,给该地区铺筑渣油  相似文献   

5.
《公路》1958,(6)
青海柴达木盆地很多地方的土壤是盐士。这种土壤在气候干燥、地下水位很低(尤其在缺水和缺乏筑路材料地区)的情况下,如能利用它来作路面材料是很经济的。茶茫路(茶卡—茫崖〕,青新路噶尔穆至索尔库里,敦茫路(敦煌—茫崖),敦噶路(敦煌至噶尔穆)沿线穿过很多盐土地带,盆地养路职工对盐土路面的铺筑和养护经过几年的摸索,初步认为这种土壤可以大量推行作为铺筑路面材料。 1956年10月,茶茫东段在马海南八仙一带断断续续在老  相似文献   

6.
针对甘肃省河西戈壁地区气温高、温差大、高温持续时间长的气候条件以及重车超载所导致的路面车辙状况,采用微表处和面层挖补相结合的技术,对沥青路面形成的压密性车辙和失稳性车辙进行了处治,高温期运营两年后,检测结果表明处治后的路段车辙均小于40mm,采用MS-4型微表处填充和路面挖补技术相结合的车辙处治方案可有效解决河西戈壁地区车辙问题,提高路面行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中心城区主干路一般建成时间较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市政交通、管线已不能满足沿线用户的需求;路面出现不同程度损坏,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沿线各类城市市政设施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和城市周边形象,制约了城市形象的提升和进一步发展.针对中心城区主干路改造的设计要点,从道路功能定位、纵断面控制、路面材料、轨道交通协调与管理、现有乔木的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的风化砂砾土路用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粤东地区花岗岩风化砂砾土的路用性能,提出用二灰稳定作基层,并在施工工艺上强调先拌灰再掺水泥。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水泥石灰稳定风化砂砾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良好的水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符合高等级道路路面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河北平原地区缺乏砂石材料,利用石灰稳定土壤作路面承重层已被广泛采用。近两年来为进一步寻求合理的结构形式,我们在生产中用石灰稳定低塑性土壤。通过施工中的一些实践和观测,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任何土壤都能用石灰来稳定作为路面承重层,只是强度有所差异。在平原地区利用灰土做路面其经济指标是主要目的。1964年我们在津保线由于沿线缺乏粘土,如进行远运粘土,不但要加大造价,而且多占用粘土地,与农业生产发生很大  相似文献   

10.
火山灰路面基层路用性能研究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解决火山灰分布地区道路工程中传统路面基层原材料的短缺问题,依据火山灰材料的颗粒组成及化学成分,将其用作路面基层的集料、结合料。对不同配合比的火山灰路面基层混合料进行不同龄期的强度、抗收缩性能、抗冻性能及抗疲劳性能试验,通过和二灰碎石及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的比较来确定火山灰路面基层的控制参数。同时对不同龄期的火山灰路面基层混合料进行XRD测试,结合测试结果分析火山灰稳定基层的反应机理。路用性能试验和反应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火山灰路面基层是一种有潜力的基层材料,火山灰混合料集料的颗粒组成范围可用于指导火山灰材料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安全》2013,(3):12-18
在我国,多数农村道路为土路或砂石路,路面状况差-坡陡、弯急、路窄云集,且坑洼不平。因此-驾驶人在农村土路上行车时必须了解各种气候和条件下的路面特点,掌握安全行车要领-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格尔木以东10km的青藏线上,约有300m长的路堤是用绵沙填筑的。经过十多年的使用,道路未出现形变。路基、路面、涵洞仍然完好。这段路基是1975年修筑的。路堤长388m,填方高度高达2m,用绵沙(细沙、粉沙,中粗沙的混合物)填筑。沿线1~2百公里的筑路材料都是绵沙。格尔木地区干旱少雨,平均年降雨量40mm,年蒸发量平均大于2800mm,为降雨量的70倍以上。绵沙既透水,又无塑性,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开裂是一种无法彻底消除的道路损坏形式,如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寒冷地区的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等,目前均缺乏有效的措施予以彻底避免。路面出现裂缝后,雨水、雪水等沿裂缝渗入面层、基层中,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造成基层、路基强度降低、路面局部或成片损坏,从而导致行车速度、舒适性和安全性迅速降低,且会降低路面寿命。深入调查分析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处治现状及问题分析基础上,结合当前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处治材料的特性,开展对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处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缺乏天然砂砾又有风化碎石材料的地区和路段修建公路,路面基层采用综合稳定或水泥稳定风化碎石结构.比较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5.
307国道廊泊线(廊坊-泊镇)路口-衡水界段,近几年重型车辆增多,道路损坏严重,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为了给大修方案提供资料,对交通量、道路状况、路面结构、中修路段、水文气候、沿线筑路材料、交通设施、桥梁涵洞等进行了现场实际调查,为大修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准确资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地方性材料—级配砂砾石级配组成的基本性能的研究,结合材料所能达到的特性,提出了适用于西部特殊气候、自然、交通和道路等级下的级配砂砾石的级配组成及相关设计参数。这成果对我国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 道路是按照一定的使用要求而设计与修建的。道路建成后,由于行车作用以及水文、气候等外界作用,路基、路面和人工构造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果不能及时和适当地加以养护,道路各部分的几何状态(主要是平整度)和物理状态(主要是强度)就逐渐不适应使用上的要求。当道路的使用要求是固定不变的时候,养护工作的目标就在于防止和消除它可能受到的损坏;当地区的经济状况有所发展、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有所提高时,养护工作者还要负担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南省某干线公路旧路改建实例,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在旧路基层强度不同时,旧水泥路面碎石化后铺筑的水泥混凝土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面层产生的应力变化。若旧路基层为级配碎石、石灰粉煤灰土,旧路面碎石化后加铺混凝土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面层拉应力相比旧路面凿除时拉应力减小,而旧路基层为水泥稳定砂砾时,旧路面碎石化后加铺混凝土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面层应力相比旧路面凿除时拉应力增加;在混凝土加铺层下方增设18cm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并将原旧路碎石化层或旧路基层作底基层使用时,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加铺层的拉应力可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19.
沙漠公路常年受大风影响而致使路面出现积沙,导致路面抗滑性能大大降低,影响行车安全。文中对风积沙路面抗滑性能展开研究,采用摆式仪法及构造深度法,从积沙厚度、道路线形等方面,测量积沙路面下的摆值BPN、构造深度TD。对比不同道路线形下路面积沙对抗滑性能的影响,发现均出现摆值BPN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指出积沙在填入道路表层缝隙至基本覆盖路面的情况下,摆值BPN逐渐降低,并在积沙基本覆盖表面缝隙时降至最低,尤其在下坡路段下降最大达15.66%,此时道路行车最危险,随着道路积沙厚度的再次增加,摆值BPN逐渐增大,相较薄沙反而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改性沥青技术在旧路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昌市地处粤北山区,属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一月份平均气温2.8℃,夏季最高温度35℃以上,温差大。山城道路起伏,对路面的行车安全性能具有特殊要求。通过SBS改性沥青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改性沥青路面的混合料组成设计以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