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8月5日,北京S1线中低速磁浮列车进行了首次区间在轨测试,年底可实现7站6区间载客试运营。S1线是北京首条中低速磁浮线路,一期工程全长10.2km,设有8座车站。首批10列中低速磁浮列车全部由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生产,设计时速100km,额定载客1032人,6辆编组,总长度为89.6m。客流较少时,磁浮列车可以单车运行,编组灵活性强,运营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悬浮电源采用DC/DC变换器,主要为悬浮控制器提供DC 330 V电源和为DC 330 V蓄电池充电,是中低速磁浮列车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件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电源主电路拓扑结构、基本控制方法、均流控制等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其结构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中低速磁浮列车及其关键部位的动载荷、动应力的测试及其结果,通过分析测试结果,确认其结构设计满足中低速磁浮列车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位于临港新城的上海中低速磁浮试验线为研究对象,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行品质和运行平稳性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第1节车厢中5个测点各个方向振动加速度的最大幅值,并计算出在不同速度下各测点各方向的加速度振动频谱和平稳性指标,以及同一速度(60 km/h)下的平稳性指标时程变化曲线。研究表明:该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横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幅值和垂向振动加速度最大幅值分别为0.30 m/s2和0.86 m/s2,列车的横向平稳性指标和垂向平稳性指标最大值分别为1.15和1.30。依据GB/T 5599—2019标准中关于轮轨列车运行品质和运行平稳性的评定方法,测试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行品质及运行平稳性等级均为“优”。  相似文献   

5.
感应环线系统是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中枢。以国产化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制为背景,从交叉感应环线工程化硬件设计、通信系统软件编码设计、通信方式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唐山中低速磁浮试验线运行控制系统的交叉感应环线通信系统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低速磁浮列车因其具有的悬浮特性,制动方式与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所差异。通过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制动控制原理、制动力管理和基础制动方式进行分析,验证了中低速磁浮列车制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为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设计及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低速磁浮列车的组成和驱动原理,列举了中低速磁浮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线路敷设方式对应急救援的影响;结合规范,分析了不同救援设施设备和不同应急救援方案,并基于对北京磁浮S1线和长沙磁浮快线的实地调研,对两线的救援设施和救援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疏散平台是一种高效的应急救援设施,但当站间距较长时应设置逃生楼梯辅助逃生.中低速磁浮列车发生事故后,应优先考虑使用列车自身能力救援;当事故紧急或磁浮列车无法移动时,可通过疏散平台先将乘客沿线路方向疏散,再进行故障列车的救援.对于冰雪灾害时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应进一步优化,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其对线路正常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中城市交通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中低速磁浮列车轨道交通系统具有乘坐舒适、线路适应性强.低噪声、运量大、安全可靠、建设及运营成本低等特点,是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9.
磁浮列车对轨道平顺性要求较高,为了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文章分析中低速磁浮轨道变形对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的影响,以及中低速磁浮轨道梁结构特点,并设计了一种中低速磁浮轨道梁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具有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显示等功能,可监测磁浮列车通过时轨道实时变形情况,为运营提供安全防护预警,为轨道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为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提供载荷变形量预测以优化悬浮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月20日,我国自主研发、首台即将投入商业运营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正式下线。此次下线的磁浮列车采用3节编组,最高运行时速为100km/h,每列车最大载客量约600人。此款列车实现了多项突破与创新:列车采用特殊抱轨设计,不会发生脱轨和侧翻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方案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国防科技大学中低速磁浮列车试验线为应用背景,介绍了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 主要包括驾驶功能、保护功能和监视功能。在功能需求设计的基础上,阐述了其运行控制系统的多总线原理实现结构和各节点的基本构成方案,最后给出有关试验结果。在磁浮列车试验线上。基于文中所述的运行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建立了相应的硬件系统,开发了相应的控制软件,并进行了车载试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行控制系统(MATC)的构成,阐明ATP子系统关键设备——对称交叉感应环线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对称交叉感应环线地面和车载关键设备的工作实现原理以及对称交叉感应环线和车载天线的特殊安装方式。通过车地双向信息的收/发及环线检测滤波,实现中低速磁浮列车车地双向通信、绝对定位和相对位置校正,构建基于对称交叉感应环线车地双向通信的MATC系统,MATC系统已在唐山运行试验示范线完成基于移动闭塞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行控制试验。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我国自主研发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同传统轮轨式交通工具相比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其对土建设计的不同要求及在昆明世博园磁浮列车旅游观光线设计中对此要求所作的技术设计方法,简单阐述中低速磁浮列车线建筑专业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长沙磁浮快线是我国首条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运营线。文章介绍了长沙磁浮快线列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对列车机械系统、电气系统及悬浮系统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中低速磁浮列车后续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低速磁浮列车是磁浮交通系统的关键装备,由于脱离了轮轨接触,其牵引方式也与传统列车差别巨大.以3节编组中低速磁浮列车为例,对该列车的运行阻力、牵引力、电制动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列车的牵引和电制动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完成了列车的故障运行能力校核.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特点,进行钢铝复合接触轨在中低速磁浮交通中侧向受流的研究。重点分析钢铝复合接触轨侧向安装装配适应性,并进行相关试验测试,为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低速磁浮列车电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MS04型中低速磁浮列车的牵引系统、悬浮系统及磁浮列车辅助供电系统。  相似文献   

18.
对中低速磁浮车辆的下滑台进行动态应力试验,结果表明下滑台销孔处受到多变应力作用,且应力范围较大.通过原因分析,重新设计下滑台结构,动应力试验结果较之前有明显降低.疲劳评估结果满足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营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低速磁浮列车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技术特点,并从悬浮、直线电机牵引、走行机构三个方面讲述了中低速磁浮列车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导向力的大小与低速磁浮列车的曲线通过能力密切相关,磁浮列车运行过程中,悬浮电磁铁要发生横移、摇头等运动,从而影响导向力的大小。文章以一电磁型低速磁浮列车的悬浮电磁铁为研究对象,首先推导出了悬浮电磁铁在曲线上的横向平衡位置,然后通过几何分析得出了电磁铁导向力与横向偏移量、摇头角以及两者同时存在情况下的动态变化关系,这些分析结果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