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大运量轨道交通与中低运量系统的互联互通,在一些城市的主城区与副中心衔接区域内逐渐显示出必要性。为此,有必要对既能停靠地铁列车又能停靠有轨电车的复合车站站型及线路布设进行研究。[方法]以不接入出入段线的地铁B型车、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为研究案例,根据地铁和有轨电车间的接驳需求,分析了两种制式间无缝衔接的技术难点。从折返形式上提出了4种复合车站站型方案,分别为方案1(有轨电车站前折返+地铁列车站前折返组合方案)、方案2(有轨电车站后折返+地铁列车站前折返组合方案)、方案3(有轨电车站前折返+地铁列车站后折返组合方案)、方案4(有轨电车站后折返+地铁列车站后折返组合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岛式站台、侧式站台的布置要求,进一步细分了各方案的组合方式,并对各种组合方式的车站布置型式、配线设置、折返方式、换乘距离等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复合站台站型及线路布置形式可为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与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衔接提供参考,为乘客同站台换乘两种制式轨道交通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方案,也为有轨电车和地铁间跨线运行及场段资源共享等提供了线路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城市面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能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有轨电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低运量的地面轨道交通系统,有轨电车的建设大有星火燎原之势。由于国内尚未出台与有轨电车设计相关的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本文对有轨电车地面站台车站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期对国内的有轨电车车站建设和技术标准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轨电车由于主要走行于地面的特性,其视觉景观要求要明显高于其他轨道交通方式,而作为有轨电车设计重要一环的车站造型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有轨电车车站造型设计需以新颖、经济、节能、环保为主要基本原则,适时体现出当地的风情风貌特性,创造出具有高度可识别性的车站造型,从而为整个有轨电车项目奠定良好的美学基础。本文简要说明了有轨电车车站造型的设计要点,介绍了几种运用于实际项目中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国内未来交通增长需求,近年来,轨道交通在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大规模建设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相契合,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轨道交通相关的市政配套设施,作为轨道交通与城区生活圈相互串联的纽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佛山西站、穗莞深城际石牌站、广州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这三个广佛地区轨道交通项目的市政配套实例的分析,从传统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这三类轨道交通方式结合相对应的市政配套方案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对国内未来的轨道交通建设结合市政配套方案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截至2017年底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进行了统计,给出了2017年我国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和市域轨道交通的运营线路长度和运营车站数,并按运营线路长度进行排名.对2017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及敷设方式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就2007—2017年中国内地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对每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数及敷设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避免城市新区后期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对管线迁改和道路破复的影响,需将部分轨道交通车站和区间土建部分与城市道路、市政管线、综合管廊等工程同期实施.以石家庄正定新区地铁1号线二期市政预留工程4站、3区间为例,对该线路预留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预留的原则与标准,以及主体及附属工程等的封堵措施、盾构端头加固的做法、换乘节点的预留、附属与市政工程接驳及周边规划商业的预留、设备的预留预埋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截至2016年底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进行了统计,给出了2016年我国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有轨电车的运营线路长度和运营车站数,并按运营线路长度进行排名.对2016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及敷设方式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就2006-2016年中国内地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对每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数及敷设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截至2015年底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进行了统计,给出了2015年中国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有轨电车的运营线路长度和运营车站数,并按运营线路长度进行排序.对2015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及敷设方式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就2005年至2015年中国内地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对每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及敷设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的建筑拆迁、管线迁改及交通疏解等与城市既有景观设施的矛盾日益突出,降低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既有景观建筑及市政设施的影响成为项目建设中的重点,以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文灶站为例,对车站建筑方案的设计思路、车站形式的选择如何结合道路、管线及周边建筑环境等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6月29日,深圳龙华区在有轨电车"观城"车站举行了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试运行开通仪式。深圳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全线11.7 k m,共设置20个站,总投资13.8亿元。其中,有轨电车清湖站与轨道交通4号线清湖站无缝对接。龙华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采用混合路权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作用。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的抽样调查,分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出行中与之衔接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特征,阐述各种方式接驳的时间与距离分布及客流接驳的规律,进而对车站进行了聚类分析,以指导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人口大部分都在200万以上,城市周边交通运输一直是交通运输发展瓶颈,而低地板路面电车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现介绍低地板路面电车的发展过程及车辆特点,以及世界各国路面电车现状和利用电路面电车发展双系统运输的经验,并介绍路面电车的制造商,以及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火车站综合枢纽城市配套交通设施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火车站综合枢纽交通设施分类的分析,将主要的交通设施分为3类,即铁路设施、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市内部交通设施。以城市内部交通设施为论述重点,详细阐述火车站枢纽铁路旅客车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及布局;总结并研究火车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关系和换乘特征,重点研究公交车场和出租车场的各类规划布局形式,简要阐述火车站综合枢纽的个体交通的规划。旨在为火车站综合枢纽城市内部的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布置形式以及换乘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现状重庆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存在的问题,总结借鉴深圳、武汉、北京等地的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对重庆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体系提出改进建议,提出将轨道线网规划纳入法定规划,完善各层次规划内容,在轨道线网控制性详细规划后,新增轨道车站详细规划流程环节,从规划层面控制车站出入口、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一体化衔接设施等,将轨道交通的用地控制向功能控制进行延伸,更好地保证轨道交通功能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市域铁路是解决市域范围交通需求的有效途径。介绍温州轨道交通发展模式,车辆、限界设计、行车组织、车站建筑、桥梁结构、轨道工程、供电系统、信号体系、通信技术等市域铁路关键技术;从运输能力、线路条件、设备技术条件和投资效应等角度,分析市域铁路与中等城市的适应性。温州市域铁路是一种新模式,采取城轨运行模式,集合国铁乘坐舒适度和地铁的便捷性,具有行车速度高、运能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深圳市轨道交通枢纽3个发展阶段的全面回顾和总结,梳理轨道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及运营等方面实践积累的经验.结合深圳新的城市发展定位与要求,从枢纽总体布局、枢纽设施及空间组织、枢纽站城一体化、智慧枢纽4个方面阐述新时期轨道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的创新探索.展望未来,提出轨道交通枢纽应以功能为导向完善布局及与城市空间体系和综合...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和性质,结合有轨电车交通当前的发展形势,通过对新型有轨电车交通基本概念的再认识,针对当前新型有轨电车交通工程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从线路形态选择、车辆选型、运营模式及行车组织等方面提出新型有轨电车交通规划与设计的见解,期望为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规划、立项、设计和审查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主要以地面敷设为主,与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应按照施工现场的地形情况,综合考虑远期线网发展、运营灵活性、经济技术、客运业务、折返能力、施工难度等因素,合理设计折返线方案。根据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分析了有轨电车起终点站折返线的型式,探讨了有轨电车折返线的设置原则,提出了折返线长度和安全距离计算方法,并以某工程中的参数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立足于沈阳市轨道交通站点800 m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开发强度、公交接驳、路网长度分布、站点位置属性、站点客流数据等六大维度数据,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划分为居住型、商业商务型、综合开发型、产业型、交通枢纽型五大类;基于站点聚类成果,叠合多样化数据分析总结各类站点客流的普适性规律,可为后续站点周边基础设施完善、站点客流预测、车站运营组织方案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