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编组站日班计划和阶段计划编制核心之一是出发列车车流来源的推算,由于车流推算的复杂性,其求解算法也是研究重点之一。基于解编顺序建立编组站动态车流推算的数学模型,约束中考虑了单调机资源、车流接续去向和时间等约束,目标函数在优化正点出发列车数的同时考虑总停留车小时的优化。通过设计自适应离散粒子群算法(ADPSO)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以解编顺序为主要优化对象,静态配流采用Lingo编程实现,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铁路车流推算及监测手段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相对滞后,货物运到期限保障率较低,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货运市场环境。为提升货运作业和车流状态的准确把握与推算能力,提高日班计划、阶段计划一体化编制水平,在阐述铁路车流推算及监测系统目标的基础上,从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3个方面进行总体架构设计,分析铁路车流推算及监测系统功能,即:车流推算、车流监测、流程管控、车流预警分析识别、数据统计分析等,以提升运输生产精准化和调度精细化水平,实现铁路车流推算及监测手段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构建基于CIPS的跨站协同运输计划编制平台,感知生产现状、车流分布、阶段计划,从跨编组站协同运输一体和以编组站为核心的区域互保运输一体两个方面,以车辆在成都局集团管内编组站总体的中停时为目标,协同编制各编组站的计划,均衡利用三大编组站能力,实现车流均衡,从而达到避免到达编组站进行重复解体,产生折角车流的目的,形成全局优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铁路局运输调度车流推算及调整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流调整是调度指挥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车流推算是车流调整的基础。过去一直沿用的手工推算车流的传统作业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铁路运输组织的需要。北京铁路局研发的“铁路局运输调度车流推算及调整系统”,为车流调整提供及时准确的车流推算数据,使运输组织更加科学,运输设备能力得到最大利用。  相似文献   

5.
铁路技术站车流推算模型和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技术站调度员推算车流的思维过程。把车流推算问题看作商品交易行为,提出车流资源在编入出发列车时的虚拟价格概念及其确定方法,用来控制车流资源在车站的停留时间。提出不同等级出发列车的收益函数概念和确定原则,以保证等级高的出发列车可以优先被编入车流。以收益最大为目标,保证计划要求固定编组的列车可以满轴正点发车,以此构造出计算机自动配流的计算模型。对配流搜索空间进行预处理,设计有针对性的遗传算子、操作规则和染色体表示方法,应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满意解。  相似文献   

6.
区段站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和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阶段计划是铁路车站作业计划之一,目前仍采用手工编制方法,在编制过程中,通常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劳动强度大。相反如果采用自动化编制方法,将有效地提高编制速度及质量,进而提高路网通过能力,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车站调度员的劳动强度。分析区段站各种作业过程。阐述启发式算法理论基础,扼要介绍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及图的着色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作业计划编制中的应用。应用遗传算法中的求解数值优化理论,对建立的车流推算模型求解。应用图的着色理论建立调车机车(调机)与到发线应用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安排调…  相似文献   

7.
介绍铁路局车流实时监测软件的研制背景、设计思想和体系结构、阐述基于调度系统、确报系统、车站系统、运用车管理系统的车流信息采集和集成方案及功能实现技术.系统的开发为调度人员准确掌握区域现车分布,进行车流实时统计分析提供了应用平台,为车流调整、计划编制和作业组织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颜颖 《中国铁路》2010,(5):52-55
客贷分线后,途经北京铁路枢纽的车流数量和去向将出现较大的变化。干线车流径路、站内车流、集结方向和外围运输环境的变化对丰台西站的运输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2009年运行图的客货列车结构分布,对车流结构、车站作业能力进行测算,并对车站作业能力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从设备能力、运输组织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计划编制理论不完善、车流推算和列车预报不准,严重影响了列车工作计划的编制质量.首先,详细分析管内各列车编成站次日出发车流的来源,分别确定了其车流量的计算方法;其次,根据各站产生次日出发车流的时机及有效性统计规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出发车流有效性的因素,并给出了确定出发车流有效率的滚动统计数学期望计算法;最后,给出了基于...  相似文献   

10.
干塘站集中办理折角车流方案车站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干塘地区内客货车流情况、运输组织特征,对干塘站集中办理折角车流方案中车站的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经过对车站到发线能力及咽喉区能力分析,得出本方案车站能力可以满足运输需求的结论,从而给出车站能力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铁路分局装车计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铁路分局日间装车计划工作的特点后,指出掌握车流信息只是装车计划的基础,应建立装车计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铁路分局每日的装车计划要考虑装运货物的经济效益,文中提出了装车计划优化数学模型,据此来审批承认车,提高运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DMIS 日班列车工作计划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日班列车工作计划内容基础上,提出其计算机生成系统应具备基本数据维护与管理、开行计划编辑录入和自动生成调度命令的功能,满足信息实时处理、安全可靠、灵活方便的基本原则。根据面向对象方法,将系统设计为计划输入、合成、显示、分解和查询五大功能模块,通过合理组合,方便地将日班计划快捷发布、下达到基层各车站、机务段和派班室等相关部门。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极大地提高了铁路分局日班列车计划下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铁路现场车流组织的实际特点,构建基于最远站法则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模型以车流组织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车流组织方案的唯一性、技术站的改编能力、调车线的数量等为约束条件,确定列车编组去向的开行方案.下层规划模型以车流改编距离最远为目标函数,以站点出入流量平衡为约束条件,按照最远站法则确定车流改编接续方案.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符合最远站法则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方案.通过案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阐述铁路运输日班计划的重要作用,介绍实现计算机自动编制日班计划的基本设想,给出计算机编制计划遵循的数学模型,最后提出空车调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铁路空车调配的多阶段策略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空车调配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态宏观均衡调控上,而国外的研究则主要关注于日常调配的动态变化上。本文首先对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然后从我国铁路生产实际出发深入分析研究空车优化调配的策略和途径。基于空车服务时空网络的构建,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提出了铁路局(公司)管内空车调配的多阶段策略优化模型。模型考虑了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技术计划和日班计划的影响,并在目标上谋求空车调配费用最小化。此外,模型实现了铁路局(公司)日常空车调配中排空和配空的综合优化,为空车调整阶段计划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优化依据。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原有的车种代用空车调配模型存在装车收益不准确和车种代用非均衡化的局限性,考虑车种代用受代用收益、代用费用、空车配送费用和车流接续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以OD流为基础的均衡运输下的重空车调整的时空网络,以网络节点车流量平衡、同种空车不对流、货运计划和装车指令性任务为约束条件,以综合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改进后的模型。以6个货运站、3种货车和3种货物构成的平衡运输网为例,利用改进的模型,求出车种代用的空车调配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模型,能提高货车使用效率,增加运输收入,同时根据最优解可计算出各装车站的货运计划完成情况、各空车产生站的空车产生量。  相似文献   

17.
合理制定城市公交车辆运行调度计划是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车辆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针对城市公交车辆运行调度计划的复杂性,建立满足客流时空分布特点和兼顾企业效益的多目标综合优化模型,并结合传统的经验公式法对综合优化模型的求解方法进行探讨和事例分析,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榆次站位于石太、太焦、同蒲、太中银4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通过分析榆次站运输组织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分配编组站工作量,调整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机车交路,提高机车使用效率;优化列检人员配置,合理调整作业流程;优化调度指挥,合理调整列车运行计划;加快设备技术改造,适应增量运输形势等措施,有效提高榆次站的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9.
铁路中转班列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铁路中转班列开行方案的优化问题.采用节点拆分的方式,将车站节点拆分为由始发终到和延迟联弧组成的小型子网络,构造铁路中转班列运输网络,以便清晰地描述车流运送的全过程,从而将铁路中转班列开行方案优化问题转化为一类带联弧能力限制的网络设计问题.在此基础上,考虑货物运输的广义成本,构建铁路中转班列开行方案优化模型.该模型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