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0年3月14日上午,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交工验收,12.5 m深水航道正式试通航,该航道长92 km。这标志着我国水运工程史上最大的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顺利完工。据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开通之前,2万t级船舶需候潮才能进入长江口,经过治理,长江口通航水 相似文献
2.
3.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流场的数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用数学模型拟建工程前后的长江口水流特征和流场变化,为研究和分析长江口治理工程对拦门沙航道及口门地区河床演变提供流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与管理中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15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建设正在紧张地进行中,按计划在2010年前水深达到-12.5米(理论最低潮面,下同).可满足第三、第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全天候双向通航,同时兼顾第五、第六代大型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乘潮通航。这标志着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通航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目前在深水航道整治中出现了一些意料以外的问题,如部分航段、码头前沿水深变浅,部分非航段、锚地水深变深、某些浅滩存向深水航道移动和某段深水航道疏浚困难等,这些新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本文从有利于深水航道整治和充分利用航道水深资源保障航行安全出发,指出了深水航道延伸和整治后船舶通航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口整治技术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以河口整治为基础,主要是通过整治建筑物使航道所在的汉道获得固定的边界,稳定的流场,从而调整地形,消除汉道内的拦门沙浅段。不能简单地将设计思想归结为束狭河床,提高流速。预测工程后的流场、地形以及航道回淤量,可采用正压模型;河床调整向不利方向转变的条件应由数值模拟或物理模型试验给出,事先设定某种分流比界限是困难的。已经完成的一期和二期工程的效果表明,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先进、成功的。包括总体设计、护底及结构设计和施工成套技术,以及生态保护等在内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河口整治技术和方法上已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长江口货运量的发展预测和船队结构变化的分析,采用“无-有”对比方法,通过运输、船舶侯潮等费用的节约,以及减少减载费用和货损货差的损失等,对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了测算,并采用乘数效应的原理,对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的间接经济效益作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12.
概括论述开发和建设上海深水港的意义,它对确立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有着重大作用,介绍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的研究成果及推荐的南港北槽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施工组织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具有规模大、施工强度高、水域开敞、作业条件差,特别是滩面物质易发生冲蚀等特点。整治建筑物工程大量采用了新型结构。因此,一、二期工程中创新地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施工组织原则,确保了河势的稳定和整治建筑物的安全;研制开发了一批施工新工艺和大型专用作业船;创造了水运工程建设的高速度;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文中对工程概况、特点、该工程实施的施工组织原则及实践效果作了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16.
以长江口重大穿越类工程——上海市天然气过江管工程为例,研究了长江口水域穿越工程与规划航道整治建筑物的相互影响及相关工程措施。上海市天然气过江管工程与规划瑞丰沙整治工程、堡镇沙护滩工程平面相交,隧道建设与规划整治建筑物的实施相互存在一定影响。为充分考虑上述影响,做好相应安全防护,同时确保不影响规划工程的实施,有必要就本工程对南北港规划整治建筑物的影响及措施开展专题研究。采用比较成熟的η-ζ法进行隧道结构的内力计算,结果表明,规划瑞丰沙整治工程、堡镇沙护滩工程引起的天然气过江管的变形超过变形控制标准,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单独实施近期方案可消除规划堡镇沙护滩工程对隧道A线的影响,但无法消除规划瑞丰沙整治工程对隧道B线的影响,需在瑞丰沙整治工程建设时同步实施远期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其中水路运输因其运载量大、运输距离远、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继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之后又一重要的运输方式。不过,水路运输因主要是利用江、河、湖泊以及海洋的“天然航道”来运输,不可避免会受到航道条件的制约,因此做好航道的建设整治,对发展我国水路运输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航道的建设及整治对水运经济的影响,分析在水路运输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航道条件,提高水运能力,促进水运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北槽航道维护使用的3#贮泥坑抛泥流失率进行现场监测和分析研究。监测内容包括应用多波束地形测量仪测
得贮泥坑抛吹泥前后的准确容积变化,采用表层取样法测量贮泥坑抛泥后的表层泥沙密度及采用柱状采样器测量贮泥坑不
同深度的泥沙密度,综合容积变化和密度结果可以得到实际入坑泥沙量,结合实际抛泥量计算出贮泥坑的抛泥流失率。监
测结果表明该贮泥坑的抛泥流失率达到76%。同步监测的流速结果表明贮泥坑周边动力强、流速快,流速快是造成该贮泥
坑抛泥流失率大的主要原因。建议该坑向附近动力弱的坝田掩护区移动以减少该贮泥坑泥沙流失率。 相似文献
19.
20.
着重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疏浚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技术要点,以区别于一般的疏浚工程监理,据此总结航道疏浚工程监理的技术控制要点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