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Blanche 《游艇业》2011,(6):80-85
在第三届“海峡杯”帆船赛上,选手们除了尽情享受海上的冒险和刺激。也能体验到跨越两岸历史鸿沟后的航行自由。这也是“海峡杯”举办的初衷。为“破冰之旅”、“和谐之旅”而扬帆起航。  相似文献   

2.
海言 《中国海事》2012,(12):1-1
2012年12月15日,是台湾海峡两岸"大三通"开通四周年的日子。四年来,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海上直航取得了显著成效。海运成本大幅下降。从厦门港到高雄港,海上直航之前需要弯靠香港,海上航程为630海里,航行时间为49个小时;直航之后海上航程仅为165海里,航行时间缩短为13个小时,船舶运能提高近1倍,大约可节省成本15%~30%。两岸运量有效提升。在对两岸贸易具有指标意义的集装箱运输方面,2009年两岸仅有38艘集装箱船投入营运,运输集装箱140万标箱,2010年则达到160万标箱,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两岸港口密集。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来自于海洋的海轮船长由于不熟悉长江航道和通航有关规定,一般习惯在长江口灯船上引航员,航经浏河口引航锚地时再换长江引航员上行。但是,根据国际惯例及我国有关法规和行政规定,即使是引航员引航,一旦发生海事,船东和船长仍然要承担民事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很多海轮船长不了解长江航政部门关于长江下游航行的有关规定,不清楚海轮在长江中航行中的地位,不熟悉与它船间的避让关系,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有时显得十分无奈。下面就同行们可能感兴趣的问题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蔡骥 《航海技术》2015,(2):26-28
<正>0引言长江蜿蜒曲折,四通八达,两岸码头林立,通航环境复杂,船舶密度大,事故多发,属交通运输部重点监管的"六区一线"水域。1熟悉航道在进入长江航行前,船长要详细了解所经航段的航道情况,包括:航道附近的锚地停泊区、码头、汊河口、桥区水域(特殊规定和限速规定)、渡船区域(VHF频道和限速规定)、水深情况(特别是经常出现浅点的航段)、小型船舶可能的穿越区、专用航道的特殊规定,各种吃水情况下富余水深的规定;各航段潮流情况(特  相似文献   

5.
柳秉坦 《中国水运》2003,(12):29-30
台湾海峡全长 205海里,平均宽 102海里,最窄处福建平潭与台湾新竹间仅 70海里.长期以来,在 "一国两制"和"和平统一"大政方针主导下,祖国大陆为两岸"三通"和双向直航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准备工作,在海峡大陆侧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但笔者认为,台湾海峡水域安全通信网的建设方面现仍是薄弱环节,有必要加快建设速度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厦门港是海峡两岸海上直航运输的重要港口,自2008年起,大量砂石从厦门港起运到台湾、澎湖和金门等港口。ECFA生效后,对台砂石运输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低附加值等原因,许多在国外注册的达到强制报废船龄的老旧海船(国内标准)也参与了两岸间的砂石运输,这些船舶给两岸间的砂石运输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下游两岸有很多家大小不一的造船厂,造船规模从几百吨到几十万吨.船舶建造完毕在交付船东投入运营前需要通过试航得到船检部门的认可,办理相应的船舶证书[1-2].因此船舶试航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便形成为一个新兴行业.作者通过一次18000DWT散货船试航经历,将碰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以供造船厂家、船东以及参加试航的相关人员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8.
航行警(通)告是传递航海安全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保障航海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论述了我国航行警(通)告的管理和发布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孟愈 《集装箱化》2008,19(8):12-16
1 两岸集装箱航运模式与现状 我国交通运输部将台湾海峡两岸航线定义为“特殊的国内航线”,两岸间的直接贸易集装箱和中转集装箱只能由两岸的航运公司承运,承运船舶可以挂方便旗。  相似文献   

10.
港珠澳大桥建设对珠江口东西两岸港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佩林  曾艳英 《水运管理》2011,33(12):30-32,38
为推动我国港口业发展,分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可能对珠江东西两岸港口带来的影响,提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使珠江东西两岸交通形成网络结构,大幅度提高珠江东西两岸间运输能力,使珠江两岸产业布局出现大范围的调整,并影响珠江东西两岸的货流变化,从而对珠江两岸港口的发展和竞争、合作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深水航道是目前船舶进出上海港和进出长江沿岸各港口的咽喉要道。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重栽船舶的日益增加,使得进出深水航道的船舶密度趋于饱和。为防止深水航道航行条件的恶化,保障航行安全,“开发、使用深水航道南北两侧可航水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张志强 《港工技术》2012,49(3):65-68
基于泉州湾深水航道工程的实践,重点介绍自主研发的、在AutoCAD平台中嵌入全球定位系统(GPS)精确数据的水上施工导航软件及相应成图软件的主要用途和功能,该软件结合了AutoCAD强大的操作功能和GPS系统的实时定位信息,可广泛应用于水上测量、施工定位等作业,能够高效快速地实现施工导航定位并绘制成果图。该软件已获国家版权注册。  相似文献   

13.
通航历时对沿海散货港区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道是整个港航生产作业系统的一部分,其通过能力影响因素众多,计算过程复杂。在分析众多因素的前提下,运用Arena仿真软件建立散货港区船舶进出港作业过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单线航道通过能力与船舶通航历时之间呈负指数分布关系,并且AWT/AST值越大,其负指数分布曲线拟合度越高;双线航道通过能力不受通航历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中对航行于台湾海峡的中国第一艘全铝合金双体穿浪型高速客滚船“海峡号”在航行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监管措施与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陈飞  曾柏瑞 《水运工程》2017,(S2):93-96
深圳港铜鼓航道是大型货轮进出深圳各大港口的必经要道。针对抓斗船施工对通航船舶存在安全影响的问题,通过计算通航船舶的安全距离,确定抓斗船施工方案,在保证船舶通航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抓斗船施工效率,通过精确定位及合理避让方案确保边施工边有序通航。  相似文献   

16.
葛州坝大江船闸下游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天然实测资料分析和模型试验等方法 ,对大江下游航道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 ,指出了大江航道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枢纽调度运用对下游航道产生的影响 ,提供了最佳枢纽泄水方式  相似文献   

17.
高科  李波 《中国海事》2008,(12):51-54
文章介绍了《中朝国境河流船舶航行规则(1981年)》的相关内容、特点、存在的个别与现实不符等问题以及鸭绿江中下游航道、航标和船舶通航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和建设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用于快速定位、短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将用户终端设计为基于PCI总线的模块,极大的简化了用户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拓展了其用途。  相似文献   

19.
顾红钰 《中国海事》2021,(2):34-37,44
我国沿海船舶活动频繁且通航密度大、航线设计交汇叠加、会遇局面频繁发生、船舶交通事故及险情多发,在这样的航路上,规划和设立分道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文中就沿海关键水域设定分道通航进行了探讨,以期优化我国沿岸航行船舶航路,努力减少我国沿海的航行风险.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黄、东海区目前的通航现状,建议以123°经线为中线在黄、东海区增设通航分道,与交通部制定的原北方沿海定线分道配合使用,供过往船舶合理选择,同时也可有效地限制违章作业渔船对航行船舶的影响,达到规范海区航行秩序,确保船舶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