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提高支路的通行效率,减少道路拥堵,针对支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支路的定位、功能及与用地的关系等方面出发,通过相关因素对通行能力和行程时间的分析,说明合理的道路设置,可以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增加通行能力,减少行程时间。  相似文献   

2.
����ͣ��վ��λ��ȷ�������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停靠站泊位设计合理性是衡量停靠站设计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合理的公交停靠站泊位数对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以公交车辆到达服从柏松分布、车辆停靠时间服从正态分布为前提,分析了公交车辆停靠过程,给出了停靠时间、清空时间、运营时间裕量的计算方法,根据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给出了有效泊位数和设计泊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南坪公交停靠站分别按港湾式停靠站和直接式停靠站两种方式进行了泊位设计,得出按两种方式设计均需设计3个泊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快速路匝道邻接交叉口交通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匝道车流与地面车流交织、相位绿灯损失以及邻接路口通行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运用时空优化设计方法避免交通流交织与冲突,空间上对交叉口进口车道功能的置换设计,时间上根据车流饱和度均衡原则,提出信号组合相位的设计思想,减少路口有效绿灯时间的损失;最后,通过具体实例对优化设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立交的通行能力提高,车辆的平均延误大大降低,匝道车流与地面车流之间的交织情况基本被消除,改善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单点自适应控制策略的基本内涵,回顾了典型单点自适应控制策略的技术特点,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单点自适应控制策略的研究,应借鉴社会公正的规则体系建立相位切换决策方法的一般设计原则,将相位结构设计视为相位切换决策方法设计的首要工作,宜遵循通行权利保证、通行机会平等、通行时间分配和弱势群体补偿4项原则,设计相位切换决策方法的优化模型和逻辑规则.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北京市住宅区、办公区和商业区路侧停车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路侧停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使用SPSS分析处理调查数据,得到了路侧停车对交通流的影响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车辆进、出频率与影响时间的定量关系模型,从车道宽度、侧向净空及车辆进、出频率这3个方面对通行能力进行折减,得到路侧停车与路段通行能力的关系模型,最后利用VISSIM对关系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车辆进、出频率与影响时间的关系更便于定量描述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铁路客运站高架匝道落客区通行能力直接影响着匝道通行能力,从而在总体上制约着高架的交通运行状况。在铁路客运站落客区及部分高架匝道交通流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高架匝道落客区交通流特性以及落客区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铁路客运站高架匝道落客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标定车辆排队概率、车辆平均停靠时间、停留时间、乘客服务时间等相应参数。  相似文献   

7.
通过合理的几何设计,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各方向的交通流进行渠化,同时根据道路实际情况使用标线、标志、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对交通流进行引导,可以提高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同时能够保障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动静态交通和谐统一,构建与停车需求相协调、停车资源时空均衡的路侧泊位动态供给方案,应用图论的方法建立了含有路侧停车网络的车辆运行模型,将路段分为通行路段与路侧停车路段,并根据用户通行性质与运行状态,基于改进的BPR(Bureau of Public Road)函数量化了通行用户与停车用户在常规通行路段和路侧停车路段的通行阻抗。为实现路网整体通行效率最高,以路网中用户总通行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以路网中停车设施利用水平的高效性与空间均衡性为约束,构建了最佳泊位资源配置模型,并应用相继平均算法(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s, MSA)设计了路网总效率最高的交通流路径分配方案。以典型的Nguyen-Dupuis网络为实例,设计了多模式、动态的停车资源配置方案,量化了用户出行时间与通行需求和停车比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已知路网中的出行起讫点和泊位规划目标时,通过应用该优化求解模型能有效配置路侧停车资源数目,合理规划出行路径,改善用户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精确性,针对目前城市的公交运行现状,使用时空分布图分析了公交车在直线式停靠站的服务过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停靠站排队概率和停靠时间分布,推导了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对杭州市公交车停靠时间的分布函数进行了拟合,对数正态分布的拟合程度最优, 2个交通时段的K-S检验值分别为0.083 9和0.050 6.用MATLAB编程得到不同分布参数下的通行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停靠时间对数平均值μ的增加,不同泊位数停靠站的通行能力减少了44.4%~47.3%;通过VISSIM仿真得到了停靠站的通行能力,模型计算值与仿真结果的平均误差为6.5%.   相似文献   

10.
收费站是高速公路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收费站的设计中,要尽量满足车辆驶出、驶入收费站的便利和缴费过程的顺畅,兼顾占地及相应管线的预设,对如上因素应合理考虑和配置。本文介绍了收费站设计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平面布局对于车辆的通行速度、通行安全及占地、管线预埋等相关因素的重要性.为收费站平面布局阐明相应的通行视野、平面线形,站房布置、管线布设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同相供电技术能有效解决牵引供电系统普遍存在的过分相问题和电能质量问题. 为了保障同相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作为系统的核心设备,同相供电装置的可靠性优化研究至关重要. 针对同相供电装置特殊的变流器拓扑结构,建立可靠性评估模型,分析了牵引负荷特性及主要电气参数对装置可靠性的影响机理;建立以功率模块失效率最低为目标的变频控制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得到了最优变频控制策略. 研究表明:改变不同负荷区段内变流器的开关频率,可以有效降低功率元件失效率. 最后以山西中南部铁路应用的工程样机为例,基于实测数据和对比分析,表明在变频控制策略下,装置寿命可增加20.90%,可靠度增长率最大可达到54.17%,证明了变频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装置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引入支持移动设备的功能形成移动互联教务管理系统,打破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模式,并且充分发挥其在无线网络环境上的优势,对该系统设计的完善提出了建议,并分析了该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积分方法建立交通流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更为明确.参照流体力学,提出研究交通流的欧拉方法、交通流系统和控制域的概念.交通流中的系统是一组车辆的集合.交通流中的控制域是车道中某一个确定的区域.推导出交通流系统所具有的物理量对时间的全导数的积分公式,即系统内物理量对时间的全导数等于控制域内该物理量对时间的偏导数与单位时间经过控制线的该物理量的通量之和.应用全导数的积分公式建立了积分形式的交通流连续性方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的USB设备无法脱离Pc机操作的局限性,介绍了一种利用单片机控制USB主机接口芯片SL811HS的嵌入式USB主机设计方案。系统由单片机、USB主机接口控制器和高速双端口RAM等设备组成。重点分析了系统的原理,并且给出了硬件设计方案和主机软件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5.
控制系统稳定性判据应用与MATLAB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控制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判据,包括劳斯稳定性判据、奈奎斯特频域判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控制系统模型,借助MATLAB及其控制工具箱的强大功能对这些模型进行分析,从而判定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为了改善系统性能,还给出了利用MATLAB设计出不同的控制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可靠性是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开发中的突出问题。系统的可靠性是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以保证的。硬件方面电路结构设计的可靠性是整个控制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是主动避错的主要手段。文中主要探讨了系统可靠性硬件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包括了元件选择、电路板设计、供电电源设计、输入输出通道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基于DSP的船舶电站自动准同步并车装置的软硬件设计,着重介绍了其频差、压差及相位差的检测与合闸提前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城市交叉口单点定时及感应信号控制方式中,相位交通流线不能动态组合,在交叉口各流向车辆到达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部分流向将产生绿灯损失.为了减少车流到达波动较大交叉口的通行时间损失,提出一种新的相位流线动态组合控制策略.通过引入交通流线相容性概念,将交通流线向量化并进行向量计算寻找相容交通流线.采用流线的逻辑运算确定可行相位组合,以相位绿灯损失最小为原则,得到周期最优控制相位流线组合.该方法能适应交叉口进口流线车辆到达随机波动较大的状态下,实时生成控制相位的流线组合,减少交叉口延误,提高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ڴ���ͨ�ŵ��г�ʵʱ����ͨ�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保障列车行车安全,机车上都配置了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和TAX2型监测装置,实时检测和记录列车运行参数,这些实时的列车运行参数同时也是其它的列车车载系统必需的基础数据条件。介绍了一种通过串口通信,动态获取列车运行参数的接口方案,阐述了相应的硬件连接方式和软件程序设计,其中采用了Windows多线程编程技术,还根据列车运行线路中存在长短链或基本线路变换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公里标突变识别并同时进行数据纠错的算法,实时接收数据的误码率为0.02%,实现了列车车载系统与列车现有监控装置之间可靠有效的联接。  相似文献   

20.
根据网联自动驾驶车辆接近合流区的全过程特征, 设定智慧高速合流车辆行驶的协调控制流程; 针对高速公路合流区冲突风险问题, 考虑车辆时间需求强度、车辆类型和行驶意图等因素, 提出了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高速公路合流区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冲突解脱协调方法; 利用MATLAB软件对不同条件下的车辆通过合流区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 智慧高速合流区车辆行驶协调规则能够实现网联自动驾驶车辆的通过请求协调, 在合作博弈作用下能够进一步实现冲突系统虚拟支付成本最低的车辆调整决策; 合流区车辆系统虚拟风险程度随着速度的降低而降低; 当严格执行协调决策时, 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在合流区通过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当潜在冲突点长度在一定范围内, 两网联自动驾驶车辆行驶速度相同时的合作博弈效果优于车辆行驶速度不同时的合作博弈效果; 利用该协调方法将冲突解脱过程的虚拟支付成本降低了9%~14%, 大大提高了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合流区通过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