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互通立交设计中会遇到匝道交通流发生简单交织,本对简单交织的设置条件,交织长度,交织道数进行探讨,谈笔的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2.
Turbo码交织器的性能分析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urbo码系统中,交织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中主要分析了矩阵交织器、伪随机交织器和半伪随机交织器的性能.利用MAP算法对上述三种交织器的性能进行了仿真比较,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在不同通信领域中选取交织器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双喇叭形立交占地面积少,桥梁规模小,工程规模较小,在小交通量十字交叉高速互通立交选型中有明显优势。区别于有收费站立交,无收费站双喇叭立交交通流均为连续流,交织段长度取值没有明确参考依据。针对无收费站双喇叭立交交织段长度取值问题,以2007版及2017版《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为计算依据,利用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对净交织长度进行了反算。以饱和度和交织区车流密度作为控制指标,得出结论:交织区匝道自由流速度在40~60km/h时,在满足四级服务水平最大负荷交通总流量前提下,推荐最小交织段长度为140~200m。  相似文献   

4.
从快速路交通运行情况总结分析了快速路出入口设置存在的问题,从车辆运行分析得出其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外的出入口管理方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善措施,并以成都三环的成渝立交为例,分析其原因同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云浮市区典型交叉口现状,剖析通病所在,从技术和管理层面提出症结的解决方案,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汪海涛 《北方交通》2008,(2):129-131
结合桥头互通立交所处的区域位置、作用及重要性,对整个立交的服务水平进行分析,并对立交服务水平的"短板"-交织车道进行了优化设计,以提高整个立交的服务水平及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7.
交织区是互通交通流运行的“瓶颈”路段,其处理结果直接影响公路的运行效率.通过实例计算对互通交织区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对互通交织区的运行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已有方法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交织方法的ZCZ序列设计方法.对于给定的ZCZ序列集合(L,M,z),用交织技术,通过m次递归构造,在保持序列的数目不变的条件下,序列的零相关区宽度和序列的长度都变成了原序列的2^m倍.这样的构造的ZCZ序列易于硬件和软件实现,适用于准同步CDMA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9.
推导了分析了Turbo码在Rician信道的码率上限,并给出了一种编码器的设计方案,最后对结果进行了仿真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原始数据通过卷积编码和交织等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后传输,很好的解决了实际应用中误码率高、硬件解决成本高的技术难题,为在现有窄带设备上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道路平面交叉口是路网中的节点、咽喉,是人流、自行车流和机动车流的汇集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道路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在多路交叉口处对各种交通流的不同处理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到作为交通弱势群体(行人和自行车)一方的安全和利益,也影响到交通强势群体(机动车)一方的通行能力,并且涉及用地、建设投资、环境景观、维护管理等各个方面。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将会提升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环形交叉口交织段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对环形交叉口交织段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原始数据通过卷积编码和交织等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后传输,很好的解决了实际应用中误码率高、硬件解决成本高的技术难题,为在现有窄带设备上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南京快速内环限速值现状入手,分析快速内环车速、交通运行状况与问题,从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分析研究南京快速内环限速值提高的合理性.通过解析快速内环限速技术参数,评判限速值提高的可能性.通过Vissim仿真技术,模拟60 ~ 80 km/h不同限速值情形下,快速内环交通运行差异,提出南京快速内环合理限速值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武汉市交通现状,并结合武汉市发展大道公交专用道的设计实践,就武汉市公交专用道的布置、隔离、路口优先和交织处理方式等多方面提出了先进且符合武汉实际情况的方案,对武汉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构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彭飞 《北方交通》2011,(12):24-27
介绍了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出入口与主线交织区段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的基本方法,并以一处枢纽互通式立交内环匝道交织区段为例,进行了计算,经对计算结果的深入分析,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回归分析的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靖  白玉  杨晓光 《城市交通》2009,7(5):85-90
针对以往交织区通行能力回归分析中缺乏较为通用的回归模型、导致模型设计盲目性较大的问题,以HCM2000中交织区通行能力建议值为基础,建立模型的基本形式。研究表明,双曲线模型可较好地描述交织区通行能力与交织区长度的关系,模型参数可通过对交织区类型、交织流量比、交织区车道数和自由流车速等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到。经检验,模型拟合度为0.918,平均误差为4.4%,说明模型可用且准确性较高。将模型应用于天津市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中,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9.
交织区是快速路主线通行的交通瓶颈和事故多发地。合理的交织区长度对提高交织区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分析了交织区运行的各个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密度指标的交织区长度设计方法,采用试算法给出了不同条件组合下的交织区长度设计值。结果表明,应用密度指标进行交织区长度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设置集散车道是互通立交的常规设计方法,为提升集散车道交织区的通行能力、改善整个立交的运行状况,以杭州通彩立交方案设计为例,通过增加交织区长度、设置剪刀叉匝道、设置隔离设施等措施,对交织区的行车条件进行改善,并根据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对交织区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这些措施可显著提升交织区的通行能力,为保障立交运营期间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