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航运金融衍生品属于航运业的高端业态,尽管在中国还属于新鲜事物,但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在航运金融衍生品创新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作为全球首个航运运价电子交易平台,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在为企业搭建平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先后推出的美西航线运力交收合同、欧洲航线运力交收合同、沿海煤炭运力交收合同为广大航运企业、货主提供了运价风险的对冲平台,受到船东与货主的极大关注与积极参与”据公司总裁于军介绍,截至2013年底,运价衍生品交易市场单边成交总量约3320万手,单边总成交金额约2015亿元.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化》2005,(3):11-11
2004年下半年,业界媒体已陆续发出集装箱和航运市场的变化声音。综合刚刚出版的"航运交易公报"视点,认为由于2006年全球集装箱货运量大大落后于集装箱船运力的增长,目前处于集装箱班轮的黄金时代的运输市场,其强劲发展趋势将在这一年内结束,甚至成为航运市场中的重灾区。但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供求关键仍要看"中国因素"--中国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宋军  李锐 《世界海运》2011,34(9):38-40
为推进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争夺航运市场定价权以及亚洲区的航运中心地位,推出中国版的航运指数期货迫在眉睫。新版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的适时推出提供了合适的标的指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份SCFI指数期货合约,并对推出该合约的意义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航运市场牛鞭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中国水运》2006,6(6):30-32
揭示了集装箱航运市场中存在的牛鞭效应,结合航运产品的特点量化了集装箱航运市场中的牛鞭效应,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对降低集装箱航运市场中的运力过剩及价格波动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集装箱化》2013,(4):32
2013年5月30日上海主办单位:中国航海学会水运管理专业委员会《水运管理》杂志社《集装箱化》杂志社西东海事研究院会议简介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运力过剩日益加剧,航运市场萎靡不振,造船行业提升乏力。在此背景下,航运企  相似文献   

6.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日前表示,我国要实现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就必须致力于航运软实力的提升。自改革开放后,我国无论是从船队运力还是港口建设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海运船队运力规模已超过1亿载重吨,位居世界第四位。中远集团船舶总运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中远、中海集装箱船队运力位居世界十强。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5个港口进入世界前十位,拥有亿吨大港14个,集装箱运输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造船产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化》1997,(9):5-6
“三年大变样”了的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正在向着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目标而奋进。上海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上海乃至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往。1993年8月12日,由上海港务局与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SCT),拥有宝山、张华浜、军工路3个国际集装箱专用码头。作为国内交通系统最大的合资项目,今天的SCT已成为融沪港先进的管理、生产、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集装箱码头。回顾4年的成长历程,倡导科技进步和优质服务已成为贯穿SCT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中国航运经济发展不错的几个港口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某国际航运中心的奢侈目标,似乎吞吐量翻个番,集装箱量突破一个数,便可以坐稳国际航运中心里的交椅了。有些城市则谦虚一些,提出未来几年加大航道、港口建设,争取形成某种规模的航运中心。此现象套用一句广告语:今年,你建(国际航运中心)了吗?  相似文献   

9.
张荣忠 《世界海运》2006,29(4):29-30
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走势错综复杂,要想掌握其走势,尤其是其中的供求关系,必须精确分析和比较集装箱船队运力中有效箱位量的增长率,在此基础上得出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的有效需求量与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的差距。2006年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供需缺口虽然远未达到危险红线,但远洋承运人也应审时度势,及时优化集装箱船舶调度,规避集装箱航运市场衰退风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大体形成了三个区域:一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二是以深圳为龙头的华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是以天津、青岛、大连为代表的“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和环渤海地区。从华东和华南地区看,区域性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已经形成,而北方环渤海地区集装箱港口发展走势尚不十分明朗。随着中国航运市场的进一步放开,  相似文献   

11.
上海航运保险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懿 《水运管理》2011,33(6):34-36,39
为推动上海航运业发展,从上海航运保险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上海航运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背景,认为航运保险对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只有完善航运保险业的机制,增强上海航运保险业的竞争力,才能保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顺利建设。应通过如下措施加快上海航运保险业的发展:完善航运保险市场体制;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高我国航运保险公司的运营能力;加强航运保险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的航运业快速持续发展了6年时间,成为航运业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繁荣期。但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不景气的下降周期,国际贸易活动开始进入萎缩期,国际航运运价指数一路暴跌,与国际贸易流量相伴而生的国际航运业开始进入冬季。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提出,无疑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必将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置入"加速助力器",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09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00.1万TEU,其中洋山深水港完成785万TEU,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二位,货物吞吐量完成5.92亿t,同比增长1.8%。全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但航运融资、航运保险等业务在全球份额不足1%,相比伦敦各项业务基本20%以上的份额,差距巨大。单纯吞吐量的增长已经不能胜任港口在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上海应该在"硬实力"成果突出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软实力"发展。加大航运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是今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彭代祥 《水运管理》2010,32(12):4-5,9
为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立足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内外部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加快金融创新;发展海上保险业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罗斌 《航海》2010,(2):12-14,11
<正>提高当代中国航运的"软实力",营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环境",一直是上海航交所"掌门人"张页先生萦绕在怀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无论面对航交所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端之际的应运而生,以及此后13年风雷激荡的创业历程,尤其是国务院发布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一年来取得的历史性突破,还是世界航运市场的风云变化和中国航运"软环境"的整体水平,张页的  相似文献   

15.
刘顺安 《集装箱化》1999,(10):10-13,21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合并、重组新浪潮。世界航运业尤其是集装箱运输业.近年来同样流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主旋律。尽管世界集装箱货运需求随着国际贸易量上升而每年递增.但集装箱运力供给却无序地快速膨胀。增加的运力在抵销货运增长的需求后,尚有大量运力过剩.各集装箱班轮公司在争夺货源的恶性竞争中,彼此实力消耗很大.体力不支,许多班轮公司逐渐变得现实.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眼光投向“航运合作”这剂良药。  相似文献   

16.
<正>金融危机后,集装箱航运市场运力供需失衡,集运企业面临成本和运价的双重压力。在此背景下,不少专家提出了国际航运市场的应对之策,包括加强航运企业间的同业联合,通过实施运力、资源共享,统一策划航线布局,实现理性竞争。马士基航运联合地中海航运和达飞轮船构建P3联盟正是在此环境下氤氲而生的。对于马士基航运而言,此次联盟是维持其在国际航运市场上份额,同时在金融危机下控制成本的一个重要运营策略。但是,从整个集装箱航运市场的角度来看,此次联盟结合"天天马士基"的服务理念和策略是国际集装箱航运业从市场运营理念到运营模式的一次创  相似文献   

17.
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低碳金融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爱平  庄崚 《中国水运》2010,334(6):12-13
<正>"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数"近期在上海发布,根据"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和"低碳智网型"评估世界660多家港口中50个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力,中国有10个城市进入全球50强之列:上海、天津、大连、广州、深圳、宁波、青岛、厦门,以及香港与高雄。国内航运中心在吞吐总量、集装箱吞吐量、空港货运量全球名列前茅,航运服务也高起点启动,但在低碳金融服务方面和其他国际航运中心有较大差距。那么什么是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如何做好金融服务都是理论界和业界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孙小林 《珠江水运》2011,(11):48-51
努力建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并辐射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多个航运中心,这才是上海真正的使命与目标。近日,上海浦东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揭幕。浦东大道981号的大楼里,上海海事局、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上海浦东航运发展促进中心、上海浦东航运行业协会等多家功能性机构均将入驻。而在当天的揭幕仪式上,航运与金融系统企业的八大联合协议成为最大的亮点。"浦东大道两边集聚着许多航运企业。这条路不是简单  相似文献   

19.
<正>2月14日,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提出"重庆要加快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何会如此受重视?与我们又有何关系?长江航运中心是什么?长江航运中心的目的是以航运经济发展辐射周边省区。事实上,重庆只是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大航运中心之一,另两个是上海和武汉。不过,武汉、重庆和上海三大航  相似文献   

20.
钱向劲 《中国船检》2007,(11):44-45
中国远洋(601919)主营业务涵盖集装箱航运、码头、集装箱租赁和物流业务四块.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之一。其母公司中远集团是世界第二大的综合性航运企业.拥有大量的优质资产.市场预期集团未来将首先注入上市公司干散货船队.这将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