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遥感影像分析、现场地质调查、室内外试验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青海省不同地貌单元黄土的颗粒组成、含盐量、湿陷性等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青海黄土总面积约10 000km2,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的湟水河流域;与中国其他地区黄土相比,青海黄土颗粒较粗、含盐量较高;青海黄土按地貌类型可分为河流阶地区和低山丘陵区两种;与低山丘陵区黄土相比,阶地黄土天然重度、干重度、天然含水率、饱和度均较大,孔隙比相对较小,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基本相当;低阶地区黄土场地湿陷等级较低,低山区黄土场地湿陷等级变化较大,且与黄土厚度关系较为密切。最后,针对不同地貌单元类型黄土的工程性质,提出了相应的公路修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广大的华北、西北地区,分布有厚度不同的黄土,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塑造成独特的地貌和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理地质现象,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形态。将完整的地表,切割破碎不堪,形成复杂的沟谷,深堑峁、塬的地形。黄土的工程性质,同样的具有特殊的性能,它与一般土壤有所不同。就道路工程要求,可分为松散结构黄土和密实结构黄土两类。松散桔构黄土为近代的各种成因的黄土堆积物,由于成因复杂地貌条件不同,具有不同的稳定性,但共同的性质是:结构疏  相似文献   

3.
公路黄土暗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黄土暗穴对黄土地区的公路工程危害很大,已成为一种特殊的公路地质灾害。本文依据大量野外实际调查所获取的资料,对黄土地区公路黄土暗穴的分布特征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针对不同地貌、不同土性、不同深度等条件下公路黄土暗穴分布规律进行了重点研究,以指导黄土地区公路工程选线、勘察与设计。  相似文献   

4.
黄土隧道修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在陕北黄土则构成为这一地区主要的地质、地貌形态。随着我省高等级公路向陕北地区的纵向延伸,黄土隧道的修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得到发展;同时,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在不断地暴露。本文以正在建设中的陕西靖(边)安(塞)高速公路上的天赐湾、马路山两座黄土隧道为依托,阐述黄土隧道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5.
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在黄土地区修建的高标准无碴轨道客运专线。其中渑池至灵宝段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地区,为郑西客运专线越岭段,地形起伏大,沿线存在煤矿采空区、黄土洞穴、顺层、滑坡、错落、黄土冲沟以及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通过综合勘察手段,查明了其分布范围、特征,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叶英 《路基工程》2013,(5):69-72
根据高填路堤段V型黄土冲沟地形、地貌特点,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并结合理论推导,研究出一套确定V形黄土冲沟最佳回填坡角的方法,减少了土石方开挖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刘彤 《路基工程》2007,(3):16-17
通过调查已建和在建黄土及软岩公路隧道的地形、地貌、地质、植被条件,以及隧道结构、施工方法、地下水出漏情况,分析甘肃黄土及软岩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原因,提出了隧道防排水重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甘肃省兰州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原状黄土丘陵地貌与场平工程交错的复杂地层状况,对高填方路基现场出现病害现象及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该地区湿陷性黄土对高填方路基工程的危害性,以及具体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以确保工程质量,减少道路病害.  相似文献   

9.
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地形复杂多变,南部地貌多属黄土丘陵沟壑,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北部为低山与沙漠,中部为黄河冲积平原一一卫宁平原.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片并不显眼的土地上,一位解放卡车的用户给记者带来了质朴而真实的触动,他便是本次采访的对象,一位值得尊敬的卡车车主兼服务站站长申文忠.  相似文献   

10.
黄土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由于黄土分布的广泛性和典型的工程特性,历来受到工程界和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黄土隧道建设规模不断得到扩大。由于黄土的自身特性以及地形特点,黄土隧道在设计方面也有其自身特点。本文结合省级高速公路榆商线神木~府谷高速公路墩梁黄土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黄土地区公路隧道设计的一些特点,希望对黄土地区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甘肃宝天高速公路牛背—天水段路线沿线自然地貌景观特征的研究分析,并结合天水市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环境和区域旅游资源现状等多方面因素,从宏观角度对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构成进行系统地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本项目建构起“两带、六区、十三个景观节点”的景观系统框架,从而使项目的景观绿化设计结构和层次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17,(10)
黄土斜坡失稳滑动是黄土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文中以陕北高原练家沟黄土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绘和地质勘察的方法确定了滑坡的形态和范围,根据滑坡所处位置的地貌特征、地层岩性以及边界特征等对斜坡失稳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坡脚削坡建房、坡顶行车振动荷载以及降雨的影响,是造成斜坡裂缝开展和整体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选取斜坡的典型剖面,利用原位和室内试验确定计算参数,通过不平衡推力传递法及FLAC强度折减法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置措施。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黄土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西部地区公路网逐渐完善。而项目建设将改变地形、地貌,破坏景观,尤其是对于需穿越风景名胜区的公路建设项目,评价公路建设项目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至关重要。文中从景观质量综合评价和景观生态学两方面论述公路建设项目对风景名胜区景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肇庆市城区水系规划与景观建设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肇庆市现状地形、地貌 ,对肇庆城区的水环境现状做了综合分析 ,并依据排水系统规划 ,对水系规划及景观建设做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区规划的生态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智  李建华 《中南公路工程》2007,32(3):165-167,171
山地型地貌占城市边缘地貌面积的比例达一半以上,对山地开发的研究是城市边缘规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处于城乡交界区域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使得它的开发有着比平原地区更高的难度。从歌乐山生态旅游产业带的规划实践出发,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山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着重研究水文单元和景观单元在开发项目选址和规划决策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对西部的大力开发,西部黄土地区大跨隧道逐渐增多,在黄土地区开挖隧道必须对具有特殊土质的黄土进行合理的处理,以保证所建工程的稳固。本文以典型的黄土地区隧道为依托,该隧道工程很好的应用了高压旋喷桩处理黄土地基,相对其他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更为有效合理,本文通过对该隧道的黄土地基的高压旋喷桩的加固处理方法概述与探讨,说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在黄土隧道地基处理的应用的合理性,并提出了高压旋喷桩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经过地基处理后的黄土隧道通车运营的良好情况,说明了高压旋喷桩加固黄土隧道地基的良好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土工格室生态护坡在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晓华  王文生 《公路》2004,(8):179-182
针对目前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防护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采取土工格室内植草的方法对黄土地区公路边坡进行防护。通过对土工格室生态护坡作用机理和抗滑稳定性的理论分析 ,给出了平铺式和叠砌式生态护坡的结构型式、适用条件、设计计算方法及施工工艺 ,确定了相关参数的取值范围。工程实践表明 ,与常用的护坡方法相比 ,土工格室生态护坡不但具有更高的抗冲蚀能力 ,而且可节省工程造价 2 0 %~ 4 0 % ,同时能快速恢复生态环境 ,绿化边坡、美化公路沿线景观 ,是一种较好的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防护形式  相似文献   

18.
湿陷性黄土变形的各向异性及与浸水路径的无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原状Q3黄土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不同加载方向和浸水路径对湿陷性黄土变形特性的影响,讨论了湿陷性黄土变形的各向异性以及增(减)湿过程中变形与浸水路径的无关性。结果表明,黄土的湿陷变形与压缩变形的各向异性相当显著,而且按不同方向压缩的过程中,湿陷变形与压缩变形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关系:竖向压缩时,土体的湿陷性最大,压缩性最小;沿45°方向压缩时,土体的湿陷性最小,压缩性最大;沿水平方向压缩时,其湿陷性和压缩性都介于前两者之间。按不同方向压缩时,试样浸水饱和后的压缩性基本相同,即饱和黄土的压缩变形是各向同性的。黄土的湿陷性和压缩性都与浸水路径无关,试样浸水后的压缩性与初始含水量无关,不同的浸水路径和加荷路径对浸水试样的压缩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庆龙头寺公园景观大道项目用地为一酒瓶型带状坡地,位于江北客运站前轴线尽端,连接龙头寺公园.由于其带状、坡地地形,是山区城市肌理的一个缩影、也是山区丘陵梯田地貌的典型特征.设计上在当地文化特色、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绿化体系、生态雨水处理、场地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设计探索,旨在研究带状坡地与现代景观设计需求的结合,试图需找其一般规律及在景观功能各个方面的优劣势,为中西部山区城市同类型公共绿地景观设计提供案例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公路空间围合度及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晓春  沈毅  邵社刚  张肖宁 《公路》2012,(1):177-183
在界定公路景观空间和界面围合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公路实体界面、虚体界面和零界面的空间属性特征和带给行人的不同空间感受;根据公路自然景观立地状况特点,将公路沿线景观空间形式分为平缓式、起伏式和高潮式三类。并以一地处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为例,利用道路设计软件HintCAD得出的路线填挖状况,绘制出公路界面围合度图谱,根据图谱特点分析公路沿线景观空间所属类型,作为公路景观空间序列规划和区段风貌控制的依据,使公路景观设计充分结合行人审美心理和动态视觉的特点,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