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庆 《汽车杂志》2010,(6):114-121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感谢雷诺日产联盟的CEO戈恩先生,如果不是他的雄才大略,GT-R R35或许现在还是个梦。如果不是他决定将GT-R推出国际市场.我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上这部车。  相似文献   

2.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高峰里行动迂缓的车流却狂妄地消磨着人们的时间,也消磨着驾车人的好心情,似乎只有蔡先生不为所动,急躁、烦闷都被他的蓝色风云2挡在车外。蔡先生一边打电话安排着新一天的工作,一边随手打开音响,音乐顿时弥散在整部车内。  相似文献   

3.
于文 《汽车运用》2002,(2):33-33
忌开“病车” 这是驾驶员朋友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我们知道,驾驶带有故障的汽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像转向系、制动系等比较重要的部件,稍有不慎,便会有车毁人亡的惨祸发生。 忌开“飞车” 许多驾驶员朋友特别是刚刚拿到驾驶证的年轻朋友,喜欢在开车的时候加足马力快跑,似乎这样很是过瘾,殊不知当你沉浸于这种“过瘾”的时候,车……  相似文献   

4.
《世界汽车》2012,(11):78-89
2012年,不知是谁在中国的B级车市场吹响集结号,法系、德系、美系、日系,各大品牌的B级车纷至沓水。一时间,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崇文的、尚武的新人新手们纷纷摆好了姿态,欲在中国市场这个比武场里拼个高低胜负。  相似文献   

5.
在汽车安全领域,有两个话题常常是站在"风口浪尖"的——一个是日系车不禁撞,另一个就是小型车不安全。诸如日系车和德系车哪个更安全这样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场"口水仗",进而出现了德系车的"铁皮论"、日系车的"吸能论"等观点。对于汽车安全有一定认识的人,自然会明白这是一个"伪命题",汽车安全无关系别。那"小型车不安全"这个命题是否成立呢?小型车身材小,还普遍便宜,于是在很多消费  相似文献   

6.
敞篷车     
田越 《汽车杂志》2006,(4):124-129
敞篷车。嗯,一个很少谈到的话题 这一期,我们就谈谈敞篷车。很多人会说:敞篷车?很简单嘛,不就是没有顶篷的车嘛;更多人会说,等我很有钱的时候再说吧。敞篷车真的就是一部没有了顶篷的车吗?真的是又贵又不实用吗?应该说,这都是老观念了。  相似文献   

7.
我们消费者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要买车的时候,总有人会给出很"诚恳"的建议:一定要买"某系车",绝不能买"某系车"——因为历史上这些国家的人就很不厚道,做的东西也不厚道,所以生产的车也不安全。客观地看,单就汽车安全理论来说,这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血统学和历史学。单从某款车型的制造商的"国籍"来判断汽车的安全性能可能有点武断和牵强,况且在全球化的今天,一款车的血统实在太复杂了,融合了全球各个国家的技术基因,比如,SX4就是这样一款超级混血车.尽管挂着铃木的标志,但它仍然很安全,在这次的 C-NCAP 的碰撞试验中取得了4星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8.
徐倩 《轿车情报》2010,(6):121-121
GranCabrio和GranTurismo不是一个系列。它们的定位和产品有何差异?尼科拉:首先你的说法是很对的,我们GranTurismo产品系列是非常优美的一款车,在开发这款敞篷车型的时候,也是基于现有的很优美的这个车型开发的。但是它们是两个系列。  相似文献   

9.
斯文与内敛     
邵笑  张胤  王伟 《车时代》2008,(9):28-35
英国不同于德系、日系车的最大一点不是性能,也不是做工,而是气质。先放下车辆态表现不说,荣威的英伦血统赋予了它浓郁的斯文气息。而它的性能也如同这种斯文的表象一样,即便是在突破极限的时候,它的状态依然是颇具风度,也不会让驾驶员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10.
麦田 《当代汽车》2008,(6):70-73
我们消费者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要买车的时候,总有人会给出很“诚恳”的建议:一定要买“某系车”,绝不能买“某系车”——因为历史上这些国家的人就很不厚道,做的东西也不厚道,所以生产的车也不安全。客观地看,单就汽车安全理论来说,这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血统学和历史学。单从某款车型的制造商的“国籍”来判断汽车的安全性能可能有点武断和牵强,况且在全球化的今天,一款车的血统实在太复杂了,融合了全球各个国家的技术基因,  相似文献   

11.
极致硬汉派     
《汽车生活》2012,(4):36-43
你认为“极致驾驭”是指什么? 我认为这个词表达了双重含义:驾驭的力量和引领的力量。我前段时间在珠海参加了测试,专业的赛道很不一样,很棒,车的性能也很好,最快的时候跑到了时速210公里,就嫌这道不够长,眨眼的工夫就得拐弯了,很刺激在大都市体验不到这样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阳光与花冠     
黎晓 《汽车与安全》2004,(12):14-16
在中等家轿市场,花冠的出现让国内的日系小型车阵营越发地壮大.它同先期上市的阳光一起,让三,四十岁且有一定经济基础.钟情日本车的人们多了一个选择。日系产品以“油耗低”的优良口碑在市场上有着根深蒂固的优势,阳光,花冠同是传承日系车经济、实用、精致的风格.不仅在造型设计上注重家用车的简约,大方的形象,还不失时宜地将这个级别不多见的豪华气质溶入其中,  相似文献   

13.
Honda CR-V历史     
田越 《汽车杂志》2007,(11):150-153
SUV在八十年代开始流行。到了九十年代,很多人开始发现,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需要SUV车的越野能力。当然。更不喜欢越野车的高油耗和较差的城市、高速公路行驶性能,实际上,大家只是喜欢越野车的外表和驾驶位子高高在上的那种俯视的感觉。而此时,美系车厂仍然还沉浸在SUV的成功之中,但一些日系车厂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本田公司在丰田推出RAV4之后不久就推出了全新的CR-V车系。CR-V起源自本田CMC思域这个全球小型车平台。但与CMC并不是很接近。  相似文献   

14.
区雯 《汽车杂志》2005,(3):40-40
丰田旗下的高端品牌LEXUS雷克萨斯,一直代表着日系车的发展方向,现笔者有幸采访了LEXUS雷克萨斯开发中心总工程师三吉茂俊先生,从而能够更好了解这个高端产品的未来发展及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大黄蜂!书信看!大黄蜂!”这是我在上海街头试驾Camaro 时窗外经常响起的声音。的确,Camaro在中国的街头太耀眼了,而“大黄蜂”这个名字也太响亮了。中国的公路被德系车和日系车占领了太多年,以至于我们的自主品牌车都在走着德系车和日系车的路线。今天,我们终于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了纯粹的美国车。它是那么张扬,那么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我车快跑     
一眨眼,Polo进我的家门已经4月有余了。从开始觉得应该买个车到最终实现梦想,中间也经历了一些波折,最开始看中的是骐达,主要是老婆喜欢它内饰的精致和较宽裕的空间,到后来疯狂迷恋HRV,而最后一下就看中了刚上市的新款Polo。我想,这个过程对于绝大部分手中银子不是很充足的朋友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Polo,车虽小,但很精致。从内饰来说,我感觉日系车整体比不过德系车,无论它们标榜如何如何精致,远没有德系车的大气和整体感——可能这个和年纪大小及心态有关系。像我这样的而立  相似文献   

17.
申飞扬 《汽车杂志》2004,(6):161-161
蔡先生是一位热爱音乐,生活.事业的人士.虽坐拥宝马X5.但他却表示,车好不代表音响好。一句“还是要改”,便有了以下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汽车驾驶员》2009,(9):119-119
大家印象中无论从制造质量还是车辆性能来说,韩系车口碑都不如德系车和日系车。然而新车市场上的表现韩系车一点也不差,不但车型多,热销车型也多。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其新车价格和竞争对手比都低不少,相对而言性价比就更高。二手车呢?口碑同样不如德系车和日系车,然而近期在二手车市场和专家还有经纪公司的人聊天,问到最近买什么车合适,回答竟然都是伊兰特、赛拉图。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安全》2005,(7):8-11
汽车的安全取决于车、人、环境、管理(法规)四大因素,首先要有安全可靠、性能良好的车辆,这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前提。一般来讲,小车和大车相撞,小车受到的损失要大一些,小车吸能能力弱一些,车内乘员容易受到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20.
宾利传奇     
王受之 《汽车杂志》2005,(10):55-55
宾利(Bentley)是现在世界上硕果仅存的豪车中四、五个品牌中的一个。宾利的标志很好看,一个带翅膀的字母“B”,像一只翱翔的大鹰,很潇洒,也很经典。宾利的创始人叫沃尔特.欧文.宾利(Walter Owen Bentley)。英国人迷他的车,因此相当尊重地称他为W.O.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