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采用 X 射线衍射法测定了丁字焊缝试板中的残余应力.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找到了沿焊缝方向和垂直焊缝方向上,几个典型截面上的纵向和横向残余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将丁字焊缝试板进行振动时效处理,再在原测点位置测定其残余应力的变化.试验结果发现,丁字焊缝试板上各测点的残余应力有所下降,其原始残余应力愈人,则下降率愈大,且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化.  相似文献   

2.
不同厚度下船舶板材高频感应自由弯曲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NSYS软件建立高频感应自由弯曲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船板高频感应成形板厚对可加热温度、变形角度、应力、变形及冷却后的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厚度的船舶板材可加热温度皆在860℃以上进入奥氏体温度区。在无约束、忽略船板自重的情况下,不同厚度的船舶板材单面弯曲角度在10-2数量级;加热结束后,不同厚度的船舶板材的应力都达到屈服应力,发生了塑性变形。冷却结束后残余应力主要集中在线圈正下方。随着板厚的增加,可加热温度下降,并在中厚板区有波动;弯曲角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大残余应力先减小,后增加。在给定加热频率和功率条件下,船板的高频感应加热变形的最有效厚度为14 mm。  相似文献   

3.
基于ABAQUS及其子程序DFLUX,采用热力间接耦合法,对不同厚度尺寸的Q345B厚钢板的对接焊缝进行了三维模拟分析,得到了焊接的温度场分布和最终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构件表面焊接残余应力大于中间面;表面纵向和横向残余应力都有一定的规律;对接焊缝沿纵向焊接残余应力随着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增加的趋势对厚度小于70 mm的钢板很明显,对70~80 mm的钢板不明显;而横向残余应力随钢板厚度的增加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残余应力场对钢箱梁疲劳性能影响效应,以港珠澳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接全过程及残余应力分布特性,分析了板件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效应,得到钢箱梁确定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NSYS热-结构弱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可反映实际焊接过程中残余应力场的分布;焊缝区域残余应力峰值受板件参数影响较小,横向最大残余应力约为300 MPa;沿板厚方向焊接残余应力符合正弦分布,表明采用正弦函数作为其经验分布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钢构件对接焊焊缝横向残余应力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NSYS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俐板对接焊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不同厚度钢板的对接焊缝横向残余应力分布的研究,得出了横向焊接残余应力分布与板厚关系的一些简便的数学公式,以便设计人员在进行焊缝设计时进行残余应力的估算。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钢板喷丸处理后残余应力场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分布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多丸模型,模拟了铸铁丸对桥梁用钢Q345钢板的喷射过程,对比分析了冲击速度、冲击次数和弹丸直径对喷丸后钢板水平向残余应力沿板厚的分布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冲击次数以及弹丸直径的增加,残余压应力有均匀化的趋势,并且分布范围逐渐向厚度方向发展,同时表面粗糙度也随之逐渐增大.根据表面粗糙度随冲击次数的变化规律,建议采用对数函数来表示二者的关系,并给出了弹丸直径为1.4 mm情况下表面粗糙度值与喷丸速度和冲击次数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ANSYS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钢板对接焊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不同厚度钢板的对接焊缝横向残余应力分布的研究,得出了横向焊接残余应力分布与板厚关系的一些简便的数学公式,以便设计人员在进行焊缝设计时进行残余应力的估算.  相似文献   

8.
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收缩变形与残余应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钨极氩弧焊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了焊接试验,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和板厚对焊接收缩变形的影响;采用切条法测试了2 mm厚焊接试件的残余应力,找到了纵向残余应力沿焊缝截面的分布规律,并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9.
磁弹性法测量残余应力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方法,利用磁弹性方法测定了U71Mn60kg/m钢轨的磁声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对钢轨矫直残余应力进行了现场实测,得到了钢轨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为钢轨残余应力测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产TIG焊接成型的6061-T6铝合金箱形构件的残余应力分布,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其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选用温度-位移耦合C3D8T单元,建立残余应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获得6061-T6铝合金TIG焊接成型的箱形构件的残余应力值,经盲孔法实测验证有限元方法的可靠性.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TIG焊接成型的6061-T6铝合金方形构件的残余应力总体呈U型分布,应力峰值位于构件角部,谷值位于板件中部;残余应力影响范围及峰值与板厚有关.  相似文献   

11.
钻孔法测试残余应力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传统钻孔法测试残余应力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并对中心有一圆孔(包括穿孔与盲孔)的钢板,在各种载荷工况下,根据实际应力场与直角应变花测试的实际情况,用弹塑性FEM算得各种工况下的结点应变值,用结点数值的变化来模拟直角应变花测得数据,并计算出大量的已知应力场的直角应变花的三个释放应变。通过逐步回归的数学处理方法,建立了钻孔测试法中,残余应力与测试应变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盲孔法来研究焊接整体节点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44mm板等厚截面对接所引起的残余应力数值最大,为266.8MPa,采用一薄一厚的截面对接,即节省了材料,又减少了残余应力峰值。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Inprocessofindustry,theproblemscoupIedwiththermaIandfOrceareusuaIIymet.LaserqueIlchinginvolvingphasetransformationisoneofthem.HowtosetupafitmatheInatica1modeltosimulatetl1elaserquenchingprocessandhowtocalculateandanalyzenumericallythestresgdistributionarefolIowedwithinterestbymanyresearchersIl'2'3J.Thoseeffol'tsareimportanttooPtilnizethetechnologyparametersandprovideareliablebasisforimprovingthesyntheticallymechanicspropertiesandtheuseagesofmaterials.Alongwithdevelopmentofcomp…  相似文献   

14.
观音岩大桥锚拉板区域焊接应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钢结构斜拉桥索梁锚固区域焊接应力较为集中的特点,以重庆江津观音岩大桥索梁锚固区域为研究对象,制作了三个足尺比例的试件,对锚拉板区域相关焊缝的残余应力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锚拉板区域各条主要焊缝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焊接残余应力,局部地方接近屈服强度。研究分析了锚拉板区域各类焊缝的残余应力特征、分布规律、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为同类桥梁索梁锚固区域的设计和制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high temperature gradients experienced during fusion welding lead to a local dilatation and metallurgical transformations that generate inhomogeneous plastic deformation, residual stresses and distortions in the welded parts which can affect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structures. To predict such residual stresses and distortion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nowadays widely used. This work reports a 3D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welding simulation. The proposed model is based on semi coupled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using a double ellipsoidal model of heat source. Firstly, a disk heated in its central zone is investigated. Secondly the validation concerns the simulation of a fully 3D two pass butt weld. The idea in this work concerns the calibration of the heat source parameters with the help of the inverse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heat flow predictions. For the stress analysis, an annealing temperature is introduced to force the material to lose its hardening memory above a given temperature. The predicted residual stresses as well as the predicted distortions are found to be sensitive to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