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速公路路段运行状态实时评价对于实时的交通诱导和交通管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法和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值,得到综合评价值,然后采用分类评价的方法,将综合评价值与门限值相比较,确定路段的运行状况;最后选取苏嘉杭高速公路某路段进行实例分析,已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以大量实测交通流数据为依据,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道路特性和交通组成特点,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速度分布特性及交通运行特性。划分自由流、稳定流和拥挤流,建立符合我国公路交通实际工况下的高速公路速度-流量模型,并籍此进行交通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分析高速公路畅通状态,为公路建设项目优化提供依据,在分析畅通内涵的基础上,补充运输需求满足度、公路供给有效性两个指标,完善了高速公路路段畅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传统畅通状态评价等级只有畅通、拥堵两级,无法体现公路运营状态的渐变性的缺陷,将畅通状态评语集划分为过度拥堵、拥堵、畅通、过度畅通四个级别。拥堵和过度畅通都是公路的不合理运营状态。高速公路畅通状态评价对于公路建设项目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该文结合人体健康特性重新建立了更为合理地对普通路面或低噪音路面的噪声评价因素集合。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法确立了权向量。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现行公路路段交通量预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网”为依托,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重点讨论基于公路网的交通预测四阶段法,同时给出路段通行能力的确定和区域形心位置的选取方法和原则,并讨论实际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公路网规划、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公路建设计划的拟定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公路网的交通适应性既存在模糊性也存在随机性,但目前国内公路网交通适应性评价方法只侧重其中的某一方面,这显然是欠科学的。基于模糊理论和概率论的云理论具有同时处理模糊和随机问题的能力,并且过程简单,容易实现。研究了如何应用云理论来处理公路网交通适应性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设计了具体的评价步骤,并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和黑龙江省公路网为例给出了如何应用云理论进行评价的过程,评价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非常便于评价公路网的交通适应性,并且具有在给出评价结果的同时还能给出评价结果可信度信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15.
以经济、人口、车辆保有和广义出行时间为基本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交通生成预测模型,从而在交通生成阶段中考虑了交通出行条件改善的影响,将交通生成预测和诱增交通预测两者结合,既考虑了社会经济对交通的决定作用,又考虑了交通供给对交通生成的反作用。模型应用于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实践,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反映不同地区经济、人口、车辆保有以及交通条件等因素对各地区交通生成特性的差异,并且具有实用、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公路交通科技》2015,(12)
通过对交通事故下城市快速路局部通行状态的演变过程分解和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了基于VISSIM仿真的城市快速路事故路段通行能力估算方法。该方法引入决策树ID算法,利用信息增益值求解事故延迟时间,以车流波动理论为基础,确定了事故拥挤消散时间。以事故延迟时间为观测周期,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为事故路段的通行能力,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车辆抛锚的事故延迟时间与拥挤消散时间最小,事故路段剩余通行能力最大,为3 776 pcu/h,其比例为69.926%;车辆起火、车辆追尾、车辆翻车的剩余通行能力为3 327,3 229,3 071 pcu/h,其比例分别为61.611%,59.796%,56.870%;车辆碰撞的事故延迟时间与拥挤消散时间最大,事故路段剩余通行能力最小,为2 698 pcu/h,其比例为49.963%;不同的事故类型,其拥挤消散时间与事故延迟时间之间的比值和事故路段的剩余通行能力有关,事故路段剩余通行能力越大,其比值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公路隧道内交通事故的动态感知问题,在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声学检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基于异常声音检测的隧道交通事故智能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短时能量(short term energy,STE)和梅尔倒谱系数(Mel-scale 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MFCC)检测方法在事故段特征表征以及精度干扰方面的缺陷,提出1种改进的融合特征MFCCE研究隧道环境下的交通事故检测。提取STE和MFCC特征并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特征融合得到新的融合特征MFCCE。以真实行车事故数据为基础,构建包含刹车与碰撞声的2段隧道噪声实验样本数据,分别对应早高峰时段(07:00—08:00)及平峰时段(12:00—13:00)的行车条件对隧道内的事故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利用端点检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与其余2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使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法作为最终的评价方法,通过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r对比三种检测结果与原始样本的正相关相性。实验结果表明:STE在平峰及早高峰时段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和0.988;MFCC在平峰及早高峰时段的相关系数均为0.998;而无论在平峰还是早高峰时段,MFCCE的相关系数(0.999)均高于另外其他2种检测方法。MFCCE的平均相关系数相比于其他2种检测方法(STE、MFCC)分别提高了3.95%和1.00%。 相似文献
19.
基于FHWA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的公路交通噪声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交通噪声传播要素的基础上,基于FHWA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提出公路交通噪声增加量随车流量变化的简化计算模型,探讨其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其适用条件。该模型简化了公路交通噪声预测计算,且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