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铁路物资西安公司根据铁路运输的需要,在天水创建了铁路油脂化工厂,以铁科院技术为依托,取得了铁路机车牵引电机悬挂轴承油(简称抱轴瓦油)的独家生产资格,90年代初以来批量生产供应路内。  相似文献   

2.
《铁道知识》2007,(4):55-55
46#、200#铁路机车压缩机油是铁道科学研究院与新疆独山子石化研究院联合开发研制生产的,填补了我国无专用铁路机车压缩机油的空白。我院为铁路指定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3.
铁路油枕供应管理有新办法为保证铁路线路大修、维修及新线建设对油枕的需要,确保油桃生产质量,理顺供应渠道,保证行车安全,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现印发了《全路油枕木供应管理办法(暂行)》。该《办法》共分11条,规定了油枕的采购计划和供应方法,并确定哈尔滨木材...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结构的改进与发展,相应地对润滑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内燃机车工业的发展要求要有与它适应的柴油机油,铁路机车用1#增压柴油机油与ND5柴油机油远远不能满足发展中机车的要求。1国外铁路机车润滑油使用情况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铁路内燃机车柴油机润滑油根据其是否含有抗氧、抗腐、抗磨性能而分为两种类型,即含锌油与非锌油。美国、加拿大、中美、大洋洲、南非及中东、南亚部分国家均用非锌油,欧洲、前苏联、日本及我国等铁路部门均用含锌油。铁路柴机油的命名是按照美国机车维修者协会(LMOA)下设的润滑油与燃油委员…  相似文献   

5.
刘莲 《铁道知识》2005,(6):12-13
高速运输是现代铁路的发展方向。世界铁路17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路网建设阶段,许多国家大修铁路建成路网;50~70年代,为牵引动力改革阶段,以内燃牵引和电力牵引代替蒸汽牵引;70年代以来各国以提高速度为目标,对铁路进行了改造和新建。1964年10月,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列车时速达210公里。相继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有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典等,最高的运行时速达300~350公里。中国铁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把发展快速和高速运输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近10多年的努力,至今已取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铁路环境噪声预测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我国近20年来铁路边界噪声变化历程,由20世纪80年代的Leq(昼,夜间)=70-77dB(A)到90年代的Leq(昼,夜间)=65-71dB(A)。同时预测5年内随着铁路主要干线全面提速及列车流量加大,铁路边界噪声水平将提高1-2dB(A)。在分析了国内外有关铁路噪声控制措施及效果后,笔者认为设置铁路声屏障,是控制高速铁路环境噪声影响的有效措施。而控制铁路鸣笛噪声则是降低既有铁路环境噪声影响的有效措施,有效采取上述措施后,我国未来几年内的铁路边界噪声可降低到标准限值Leq(昼,夜间)=70dB(A)以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局成品油运输的特点,如何确定合理的运输组织方案来降低铁路二次转运成本,提高铁路配送效率,增强铁路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中油、路局及配送公司的共赢。  相似文献   

8.
中国铁路是世界铁路运输总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拥有铁路客车3-5万辆,铁路货车55万辆(其中企业自备货车11万辆),车辆总数近60万辆。中国铁路的发展主要在建国以后,特别是本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铁路发展最快的时期。建国时的1949年,我国仅拥有铁路客车3796辆,铁路货车44658辆,50年来增长了10倍;在技术状态方面,1949年客车技术速度仅为31-9km/h,目前主要干线已普遍达到120km/h,有些区段达到160km/h,部分专线(如广深铁路)的个别区段达到200km/h;…  相似文献   

9.
直到20世纪80年代.车辆制造一直是与各国国家铁路紧密联系的国内工业.只是根据政府的政策有一些出口。90年代早期,欧洲国家铁路的整合和重组使得车辆制造业有了重大变化。北美和欧洲国家的车辆制造商开始超越国界发展国际业务。同时在制造车辆和铁路设备方面.制造商承担了铁路项目系统集成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国外铁路90年代在各个领域的主要先进技术装备,地比分析了我国铁路的差距,提出了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铁路机车空气压缩机油铁道行业标准的质量指标要求,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该指标作为检测与验收依据,较好地满足了铁路机车空气压缩机润滑的需要。提出铁路机车空气压缩机油的换油指标,对现场旧油的质量监测和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铁路市郊旅客运输在中国铁路客运中占有重要地位,曾经辉煌一时。当时的市郊列车数量与市郊客流已占到旅客列车数量和铁路旅客发送量的1/4,但到90年代,铁路市郊运输开始走向低糜,时至今日,跌到了低谷。对第五次铁路大提速后的新运行图的统计表明,全路带有市郊性质的旅客列车只有47.5对,只占全路开行旅客列车1182.5对的4%。随着中国人口城市他进程的加速,以及郊区他的逆向过程的出现,中国市郊铁路势必成为解决城市客运交通的有效方法之一,应当引起关注予以复兴。现重点讨论市郊铁路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地位与作用,功能定位,中国发展市郊铁路的有利条件,中国市郊铁路发展策略及其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铁路建设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与弊端,具体阐释了建立多种铁路建设筹资渠道的可行性,并对改革铁路建设基金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铁路物资哈尔滨物流中心成立于2007年5月18日,其前身是哈尔滨木材防腐厂。哈尔滨木材防腐厂是全国铁路物资系统6家同类企业中的佼佼者,建立于1937年,在计划经济时期创下过辉煌的业绩。但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家森林资源的短缺和铁路技术政策的变化等原因,企业赖以生存的木材防腐产品进入了衰退期。  相似文献   

15.
油畅路则通     
油畅路则通多年来,国家对铁路的机车用油一直实行倾斜政策,特别是从1994年国家对铁路机车用油实行直供以来,在铁道部的高度重视下,铁路机车用油一直被列为重点专供物资,做为承担铁路机车用油专供工作的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更是全力以赴,在各大炼油厂、各路局物资...  相似文献   

16.
铁路节能降耗措施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正才 《中国铁路》2005,(12):20-21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是惟一可以实现以电代油的运输方式.提高铁路运输比重,扩大铁路运输市场份额,不仅有利于降低社会资源消耗、节约社会资源,而且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十五"期间,铁路通过加大技改力度,采取节能、代油、节水、节材等降耗措施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推进了铁路节能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了铁路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铁路含油废水中油的形态和粒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重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铁路内燃机务段、蒸汽机务段和车辆段含油废水中油的形态分布规律。废水中的油有15% ̄50%上浮至水面,40% ̄70%随悬浮物下沉,只有4% ̄30%的油滞留水中,此外使用显微镜计数法测定了油水乳状液中的油珠粒径,废水中油珠粒径一般在30μm以下,并得了油珠在粒度分布和重量分数。  相似文献   

18.
重点论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铁路在快速、高速客运技术、快捷、重载货运技术,机车车辆关键技术,轨道结构强化技术,以及铁路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科技进步,并沿察了面21世纪铁路在上述各领域的技术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国外铁路的改革大潮 本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世界铁路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铁路经营方式的变革,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日本铁路。 日本自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以来,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从经营方式上看,1905年以前以私营铁路为主,1906年将大部分铁路收归  相似文献   

20.
国外铁路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世界发达国家的铁路信息系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开发和建设。在首先建成了货车和货物运输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逐步建立了相关的业务信息系统.向智能化和综合应用方向发展。早在60年代中期,美国南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发的TOPS(Total Operation Processing System)实现了货车和货物运输的动态追踪和管理,加快了车辆的周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计算机应用在铁路运输管理中的一个里程碑。接着,北美和欧洲铁路相继引进TOPS技术并加以改造,建成了本国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