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马文义  王颢 《科技交流》2005,35(3):53-56
青藏铁路格拉段经过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地区,该地区有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对接地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工程经验尚属空白.文章介绍了青藏铁路格拉段所经地区永久冻土形成原因、冻土上限的分布,对冻土地区防雷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为青藏铁路的防雷接地系统及降低接地电阻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于建功 《铁道车辆》2007,45(3):36-37
对比了青藏铁路发电车DC600 V供电系统的2种接地方式,最终确定了零线对地绝缘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电缆贯通线并联电抗器补偿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目的:为确保青藏铁路无人区供电安全和铁路运行安全,除在青藏铁路全线架设1条35kV电力贯通线为沿线负荷供电外,还在沱沱河一那曲段敷设一条35kV电缆贯通线。由于电缆贯通线三相存在较大的相问及相对地电容,会增加线路正常运行和单相接地情况下的电流,采用何种方式补偿电缆线路中的电容电流,对此进行研究,合理确定补偿方式和电缆线路两端的接地方式,达到补偿的目的。 研究结论:通过对青藏铁路电缆贯通线2种电容估算方法的研究,确定该电缆贯通线路每千米电容在0.1240~0.1331μF范围。并分析了电缆贯通线的3种补偿方式,对欠补偿、过补偿和综合补偿方式,通过仿真计算,验证各种送电方式下电缆贯通线路的暂态、稳态参数均能满足运行要求。为避免补偿跌入谐振区,导致电网谐振的概率增加,电缆贯通线路应采用欠补偿方式。同时仿真计算了架空电力线路和电缆贯通线路同时投入运行的情况下,对电缆贯通线运行影响不大,对架空电力贯通线有一定影响,但满足使用要求。另外通过对系统过电压的分析,在不改变系统接地方式的情况下,电缆采用两端接地,电抗器中性点接地,可以满足系统运行及过电压的要求。出现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至线电压,与通常的小电流系统运行情况相似。Abstract:Researchpurposes:InordertoguaranteethesafetyofpowersupplyandtrainoperationinQingh。i一’l’ib。tRailwayuninhabitedzone,ac。ntinuouspowercablelineswerebuiltfromTu。tu。het。Naquinadditi。nt。。ne35kVoverheadline.Theno珊a1andf_aultculTentwouldbeincreasedbecauseoflargephase—to—groundandphase—to—phasec印acit。r。np。wercableline.Itbecomesaprimequesti。nt。ministhecapacitancecutrent,decidesthecompensationmethodandensuresthecableendsgroundingmode·  相似文献   

4.
用于青藏铁路格拉段接地系统的新型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铁路格拉段经过大片高土壤电阻率的多年冻土地区,给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杆塔等电力系统接地设计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降低接地电阻,笔者提出了适合该地区使用的新型接地装置———降阻模块。该模块具有较小的自身电阻,通过与土壤良好接触、增加等效半径等方式降低了接触电阻与散流电阻。为了进一步提高其降阻能力,在格拉段可采用换土等措施。根据铁路沿线接地网情况,给出了不同情况下接地模块接地电阻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降阻模块个数变化对接地网利用系数的影响和利用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模拟及现场实验表明,该降阻模块具有施工方便,散流特性好,降阻能力强等特点,为青藏铁路格拉段接地装置的选用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景传峰  谭青 《铁道车辆》2007,45(5):33-36
分析了青藏高原环境对机保车的影响,介绍了青藏铁路机保车开发研究的重点和关键技术,探讨了青藏铁路机保车的运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青藏铁路特殊的自然环境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结合青藏铁路格拉段视频监系统的更新改造工程,分析比较视频防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研究实施了视频防抖技术在青藏铁路应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自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在多年冻土区已经出现了几处冻土斜坡路堤变形较大的情况.本文针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的维护提供帮助.研究结论:青藏铁路的修筑改变了沿线多年冻土的生存条件和路基周围的水热环境,同时气温的年际变化和多年变化也影响着路基的工程状态.论文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水、地温、冻土类型、坡向和坡度)着手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路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西格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北侧,海拔2260~3600m。铁路从西宁沿青海湖北侧向西延伸至格尔木,沿途经过乡村、草原、高山、戈壁、盐湖等地貌。饮用水来源主要是深井、浅井、河流渗水井。集中式供水点34个,二次供水点37个,分散式供水点36个。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青藏铁路长期监测系统及铁路多年冻土区其他路基变形监测资料的分析,得到了运营以来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特征。通过对路基—轨道结构变形的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得到了路基变形条件下的路基—轨道变形相关关系,并结合路基—轨道运营养护维修标准,提出了以路基变形量大小为指标的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无缝线路铺设可行性评价方法,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按年沉降量大小划分为适宜、基本适宜和不宜辅设无缝线路路段。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客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任健 《铁道车辆》2003,41(10):4-8
根据青藏铁路沿线环境条件的特点和青藏铁路特殊的环境对客车的要求,指出了青藏铁路客车的研究重点和关键技术,提出了青藏铁路客车研制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系统连接结构极为复杂,接地工程隐蔽,接地系统特性直接关系到隧道内电气设备运行安全。为研究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特性,对高速铁路Ⅰ、Ⅱ级围岩隧道和Ⅲ~Ⅴ级围岩隧道综合接地系统建立仿真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两类隧道综合接地系统在不同土壤电阻率和不同隧道长度时的接地阻抗特性,以及隧道洞室内电力设施接地端子处的接地阻抗和地电位升特性。计算结果表明:Ⅰ、Ⅱ级围岩隧道和Ⅲ~Ⅴ级围岩隧道综合接地系统可以满足GB 50065—2011规定的接地安全限值;高速铁路隧道洞室内箱变等电力设施不需要布设独立接地装置,直接与隧道综合接地系统可靠相连即可。研究成果已在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中成功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接地系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影响接地系统的因素,提出了通过采用综合接地方式、选择铜接地体材料、以及降低土壤电阻率等方法来改善牵引变电所的等效电阻,以达到满足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接地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结构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对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在列车荷载下的结构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设计和铁路运营安全分析提供了依据。研究方法:以青藏铁路清水河多年冻土区试验段路基结构为工程背景,利用列车——轨道二维动力模型得到的道床底部列车荷载激励曲线,对冻土路基结构进行有限元时程反应分析,探讨冻融状态下路基的列车振动荷载效应。研究结论:无论是暖季融化还是寒季冻结状态,列车振动荷载产生的土体压应力都大大高于静荷载,车速对土体动应力反应有明显影响;冻结状态下,路基中下部土体的动力反应较大,而暖季融化时路基顶部土体对动应力有较显著的放大作用,因此,在工程设计和运营养护时应有针对性地对结构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在地下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人工接地网时的电气参数合理性,采用 CDEGS 软件建立地下车 站的接地网模型,对比接地网在车站结构底板下方和车站结构顶板上方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区别,并由此展开车站 结构顶板上方的土壤电阻率、结构顶板上方覆土土壤厚度和接地网网格尺寸、导体直径的细化研究,结果表明: 车站结构顶板上方的土壤电阻率和土壤厚度对接地电阻值起重要作用,接地网的网格尺寸和导体直径对电阻值的 影响甚微,最后对接地网上方地表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等安全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发生严重的短路 接地故障时,在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接地网并不会引起地表上方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超标,具有较高的安全 系数,证明在地下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人工接地网的电气参数是符合相关要求的。  相似文献   

15.
环保型铁路贯通地线的设计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合金护套铁路贯通地线与导电塑料护套铁路贯通地线的设计原理及主要性能.贯通地线是一种用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电缆,新型贯通地线分别采用了合金铝及导电塑料这2种新材料,解决了贯通地线的耐腐蚀、环保及接地要求.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设计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青藏铁路试验工程,在分析热棒路基热周转特性的基础上,建立热棒路基热工计算模型,阐述热棒路基的设计计算过程,讨论设计计算中基本参数的选取,热棒产冷量的计算,产冷量与间距、蒸发段长度、散热面积的关系,安全系数的选取。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清水河试验段热棒路基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直径76 mm、散热面积3.27 m2、蒸发段长度5 m的热棒,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护多年冻土的作用,其产冷量达1 900 MJ。热棒的合理纵向间距应在3.5~4.0 m;安全系数在1.1~1.2。相比之下,散热面积、蒸发段长度对产冷量的影响较明显,热棒直径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7.
侯启方 《电气化铁道》2009,(3):11-13,16
从接地设计原则、接地网材料和寿命、接地网布置形式等方面,对常规铁路和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的接地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接地网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介绍了预防接地网故障及优化地网设计的~些新方法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冉理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1):32-40,59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段全长1142k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跨越高原多年冻土地段里程最长的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环境保护要求高,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文章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特点及主要工程问题,科技攻关工作与采取的措施,所取得的主要阶段性成就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更好解决在高海拔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这一难题,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原铁路”,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研究结论:文章经过系统分析和研究,查清了线路通过地区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含冰量和不良冻土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攻克冻土难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工作保证。对路基工程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治理原则和具体工程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涵洞病害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防治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涵洞病害,通过对4座涵洞的现场变形以及温度场监测,利用现场调查与监测数据分析,查明涵洞病害形成的7种不同原因。结果表明:青藏铁路的施工以及水热侵蚀引起地基多年冻土升温融化下沉以及冻土蠕变下沉是造成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涵洞病害的主要原因。可通过减少和杜绝涵洞地基周围的水热侵蚀以及采取埋设热棒等工程措施进而达到防治涵洞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