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茂名港沙坝泻湖海岸泥沙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有钦 《水运工程》2004,(11):39-42
文章根据博贺湾的地形地貌、潮流、风浪、泥沙运动等资料,分析了沿海沙坝泻湖海岸泥沙运动特征,探讨沿海沙坝泻湖地区建设深水大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规则波作用下沙质岸滩的形态变化,在波浪水槽中构建沙质岸滩剖面的演变过程。发现在规则波作用下,沙质岸滩会出现沙坝峰,存在从单一沙坝峰到双沙坝峰的演变过程,且沙坝形成后并非静止不动,而是随时间变化存在离岸和向岸的往复运动。探究水深、周期和植被覆盖对沙质岸滩变化的影响,对其最大冲刷深度、最大淤积深度、冲刷面积和淤积面积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显示,水深的增大会导致沙坝向岸运动,周期的增大会导致岸滩趋于紊乱,植被覆盖对岸滩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侵驱动下的胶州湾沙脊-水道体系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胶州湾作为一个半封闭的基岩海湾,湾内、外均发育了较为完整的沙脊-水道体系。胶州湾外从崂山头到大珠山咀沿线在晚更新世低海面时(-20m)由波浪向岸输沙形成了古滨面沙坝,在随后的全新世海侵过程中,古滨面沙坝受到潮流动力的强烈改造,形成了南沙、大竹等沙脊和竹岔水道等,而赤岛沙脊、沙子口连岸沙坝等则是古滨面沙坝近岸部分的残留沙体;胶州湾内的沙脊-水道格局受到全新世海侵前原始沟谷地形的控制,海侵后沟谷被淹没成为涨、落潮通道,而沙脊则是由海侵前胶州湾入湾河流的"河口沙坝"或者"河口远端坝"等堆积而成;现代胶州湾沙脊-水道体系的演变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婷 《航海》2002,(5):40
阿尔达布拉群岛就像一串美丽的珊瑚花环漂浮在西印度洋的一端。它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环礁之一:4座较大的珊瑚岛围圈成椭圆形,而它们彼此又被水道所分离,中间便是巨大的绿色魔镜般的泻湖。藏青色的水道犹如错综的路径,蜿蜒伸向泻湖(浅水海湾由于被封闭而形成的、高潮时可与海相通的湖泊)。这个由珊瑚礁群岛环绕而成的泻湖,面积足有1.4万公顷。涨潮时,汹涌的海水沿着岛屿间狭窄的水道涌入泻湖,水面高度可在瞬间涨高3米以上;而落潮时,海水又以接近每小时20公里的流速倾泻而去。  相似文献   

5.
王科  陈彧超  施鹏飞  边疆 《船舶力学》2016,20(8):964-972
文章应用边界单元法,依据波浪绕射理论研究了潜淹没岛礁上的波浪运动问题。研究中分析了岛礁的渗透性、排布的数量、环礁泻湖的深度等因素对于岛礁消波作用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岛礁环境下波浪的透射系数、反射系数。研究发现,可渗透岛礁的消波效果比不可渗透岛礁差,且孔隙率越大,岛礁对于波浪的消波效果越小;单个岛礁对长波有明显的消波作用,而对中短波几乎没有影响;但随着岛礁排布数量的增加,岛礁群对于中波的消波效果增加;环礁的消波效果受到泻湖深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泻湖的深度越大,环礁对于中短波的消波效果越好,但当泻湖深度达到一定数值后,继续增大深度,消波效果基本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兴的海滩养护"软"防护方法凭借其更自然化的防侵蚀方式、环境友好程度高以及经济性合理等优势,在海岸防治和修复的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二维水槽动床试验,结合剖面识别的图像观测方法,对沙坝补沙以及滩肩补沙两种养护方案下的补沙初始剖面向平衡剖面转化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试验发现,沙坝补沙可使外海波浪提前破碎,明显减轻了岸滩侵蚀,且在一定波浪条件下产生了向岸输沙,造成岸线前进;而滩肩补沙则为水下沙坝增长提供了足量侵蚀沙源,增强了岸滩抵御更大波浪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明明  邹志利 《水道港口》2011,32(6):389-398
河流中水流和水底泥沙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地形形态,交替型沙坝是其中的一种地貌特征,研究表明这一地貌的形成机理是水底地形的不稳定性.给出了这一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交替型沙坝的数值模拟方法和相应结果.水流方程采用了交替方向隐式算法求解,水底变形方程采用了比传统方法更加稳定的欧拉加权基本无振荡迎风格式求解,从而建立了水...  相似文献   

8.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泥沙来源及海岸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场踏勘及有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从地貌学角度 ,对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海岸泥沙来源、海岸地貌特征及连岛沙坝的成因和稳定性等进行了定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破波带内三维水动力泥沙数学模型体系,模型中同时考虑了波浪、波生底部离岸流、非粘性泥沙运动及地貌演变等动力机制。通过波浪水槽实验实测水、沙及地形数据验证,所建模式可有效模拟破波带内底部离岸流、泥沙运动过程及离岸沙坝的随时间迁移规律。模拟成果表明波浪破碎后引起的波生流系在破波带内形成一个时均垂向环流结构,其中底部时均流向指向外海,表层则指向近岸,靠近破波点处,底部离岸流的流速逐渐降低。在时均垂向环流体系的输送下,破波带内被波浪掀起的床面泥沙在底部离岸流作用下持续向外海输送,并在破波点附近堆积形成沙坝。沙坝的形成改变了局部波流场结构,在波浪的持续作用下逐渐向外海运移直至剖面达到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0.
对斯里兰卡Hambantota港口项目工程港址选择、港口功能定位、一期工程平面布置,泻湖内建设大型围堰,及在干地施工条件下实施的码头工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马宪浩 《水运工程》2019,(11):74-80
以曼厅大沙坝浅滩航道整治为依托,针对滩险整治过程中提升航道等级并维护航槽稳定的问题,从水文特征、河床演变和历史航道整治状况等3个方面总结澜沧江曼厅大沙坝河段河势变化及航道现状,分析此滩险河段现有的滩槽格局及滩险成因,提出以守护为基础、采用中枯水两级整治思路的整治方案。结果表明,在兼具库区特征的滩险整治过程中,采用疏浚增加航槽水深,并布置整治建筑物守护洲滩、束水攻沙,能够提高航道尺度,保障航槽稳定。  相似文献   

12.
李柏丹 《水运工程》2014,(11):15-18
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站在全局的高度,对长江航道管理和服务所需的数据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研究确定稳定的数据结构、规范的数据元素、合理的数据布局与可靠的数据来源,提高航道业务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稳定性,促进航道数据资源在长江航道系统的充分共享,为长江航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构筑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位于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宽广,航槽开挖厚度大,航道里程长,工程规模大,建设条件复杂,是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的典型。通过研究基本解决了海床性质及岸滩稳定性、水动力泥沙条件、航道回淤、航道选线、航行安全性等主要技术问题,不仅为连云港港航道后续研究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供国内外其他淤泥质浅滩深水航道建设借鉴。对主要技术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丁琦  谢军  应铭 《水运工程》2018,(1):106-111
开敞淤泥质海岸深水航道边坡的稳定性关系到航道的基建及维护费用,是航道工程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以连云港港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在连云港海域应用较为成熟的波浪数学模型推算的波要素成果,研究中浪、大浪对徐圩10万吨级航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边坡实测地形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波浪动力的角度来看,徐圩10万吨级航道设计边坡的坡度取值是合理的,本海域的波浪动力不会对航道边坡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下游安庆河段由安庆水道、太子矶水道、贵池水道3个连续多分汊河道组成,近期3个汊道段河床演变复杂。依据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分析3个连续汊道段在水流动力、流速分布、水位及分流比变化方面的关联性,并提出在河道治理及航道整治中应注重保有汊道间过渡段及维持关键洲滩岸线稳定的建议,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郭涛 《水运工程》2018,(12):21-25
航道工程具有施工工期长、施工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在航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的各个阶段,随着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日趋提高,传统的实施方法已不能满足工程的强度与精度要求。从航道工程和BIM的特性入手,探讨了BIM技术在航道工程设计、施工、维护等各阶段的应用。在保证设计合理性的前提下,可通过BIM模型完成设计意图的表达与传递,从而保证航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后续维护阶段航道整治建筑物安全、稳定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完善内河交通工程学,弥补航道网规划、航道升级改造理论依据不足的缺陷,结合京杭运河施桥船闸多年的实际运行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内河航道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概念,研究了航道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讨论了设计小时时位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内河航道设计小时交通量取第200位最高小时流量最为稳定,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在0.14~0.19之间。  相似文献   

18.
彭秀琴  罗秀娜 《水运工程》2011,(12):123-126
各支流入江口门是沟通各支流和长江的关键部位,其河床稳定性对保持航道畅通具有重大作用.选择南京河段梅子洲汉道段秦淮新河口和城南河口为研究对象,分析入江口门岸滩演变特征,并结合入江口门历年疏浚资料,分析岸滩演变对入江口门航道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岸滩演变不仅形成了入江口门的河道局部条件,并且制约口门的水沙条件,因此,对入江口门的水流、泥沙运动和航道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牯牛沙水道为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水道之一,整治其水道对畅通长江中游航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研究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点,针对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初步设计中原护岸加固工程的平面布置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护岸加固工程平面布置优化方案将护岸加固长度减少200 m,将加固抛石量减少至7. 3万m3,平顺式护岸岸坡满足整体设计稳定要求,可为顺利实施二期航道整治工程和保障通航安全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并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