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给出环肋圆柱静水外压下非弹性总体屈曲和后屈曲分析增量形式的Karman-Donnell型方程并采用作者建议的奇异摄动解法进行求解,本檐关系采用形变理论,壳体的非弹性状态由边界层外部的均匀应力状态确定,算例表明,本方法能够比较准确有铲地分析环肋圆柱壳在静水外压下非弹性总体屈曲和后屈曲,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虚功原理建立了弹性长圆管在弯曲与外压共同作用下的控制方程.从半弯矩理论出发,采用三角级数法数值求解了极值型失稳问题,重点研究了初始非圆度的影响,文中还讨论了 S.Kyriakides & P.K.Shaw 在“弹性圆管在弯曲与外压联合作用下的响应与稳定性”一文中引用的几条假设的合理性和级数解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3.
将初始孔压非均布条件用统一表达式表示,采用Merchant模型推导了初始孔压非均布条件下的竖井地基黏弹性解。通过与初始孔压均匀分布条件下的黏弹性解对比,验证了本文解的正确性。并编制计算程序分别分析黏弹性参数、初始孔压参数对于竖井地基固结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k及η值的增大均使固结速率降低,使同等深度的平均孔压增大,且对竖井地基平均孔压的影响较其对平均固结度的影响明显;同样条件下,k值的变化对竖井地基固结特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界面分离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增强颗粒与基体均视为弹性,采用弹性接触模型与边界元素法,对界面分离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分析,揭示了界面分离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的基本特征。文中所述;完整界面与完全分离界面模型,分别提供了具有非完整界面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之上,下界限。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层间不同接触状况对面层内部水平应力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原理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路面结构材料选用弹性层状体系作为本构模型。面层和基层之间选用完全光滑和完全粘结两种接触方式,在50 k N、75 k N、100 k N三种荷载下对面层水平应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修筑试验路面进行现场检测,对检测数据对比分析;对试验路面一年后的使用情况回访调查。通过计算分析和试验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得出层间粘结可以有效降低层底拉应力,减少路面破坏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应变弹性、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单独应用及二者联合应用时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86例患者的190个乳腺肿块,术前行应变弹性和剪切波弹性检查。应变弹性用弹性应变率比值(SR)、SWE用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进行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效能。结果恶性肿块的SR和Emax均比良性肿块高(P均<0.05);SR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77.9%,准确度为77.3%,Emax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77.9%,准确度为77.9%,二者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弹性联合剪切波弹性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86.5%,特异度为88%,准确度为87.3%,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二者单独应用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变弹性与剪切波弹性的诊断效能相似,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优于二者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7.
碰撞接触面形式对驳船撞击桥墩的动力响应存在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驳船与桥墩分别以平面接触和弧面接触碰撞时的撞击力及撞深规律,讨论了碰撞响应差异的力学机理,分析了不同接触形式下桥墩结构的碰撞动力响应;根据驳船撞击作用下桥墩的最大动力响应等效原则,提出了可供桥墩设计所用的等效撞击力。结果表明:驳船撞击桥墩时呈现明显的瞬时弹性碰撞和后期非弹性碰撞2个阶段,碰撞接触面尺寸和形状对驳船撞击桥墩的弹性和非弹性碰撞响应均存在显著影响,最大撞击力不一定能直接作为桥墩的设计依据,而等效撞击力可以作为桥墩的设计参考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提出了一种梁柱式桥梁护栏,通过有限元静力分析、动态模拟、实车碰撞试验,最终验证了这种护栏结构在碰撞能量为300k J时防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应对城市道路的局部灾害,需对城市路网的抗灾能力进行评价。文章回顾了路网弹性的内涵,从路网拓扑结构和路网交通特征两个层面出发,提出路网弹性指数的概念并给出了量化方法:①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分析了城市道路网络拓扑结构的特性,构建了基于节点度、中介中间度、接近中间度的节点拓扑指数;②基于交通量和富余饱和度指标构建了节点交通指数,并提出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一类两自由度含间隙弹性碰撞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弹性碰撞系统的力学模型,利用Runge-Kutta数值模拟算法,分析了系统在低频下单周期多碰撞周期运动及颤振运动特性,并揭示了p/1周期运动的saddle-node分岔和Grazing分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激振频率的递减,p/1运动的碰撞次数p因Grazing分岔而逐一增加;随着激振频率的增加,p/1运动的碰撞次数p因saddle-node分岔而逐一减少;p/1和(p+1)/1周期运动间存在saddle-node分岔和Grazing分岔的频率迟滞和吸引子共存现象.在低频工况下,p/1运动的碰撞次数p足够大时,系统呈现出颤振特性,得出了系统由1/1周期运动到颤振的转迁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描述船舶碰撞危险程度的传统模型存在缺陷,有时甚至给出与事实不相符的结果.文中针对ARPA的需要和现有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的不足,在分析船舶交叉点、船舶碰撞点、船舶冲突区的基础上,应用船舶安全矢量、船舶安全矢量的模、船舶安全系数和船舶碰撞危险度对多艘船舶会遇时的碰撞危险度作出判断,计算并排序.给出了多船避碰流程图,为船舶自动避碰决策系统提供选择和参考,并通过计算机编程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智能避碰过程中本船及目标船的相关参数、合适的选取船舶碰撞危险度的评价集以及各个因素对碰撞危险度的影响权重的研究,根据模糊理论建立船舶碰撞危险度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简单的船舶运动模型,通过搜索出能使本船碰撞危险度最低的行动来建立避碰动作决策模型.采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环境,在电子海图中对提出的模型进行实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其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三轴试验及抗压强度试验所得的数据和试验后试样破坏情况,分析了级配砂砾石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并从能量势的角度提出砂砾石基层的塑性变形可分为永久变形和似弹性变形,这一分析对考虑基层的变形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据C-NCAP中100%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刚性壁障试验规定,应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某越野车车架正面碰撞仿真计算模型,并应用ANSYS/LS-DYNA软件进行求解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某越野车车架进行耐撞性仿真研究,并从车架碰撞变形、碰撞加速度和碰撞速度等方面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架前部纵梁发生理想的纵向有序的褶皱变形,车架类S型梁的拐角部分发生弯曲变形,且碰撞加速度曲线和碰撞速度曲线并非理想,说明车架结构有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城市桥梁中当桥墩在重型车辆撞击下的受力状态及车-桥的碰撞机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3种不同车速车辆垂直撞击桥墩的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表明:桥墩被撞击位置处的应力先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达到最大值时,既又随之减小,符合混凝土的弹塑性破坏;并且车速越大,桥墩局部达到的应力及位移也越大。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列车在碰撞事故中的耐撞性能并保证乘客的安全.以铝合金车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碰撞仿真软件PAM-CRASH对客车铝合金车体进行大变形碰撞仿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对车体前端吸能结构的进行优化,得出在碰撞过程中车体结构的变形模式以及车内乘客身体的受力和加速度情况,并对车体前端吸能结构进行最优化设计,满足轻量化要求,从而实现车辆的被动安全保护和耐撞性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室内停车场碰撞事故的伤害问题,提出了停车场防撞带的设计,建立有无防撞带的车辆碰撞模型,并对长方体防撞带与波浪形防撞带进行性能分析比较,运用LS-DYNA软件对车辆、防撞带以及墙体碰撞进行仿真模拟。得到防撞带和车辆翼子板的等效应力分布和能量转化情况,证实了防撞带能有效减少车辆的损害程度,且长方体防撞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山区双车道公路路侧危险度对安全影响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路侧危险度对安全的具体影响规律,本文做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路侧危险度和路侧事故率是偏弱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全部事故率、碰撞事故率是偏弱的正相关关系;在综合考虑接入口密度、道路线形、交通组成、路侧危险度等因素构建的综合事故预测模型中,路侧危险度只在碰撞事故预测模型中为正向影响系数,在其他模型中为非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路侧危险度对全部事故率的影响是按二次抛物线先降低后持续上升,对碰撞事故率影响是按二次抛物线持续上升,对路侧事故率影响是按二次抛物线持续下降.基于分析结果,确定了路侧危险度事故减少因子,并对路侧危险度对碰撞事故的影响做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9.
DROPLETDISPERSIONANDCOALESCENCEINAPOLYMERBLENDINFLOWFIELDSZhangHongbin(张洪斌)(PolymericMaterialsResearchInstitute,ShanghaiJiaot...  相似文献   

20.
回弹测试技术是一项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工程中常用该技术所测得的回弹值来推定混凝土的强度,但是本文在混凝土材料回弹测试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碰撞和应力波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回弹值表征的是混凝土材料的弹性模量,回弹值与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只是相关关系,而利用这种关联性来推定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对其质量的评估有一定的帮助,但缺少理论支撑。基于该结论,本文猜想回弹测试法可用于快速、方便地识别混凝土材料的弹性模量,并设计了试验,由试验数据做出了某型号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与回弹值之间的关系曲线。随着研究的深入,该弹模—回弹值关系曲线若能应用于工程中,则可为以后评价混凝土桥梁结构整体性能和技术状况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