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生产率和燃油消耗率是在标准工况下得到的,本文根据干燥滚筒的热平衡原理提出了高原工况下,间歇强制式沥青混和料搅拌设备生产率和燃油消耗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正本发明提供一种粉尘加湿搅拌成珠装置的设备选型方法,产品与沥青搅拌站配套,在沥青搅拌废粉出口加装该装置时,排出类似于珍珠形状大小的泥珠,不扬尘,不粘盘。本方法设备选型中包括:1.定量卸料装置。包括定子和转子,由电机驱动;减速器,由连接定量卸料装置和电机;选型核心要素:减速比的大小、定量卸料装置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作为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燃烧机的供应商,在过去的10年中.蒂吉博纳先是针对国外传统燃油机存在的问题,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研发了高智能ZZR-Y数控燃油机.彻底颠覆了传统燃油机的控制理念,将传统的机械风油门调节方式跃变为先进的数字控制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整机的性能与品质.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是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决定着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开展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节能减排及其能效等级划分的研究,对提高搅拌设备用能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针对我国广泛使用的间歇强制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探讨研究该设备的能效等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取在长沙地区的不同道路工况下机动车燃油的逐秒消耗数据,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小型客车和大型客车分别进行了车载排放测试。再根据已获得的逐秒油耗数据,先进行聚类分析,绘出燃油的质量排放率随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图,之后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广泛认可的轻型车VSP计算公式,求出对应的比功率值,并分析了不同道路工况下燃油的质量排放率随VSP区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生产能力 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是以搅拌锅的容量来定义的.国外最大搅拌锅的容量是7000kg,但也仅是一台样机而言,国外多数公司生产的最大搅拌锅容量为4000kg.5000kg~6000kg仅为少数。大容量的搅拌设备适用于商品混合料的供应模式.且大生产能力的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均是连续滚筒式搅拌设备。  相似文献   

7.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燃油消耗迅速增加,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峻。汽车的污染物排放、燃油消耗量和运行经济性受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的影响较大。在分析国内外行驶工况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车辆在城市混合道路上经历加速、匀速、减速、怠速各种工况变化的行驶情况,定义能耗、能态、能量利用率的概念,利用车辆没有制动行驶克服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下的自由行驶距离构建能量利用率模型,并将此模型在我国市区的行驶工况下进行应用,计算出标准工况下的能量利用率。研究表明:车辆的能量利用率不到40%,提升空间较大,为减少能源消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生产能力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是以搅拌锅的容量来定义的,国外最大搅拌锅的容量是7000kg,但也仅是一台样机而言,国外多数公司  相似文献   

9.
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是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配套设备。我国公路建设的经验和实践证明,采用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更符合我国国情,这是因为我国目前使用的材料品种杂、变异性大.再加上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大都是露天作业.材料的含水量受天气影响很大.而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因其结构完善、级配正确、计量精度高、成品料质量好,易于控制.在沥青路面特别是高速公路的施工工程中受到普遍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近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筑路机械分会主办、河南陆德筑机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沥青搅拌设备行业高峰会议”在郑州兴亚建国饭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领域十家骨干企业领导人到会并发表演讲,会上还制订并通过了对沥青搅拌行业具有重大和深远影响的决议。  相似文献   

11.
笔者阐述了高原环境对装载机整机匹配性能及整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装载机动力性及经济性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装载机的受力分析及发动机功率分配的计算,得出高原地区装载机的生产率及燃油消耗率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太阳能加热沥青的实践研究,具体分析太阳能和传统燃油加热的优劣,介绍了太阳能在沥青加热方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阐述了太阳能在沥青加热方面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阐明了石油沥青是一种燃烧不产生致癌物质、能燃尽的特殊液体燃料,替代柴油作燃料经济效益明显,且管理方便。深入讨论了双重内击式雾化喷咀的特点和设计中的问题及特种燃料沥青使用中的一些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道路沥青拌和机械设备燃料消耗问题的现状,研究改造燃烧装置系统的技术与经济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Malvern动态剪切流变仪, 在应力/应变2种荷载控制模式下对90#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岩沥青改性沥青、胶粉改性沥青、岩沥青/SBS复合改性沥青和岩沥青/胶粉复合改性沥青(RA/CRCMA)进行了时间扫描疲劳试验; 采用5种疲劳失效定义方式确定了改性沥青疲劳寿命; 使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评价了改性沥青疲劳破坏判定指标的适用性; 采用推荐指标对比分析了改性沥青的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归一化动态模量确定的指标独立于荷载控制模式和沥青种类; 基于相位角和累积耗散能比确定的指标显著依赖于改性沥青种类和荷载控制模式, 且不具备普适性; 基于耗散能变化率确定的指标仅适用于应力控制模式的疲劳寿命判断; 基于简化耗散能变化率确定的指标受沥青种类影响较小, 对本研究所有试验沥青均具有较好的疲劳寿命评价效果; 归一化动态模量和简化耗散能变化率确定的指标在应力/应变控制模式下的相关系数高达0.94, 平均绝对误差低于20%, 展现出了较好的相关性及等效的疲劳寿命排序结果, 由于其计算简单, 定义明确, 因此, 推荐其作为时间扫描疲劳试验中检测沥青疲劳失效的判定标准; 采用推荐指标对本研究试验沥青的疲劳寿命排序可知, 添加18%胶粉和5%岩沥青的RA/CRCMA在应力/应变2种控制模式下均展现出较优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模软件Solidworks对沥青发生装置进行三维建模, 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Fluent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基质沥青的发泡过程, 并对比了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 分析了应用有限元仿真技术研究基质沥青发泡膨胀率的可靠性; 对发泡腔和发泡腔内各流体材料进行有限元仿真, 利用Fluent中的后处理功能得到了发泡腔的温度、速度、压力和各相的分布云图。仿真结果表明: 在整个发泡过程中, 基质沥青温度的增大使沥青黏度下降, 发泡腔内水蒸汽增加, 当基质沥青温度从120℃升高到160℃时, 基质沥青的发泡膨胀率从4增大到11, 说明基质沥青温度的变化对其发泡膨胀率的影响很大; 基质沥青流量的增大起到增加发泡腔内基质沥青总量和减少基质沥青之间相互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作用, 当基质沥青入口流量从60 g·s-1增大到120 g·s-1时, 基质沥青的发泡膨胀率为7~11, 表明基质沥青流量的变化对其发泡膨胀率的影响很大; 当用水量从2.0%增大到3.5%时, 基质沥青的发泡膨胀率基本不变, 说明用水量对基质沥青发泡膨胀率的影响不大; 仿真得到的最低发泡膨胀率为3.57, 此时发泡条件参数分别是基质沥青流量为120 g·s-1, 基质沥青温度为120℃, 发泡用水量为3.0%。   相似文献   

17.
阐述燃油消耗对运输成本的意义,通过数字及曲线分析,应用汽车相关理论,提出在政策性措施、技术措施、结构措施及其驾驶因素等方面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天然岩沥青改性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动态剪切流变仪(DSR)、低温弯曲流变仪(BBR)和Brookfild旋转黏度仪,对不同掺量的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岩沥青改性剂对基质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岩沥青后沥青胶结料的PG高温等级和黏度提高,抗车辙因子增大,相位角减小,大大提高了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降低了温度敏感性,且随着掺量的增加变化幅度增大;低温条件下蠕变劲度模量增大,低温性能有所下降,但当岩沥青掺量为2%~8%时,不会对沥青胶结料的低温性能产生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谢灏 《交通标准化》2011,(13):57-59
从沥青拌和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改造等各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燃油消耗,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选用纳米TiO2对沥青进行改性.采用自制紫外光源环境箱对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进行紫外线光老化试验,根据光老化前后沥青性能指标的变化,研究纳米TiO2对提高沥青抗光老化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后,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度明显高于基质沥青,且光照前后软化点的变化率也低于基质沥青,说明掺入纳米TiO2能明显提高沥青的抗光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