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滑桩是防治膨胀土滑坡的一种有效工程措施,施工方便,抗滑能力强。圬工数量小,造价低,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抗滑桩受力情况及配筋设计。  相似文献   

2.
抗滑桩整治膨胀土滑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滑桩是防治膨胀土滑坡的一种有效工程措施 ,施工方便 ,抗滑能力强 ,圬工数量小 ,造价低 ,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 ,分析抗滑桩受力情况及配筋设计。  相似文献   

3.
对滑坡支挡结构的设计中,一般仅对单一结构的某一个体进行计算,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结构的真实受力情况,通过运用有限元分析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实际工程中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和普通抗滑桩联合作用时,抗滑桩和挡墙中应力分布和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主义地对尾芽2号双线隧道出口段顺层滑坡,重点介绍在沿层面垂直方面设置地面砂浆锚中固边坡岩层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并钭其与常规的抗滑明洞和抗滑桩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传统抗滑桩采用人工挖孔施工,工期长并且混凝土圬工量大,难以用于路堑边坡快速加固,为此采用钻孔微型桩对广(元)~巴(中)高速公路K51路堑边坡病害进行治理,本文介绍微型桩加固工程概况及设计参数,并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对带承台微型抗滑桩加固单元的加固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论:(1)作用在微型抗滑桩上的推力近似呈三角形分布,并且微型抗滑桩加固单元内各排桩受力具有不均匀性;(2)侧向挤压作用下各排桩的受力机制差别不大,剪力和弯矩峰值随边界位移不同位置略有差异,模型试验与计算结果均表明,微型抗滑桩加固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潜在滑面所产生的整体滑移;(3)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微型抗滑桩加固单元的极限抗滑力大于设计下滑力,表明K51工点边坡选用微型抗滑桩加固方案代替原重力式挡墙是可行的,能够确保被加固边坡的安全;(4)该研究成果可为微型桩在山区边坡(滑坡)加固中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锚索桩技术在滑坡整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梅剑线 K3 2滑坡整治中的预应力锚索桩技术 ,对其设计原则、受力特点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并与抗滑桩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论证其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对某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双线变宽连续U梁进行精细化设计。该桥采用三跨连续结构,变宽幅度远超同类型其他桥梁,设计难度较大。其变宽段采用了将中腹板进行"加厚+加箱室+分岔"的系统设计方法,整体构造复杂,需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建立全桥杆系与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全桥空间应力效应、主桥横向受力、变宽段局部受力以及支反力与多腹板剪力分配,深入地分析了结构的受力机理。通过对全桥进行优化分析,削减主梁腹板与底板厚度,进一步提升结构受力性能,提供了该类型桥梁的合理设计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彭淑珍 《科学技术通讯》2001,(B08):41-44,56
介绍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机理、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抗滑桩间距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土工程力学基本原理,建立桩间土楔体力学模型,通过对桩间土体的受力分析,推导出抗滑桩间距的计算公式,得出影响抗滑桩间距的主要因素为滑坡推力大小、滑体的性质、滑体厚度及桩宽等。  相似文献   

10.
杨金栋 《铁道建筑》2012,(5):107-109
抗滑桩在滑坡治理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在运营期间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易产生损伤,对工程结构安全威胁较大。本文在对抗滑桩各种损伤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工程界常用的桩身损伤检测技术,推荐较精确实用的小应变与钻芯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并提出了抗滑桩的补强加固技术,对于充分利用既有工程结构、节约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出采用玻璃纤维布、连续钢纤维增强织物与自密实混凝土,通过创新性的弓形结构形式,采用先进的真空导入成型工艺,工业化制备轻质、强耐腐蚀、高承载性能的工程用大型结构梁,尤其可用于承受荷载等级较高的公路桥梁与承受重载列车的铁路桥梁。具体阐述了该弓形结构梁的制备工艺与受力机理,并给出了工程算例,展示了其具有可设计性强、应用前景广阔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在工程实践中,因选线空间及线型条件受到限制,铁路隧道必须穿越滑坡体并将隧道洞门设置于滑坡上。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基于理论上的二维模型分析,而对于隧道–滑坡体斜交情形,建立真三维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隧道与滑坡体的相互作用和结构受力变形特征。本文以甘钟铁路洛阳村隧道改线工程右嘴头隧道进口滑坡治理项目为背景,应用MIDAS GTS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滑坡、抗滑桩、隧道三维空间模型,模拟抗滑桩施工、路基及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从数值计算结果中提取各施工步骤抗滑桩、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数据,研究铁路隧道斜向穿越滑坡体时的受力变形特征,以及隧道洞身开挖对滑坡稳定的影响过程。研究结论:(1)隧道洞身在滑体和滑床中的受力特征分别表现为偏压和围压;(2)隧道结构纵向变形主要位于滑带附近隧道结构;(3)当隧道洞身开挖完全进入滑床段时,对滑坡的稳定及抗滑桩受力影响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现浇薄壁筒桩作为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在甬台温客运专线台州车站施工中,首次应用于铁路软土地基处理。笔者在车站筒桩加固路段选择两个监测断面,分别为有盖板和无盖板区段,进行原位试验。根据土压力计、孔压计的监测数据对两区段进行加固情况的受力分析,揭示薄壁筒桩加固铁路软基的受力规律。研究结论:薄壁筒桩复合地基荷载主要以筒桩承担,筒桩受力以侧向摩擦阻力为主。筒桩加盖板后,能更好发挥桩的承载力作用;筒桩周围土的受力与有效面积相关,其应力比随着荷载的增大而增大;薄壁筒桩能有效地防止软土地基的侧向挤土变形,筒桩复合地基抗水平能力大、抗侧滑移能力强,使高路堤路段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薄壁筒桩成桩质量稳定、单桩承载力高、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群桩基础承载力性能;筒桩复合地基,变形小,特别是工后沉降小,加固的软基强度和刚度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曲柄连杆机构受力计算的原理及方法。并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曲柄连杆机构受力计算软件进行受力计算,可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其功能完善,界面友好,适应多种机型,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奉(节)巫(溪)高速公路孙家崖隧道为工程依托,探讨隧道穿越滑坡体时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影响机制与处治技术。在滑坡形成机理与变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滑坡体综合防治措施设计;采用多方位的监控量测措施全程监控了隧道开挖施工扰动对滑坡体形变的影响,并由此探讨隧道与滑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抗滑桩处治方案减小了隧道开挖对滑坡体稳定性产生的不利影响;隧道支护措施能同抗滑桩支挡结构一起组成组合抗滑结构体,有利于滑坡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抗滑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较强的抗滑能力,在各工程领域得到普遍应用。但对于滑坡推力在两排桩之间如何分配,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对双排桩滑坡推力计算方法原理和力学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以传递系数法为基础的双排抗滑桩滑坡推力计算方法,推导出双排桩滑坡推力荷载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地下建筑各种抗浮措施的现状,研究了多支盘加筋水泥土桩的构造特点、受力特征和抗拔机理,给出了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多支盘加筋水泥土桩解决地下建筑抗浮问题,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滑坡的工程实际,运用FLAC3D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对滑坡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获得滑坡工程分析中需要的两个关键指标:稳定系数和最危险滑面位置。然后计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滑坡剩余下滑推力,以指导滑坡的防治工程设计。对滑坡整治提出单排抗滑桩治理方案,量化比较加固前后滑坡的变化以及抗滑结构受力情况等后,说明加固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加筋土挡墙单一结构加固高填筑边坡,其加固效果不理想且稳定性难以满足工程要求,因此抗滑桩-加筋土组合加固高填筑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亟待深入研究。基于虚功原理和小应变假设,建立了抗滑桩-加筋土联合加固高填筑边坡受力变形的极限分析上限理论模型。通过能量平衡原理以及强度折减法,推导了组合加固高填筑边坡的安全系数计算表达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将安全系数隐函数转化为数学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通过该方法求解了实际工程案例中加筋土、抗滑桩以及抗滑桩-加筋土组合支护边坡的安全系数,据此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极限理论方法求解边坡安全系数的合理性,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筋材长度对加筋土边坡、抗滑桩-加筋土组合加固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并对不同工况下边坡破坏模式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坡体稳定性主要是由贯穿式滑动带控制,增加土工格栅长度能提高边坡安全系数,改变边坡的滑移形式;对于抗滑桩-加筋土联合加固边坡,在土工格栅长度相同工况下,增设抗滑桩可大幅度提高边坡的安全系数,使得边坡原有的滑裂面由浅层滑移向坡体深部下移,边坡破坏形式由开始2条贯穿滑裂面转变为单一未贯穿滑裂面;抗滑桩最大弯矩值随着土工格栅长度增加而增大,桩...  相似文献   

20.
SMA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以其抗滑、耐磨等良好性能,在我国高等级公路抗滑表层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