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多专业、多角色在多约束、长周期、大投入下的复杂系统工程,采用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实现其高效率、规范化、低成本、全面协同的关键. 详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造的复杂性,总结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包括4种主要应用模式:面向建造、面向协同设计和分析、基于商业软件平台、基于开放式平台的BIM工程. 在分析当前研究及应用不足的基础上,归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BIM技术面临的三大问题挑战:全生命周期大量模型共享的统一性问题;基于BIM的多专业、多CAD/CAE软件协同问题;全生命周期海量信息数字化、高效率、低成本管理与应用问题. 为弥补现有不足、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BIM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面向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协同管理及平台、基于BIM的多专业正向协同三维设计、面向智能建造和运维的BIM规范性设计、基于IFC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的BIM表达与共享、BIM技术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建筑行业的传统信息管理中,由于普遍存在着信息整合度和集成度较低、信息共享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的有效利用,信息交流障碍重重,难以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平台BIM技术应运而生。BIM技术通过将项目设计、建造以及运营以参数模型的形式进行模拟,将信息进行整合,并且实现模拟模型的信息参数设置以及模型信息间关联的智能化,从而很大程度地提高信息分析处理效率,因此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平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层面上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平台的设计架构方案,以期在建筑行业的信息分析管理中通过科学利用BIM技术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3.
由于建筑结构特征以及机电设备的信息化需求,BIM技术在装配建筑中比在传统建筑中有更大的应用空间。本文通过BIM技术在某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信息化建筑设计的优势所在,主要包括对预制构件的碰撞检测,留洞与净高类等易错点问题的纠正,以及机电设备管路优化设计等方面。论文基于实际项目应用呈现出BIM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对指导其他项目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沿海地区地铁车站的建设受地质条件和传统管理方法的制约,施工效率低下,且安全和质量问题频繁发生.以深圳地铁12#线福永站工程为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引入BIM平台,整合施工各个阶段及各方面信息,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沿海地区地铁车站施工管理方法.通过对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三个方面进行管控,保障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相关工程...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8):170-171
BIM技术作为现代化建筑信息产业的成果,以其先进的建设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超越了传统的建筑设计与管理等工作,并已逐步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建筑产业之中。当前新疆地区建筑业发展机会多,但地理位置偏远、信息传递慢等因素导致BIM技术推广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当前新疆地区BIM市场基本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新疆BIM市场的相关对策,为新疆地区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索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机场建筑运维阶段的应用方法,尝试将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技术、BIM技术等应用到机场运维管理领域,实现服务器、客户端、网络和存储的集中化统一管理和基于BIM技术的运营数据采集、分析和集成管理,从而实现"智慧机场"的最终目标。通过在实际工程中的部署与应用,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可有效提高机场信息平台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供更加可靠的应急灾备能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BIM技术的发展历程及CATIA+BIM技术理论,提出了CATIA+BIM技术应用于隧道设计建模的方法;以福州金鸡山隧道工程为例,采用CATIA+BIM技术,完成了设计阶段隧道模型的创建,完善了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部分功能的应用.结果表明:CATIA+BIM技术具有的"骨架+躯体"特点与隧道工程的线状特征相适应;CATIA+BIM技术应用于隧道建模可归纳为山体建模、路线骨架、构件躯体、参数驱动和属性附加等5个步骤;信息共享平台方便了设计部门、施工部门与运维部门间的协同交流.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及其应用;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对公路项目中应用BIM的案例进行分析;剖析公路项目应用BIM的技术细节。 建筑信息建模(BIM)简介 BIM概念 BIM应为“营造物信息建模”。维基百科中为“数字技术支撑的,对建筑环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双碳”政策背景下,6D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为近年来的热门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以某工程采用的双壁钢围堰为例,阐述了6D BIM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Revit软件建立3D模型,进行碰撞分析,并利用C#语言实现了Revit 模型向Midas Civil模型的转换。 依托Fuzor软件和Navis-works软件,完成了4D BIM和5D BIM的建立,对各阶段资源消耗进行统计,使钢围堰施工进度与资源消耗智能化、可视化。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对碳排放进行测算,建立碳足迹计算模型,并对QT Creator集成开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开发碳足迹计算系统、建立碳足迹因子库,实现6D BIM技术,为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的探索和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中阐述了建筑信息化(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结合建筑行业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当前土建类高职院校开展BIM技术教学的现状,探究高职院校开展BIM技术人才培养的方法。针对传统建工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建筑信息化教育课程设置方法,并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情况提出校企协作的团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依托铁路运输的物流企业是铁路运输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产物,虽然仍属于传统的物流经营.但是其灵活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其向现代化物流方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结合北黑公路第七标段工程测量实际,阐述了山区公路测量工作的特殊性,详细介绍了水准高程测设和中线测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城镇化思想,分析了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共四代领导集体充分汲取马克思、恩格斯城镇化思想,从我国实际出发,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城镇化思想,并以此来指导当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着船海洋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直升机着船海洋环境效应的深入研究,分析了海洋环境对直升机着船的影响机理,构建了直升机着船海洋环境效应模型,实现了直升机着船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5.
16.
分析了我国内河船舶防污染管理的现状,并与发达国家的防污染管理进行了对比,探讨我国内河防污染管理的发展趋势,以期对加强内河防污染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停车视距的高速公路雨天行车安全车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低能见度及路面附着系数减小的情况,研究了高速公路雨天的安全车速.从跟车状态下停车过程出发,根据不同的水膜厚度得出其对应的附着系数,进行了基于AASHTO停车视距模型的高速公路安全车速计算.并应用于湖北省黄黄高速公路雨天交通管理措施,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Let E and F be Banach lattices.It is known that if every continuous linear operator from E into F is regular,then,under some mild assumptions on E or F,either E is lattice isomorphic to an AL-space or F is lattice isomorphic to an AM-space.Here we present a characterization on an AL-space E such that every bounded linear operator from E into a Banach lattice isregular.A counterex.ample is also provided,which shows that the results are unexpected even if the domain is an AL-space or the range space is an AM-space.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船基的管理方法,设计了B/S与C/S混合型管理系统,并结合航海国际公约的具体要求,阐述了数据库框架设计、网络建设与数据通信方法、航海计算子模块编程与数据库访问操纵编程、界面可视化编程等具体内容。经测试表明,系统能实现船舶基础资料管理、设备与备件管理、船员管理、航次管理及相关货物管理、检验修理管理、应急演习与海事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