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溶地区运营公路隧道大多数存在水害问题,这些水害问题会对隧道的运营和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严重的水害甚至会阻断交通,对衬砌结构造成永久性破坏。以京珠高速公路某隧道在特大暴雨的影响下出现了二衬混凝土掉块、边沟涌水涌泥和隧道渗漏水等水害为例,对岩溶地区运营公路隧道水害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由于渗漏水作为运营隧道最常见的病害,对衬砌结构的耐久性、隧道内通行环境均有很大影响,并且会损害洞内设施的性能和寿命,故针对真武山隧道内大量渗漏水的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病害成因,根据渗漏水的形态给出了针对性的处治措施,并创新地在渗水严重段落使用接水盒,有效缓解了隧道的渗漏水病害。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城市道路隧道与公路隧道的运营风险差异,通过运营隧道调研和交通事故数据收集,从隧道本体结构及设施、外界环境、交通特性3方面出发,对城市道路隧道与公路隧道的运营风险进行阐述和对比分析。分析得出: 1)与公路隧道相比,城市道路隧道在结构方面的运营风险较大; 2)城市道路隧道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概率较公路隧道低,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使其社会风险较高; 3)在城市道路隧道运营风险的防控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周边环境扰动对于结构安全的影响和运营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5,(6)
在公路隧道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情况却不容乐观,加强我国公路隧道运营风险控制已十分必要且非常迫切。公路隧道运营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或控制风险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从人、车、隧道基础设施、隧道运行环境、隧道运营、管理等6个方面系统地总结出减轻公路隧道运营风险的26项措施,对指导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石怀(石门-怀化)线隧道群严重渗漏水的整治施工情况,阐述了运营隧道渗漏水整治的施工技术,重点介绍了对运营隧道渗漏水进行注浆加固、堵排结合的处理方法。处治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强的技术可行性和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坂山隧道经过8年多的运营,出现了较严重的病害,如衬砌开裂、严重渗漏水、混凝土冻害和劣化等,在对隧道进行检测的基础上,对隧道病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整治设计,整治后的隧道套拱段滴水不漏,且隧道结构得到了有效加固,非套拱段只有3处渗漏水;同时在隧道整治时增设套拱背后混凝土温度观测系统,对衬砌混凝土温度进行长期观测,为掌握衬砌混凝土冻害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盾构法施工隧道的防水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景沛 《隧道建设》2007,27(5):61-63,66
盾构法已成为现代城市地下铁道或排水隧道等施工的主流方法。而盾构法施工的隧道的防水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复杂的工作。近些年来,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隧道渗漏水非常严重,有上升趋势,某些城市运营中的地铁盾构隧道渗漏水问题也非常突出,甚至影响到了列车的运营。作者根据自己在盾构施工中的切身体会,对盾构法施工隧道的防水进行一下浅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西南复杂山区52座典型在役长大公路隧道运营10余年来逾2 500件安全风险案例的调研,以及西部高烈度地震区、高山峡谷区的国省干线运营隧道震害、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调查分析,结合境内外公路隧道安全风险相关文献,对复杂山区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的典型风险事件和风险致因进行细致梳理、辨识归类和分析。分析得到:建立了公路隧道安全典型风险辨识框架体系;交通事故是山区公路隧道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类风险事件,其时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空间分布上隧道洞口影响段事故高于隧道中间段;交通环境是引发公路隧道火灾的最主要的因素,需特别重视交通事故和易燃易爆品运输两大不利因素的叠加效应;复杂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灾害是导致公路隧道结构性损伤不可避免的因素,但施工过程中的种种不规范行为的人为因素却是运营期隧道各种病害的重要诱因;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因素贯穿隧道勘察、设计、施工及运营的全过程,加强隧道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辨识、防控十分必要,才能全方位、彻底有效地提高隧道运营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上海软土地区所建的地铁,在运营期间突出的问题是衬砌渗漏水和隧道纵向沉降。渗漏水使纵向沉降增大,纵向沉降的增大又会加剧渗漏,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地铁的运营安全。为此,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来研究在衬砌发生渗漏水的条件下,隧道纵向长期沉降的发展规律和隧道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渗漏水会加剧纵向沉降和弯矩,增大隧道断面的应力。  相似文献   

10.
早期修建的部分隧道现已存在衬砌混凝土开裂、洞身渗(漏)水、结构变形等病害,给后期运营、管理带来诸多问题。通过对已运营多年的高原黄土隧道——车道岭隧道进行病害检测,文章重点分析了隧道发生渗漏水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进度不断加快,运营公路隧道里程迅猛增加,运营隧道出现了隧道衬砌裂缝、渗漏水、仰拱上浮等影响结构和行车安全的病害,文章分析了病害的表征和形成原因,并从施工控制角度提出了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伟平 《公路》2011,(8):293-298
目前公路隧道主要采用以喷锚构筑法(或新奥法)为理论基础,结合工程经验类比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形式,隧道施工期间主要的风险是大变形与坍方,运营期间主要的病害是裂缝与渗漏水.国内公路隧道施工现状不能完全与设计体系相匹配是公路隧道目前主要的矛盾,而粗放式施工的现状是导致隧道运营期间出现病害的重要因素.作者结合长期的工程实践,试图...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盾构隧道结构性态多参量感知,构建盾构隧道运营期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考虑盾构隧道运营环境振动及粉尘、电磁干扰等特点,针对盾构隧道结构病害种类及特征,采用微机电系统研发适用于盾构隧道的无线倾角传感器、渗漏水传感器和接缝传感器。针对盾构隧道超长线性特征,采用二层网络拓扑技术,基于ZigBee协议和3G协议构建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实现对盾构隧道结构性态的多参量实时无线监测,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隧道邻近基坑开挖过程中,无线传感系统可实时反映隧道结构性态变化规律。在基坑开挖不同阶段,结构变形速率与渗漏水状态实时发生相应变化;多种感知参量间数据相互支撑,盾构隧道横向收敛、纵向相对沉降与渗漏水发展规律一致;多种传感参量综合分析可更好地掌握隧道结构状态,如通过接缝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数据综合分析,可知隧道结构发生向基坑侧旋转。因此,综合多种结构状态量监测可更加完整有效地反映盾构隧道在运营中的结构状态,从而为结构安全预警及合理养护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倩囡  唐爱玲  吴剑  黄涛  潘海泽 《隧道建设》2009,29(6):633-635,657
由于隧道渗漏水的普遍性和严重危害性,隧道渗漏水已成为隧道工程建设和维护的一大关键课题。针对我国隧道渗漏水的现状,通过综合分析影响隧道渗漏水的各种因素,找出影响隧道渗漏水的主要因素,提出包括隧道设计施工因素、防排水工程措施、围岩及地下水情况、自然地理情况4个一级指标共10个因素的评价指标集,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该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隧道渗漏水等级评价的精确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隧道工程渗漏水病害已经成为影响公路交通运输畅通安全的主要病害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文中从工程地质、设计、施工及运营养护等方面对公路隧道渗漏水成因进行分析,并就不同的渗漏水类别,从防、排、堵等方面分别探讨了多种治理措施,为保证公路隧道施工、运营的畅通安全提供科学的技术借鉴,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6.
孔景华 《隧道建设》2014,34(3):221-225
某铁路隧道建成运营后,受溶洞区域水压大的影响,岩溶核心段出现衬砌渗漏水现象。为了解决衬砌渗漏水问题,通过在正洞顶部施作引水洞,截取岩溶水,减小作用在隧道衬砌周围的荷载。本文结合某铁路隧道引水洞爆破施工,通过从爆破震动、结构变形等动态监控和土压力、型钢应力、混凝土应变等静态监控,分析引水洞施工期间正洞衬砌结构受力和变形情况,得出爆破震动速度和结构受力都控制在允许标准以内,并且隧道结构变形很小、结构受力相对稳定,说明引水洞施工对正洞衬砌结构影响小,保证了运营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季节性暴雨后某高速公路隧道病害及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长时间季节性暴雨后,运营隧道易出现病害的问题,对长时间季节性暴雨后高速公路某运营隧道发生的病害进行调查、监控、数值模拟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时间大暴雨后,隧道病害关联性存在,表现为渗漏水、基底隆起、翻浆冒泥、中央排水沟堵塞以及衬砌变形破坏;2)排水系统堵塞后,隧道衬砌结构上水压力和内力急剧增大,隧道率先在仰拱和墙脚处出现破坏;3)隧道渗漏水病害采用凿槽引排,变形破坏段采用分段逐步换拱和仰拱施作,整个隧道采用中央排水沟扩挖、沉沙井和排水系统疏导的方法;4)病害整治期间隧道结构变形较小、收敛,结构安全,整治措施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8.
桩基施工有可能导致临近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变形和渗漏水等运营风险。借助平面有限元程序,建立桩基对大直径盾构影响的数值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和数值计算对比得到了指导意义的结论。成桩过程中临近隧道产生相对少量的位移。隧道向下和向桩基方向发生变位。当桩基受荷后,隧道位移量明显加大,隧道向下和向远离桩基方向发生变位。桩基成孔过程引发的土层损失,是前期地层变位的主要原因。合理提高泥浆配比,甚至在成孔时采用全程钢护筒,可以有效减少土层损失,降低隧道变形的风险。桩基受荷后,桩周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剪切带。剪切效应引发结构与土的共同作用,进而使地层和结构产生应力应变响应。当桩基与隧道间距在2倍隧道结构外径以上时,隧道沉降和侧移可得到有效控制。桩基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层仍然会产生蠕变位移,对隧道结构依然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喜口池隧道运营4年后出现路面及电缆沟严重变形开裂、衬砌渗漏水及开裂等病害现象,引起行车不适。为保障隧道结构安全和路面行车舒适度,确保隧道运营安全,需对隧道结构和路面病害进行检测和处治维修。为查清隧道病害现状,通过查阅隧道设计图纸、竣工文件等资料以及开展现场专项检测,结果表明,该隧道存在初支与二衬间脱空、二衬欠厚、仰拱填充不规范等未按设计图施作等行为,据此制定了隧道病害维修加固的工程措施,并已应用于隧道病害处治施工现场,取得了较好处治效果,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山西省运营隧道渗漏水病害的概况及其成因,该文采用了现场调研、数理统计、理论分析等方法,针对山西省19条高速公路、100座隧道衬砌裂缝、渗漏水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搜集,并结合山西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气象、地形地貌、隧道施工工法、防排水设计等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导致山西省运营隧道渗漏水病害的主要因素有3个方面:自然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