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发的室内振动压实机可通过调整静压力、振动频率和激振力改变压实功。在振动压实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含水量与干密度关系曲线呈抛物线形,可以得到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与重型击实法相比,利用振动法压实水泥稳定碎石过程中粗集料破碎现象明显减少。利用室内振动压实机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时,停机时间应该按照压头无规则跳起后20~30 s来控制;在使用过程中,不应随意调整振动压实参数,盲目增加压实功,因为由此确定出的压实标准偏大,工地现有大多数振动压路机难以达到,给实际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同时也不利于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振动法成型水泥稳定碎石试件取代静压法的可行性,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试了振动法成型试件的力学性能,分析讨论了相关影响因素,并通过与静压法及实际工程钻芯取样进行对比,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的优势。结果发现,在提高水泥剂量的基础上,较长的振动时间能够提升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同样的养生时间下,较长振动时间下形成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较大;静压成型试件的抗压强度显著低于实际工程,而振动法成型试件的强度与实际工程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以二连-河口国道主干线内蒙古白音查干-集宁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依托,分析了振动压实试验法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并对振动压实法的压实机理和成型试件强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建锋 《交通科技》2010,(3):81-83,110
以浙北某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振动成型法为例,合理确定混合料级配、水泥掺量、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并利用振动成型仪较好地模拟了现场振动压路机的压实机理,从而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密实度,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了基层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对压实度标准和室内成型试件方法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美江 《公路》2001,(12):81-83
通过对动力和静力压实方法的机理分析,指出重型压实标准的实验方法巳不能模拟施工现场的振动压实工况,其击实功也不能适应现代压路机的压实功能,从而提出改进确定标准干密度方法的思路;由于振动成型和静力成型形成材料的内部结构不同,室内成型试件的方法也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采用两种方法制作了10 cm×10 cm×40 cm的水泥稳定碎石梁式试件,第一种方法:先按规定的压实度成型下层5 cm高度的试件,养生7 d后,再成型上层5 cm高度的试件;第二种方法:先将混合料按5 cm厚度控制装模,刮平并轻微压实后30 min,将另一半混合料装模并用压力机整体压实至规定的压实度。两种方法成型后试件28 d龄期的抗折强度结果表明:按第二种方式成型的试件抗折强度好于第一种方式成型的试件。现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铺筑及检测结果表明:参照第二种试件成型方法制定的"两层摊铺,一次整体压实"施工方法能够满足规范中对混合料压实度的要求,同时避免了传统两层成型法造成的基层层间分离和由于两次施工造成的工程造价增加。  相似文献   

7.
该文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静压成型法和振动成型法两种成型方式,采用设计规范提出的水泥稳定碎石骨架密实型级配成型试件,分析不同成型方式下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大含水量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探讨了两种不同成型方法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整体成型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铺筑试验路,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层摊铺,一次整体压实"和"整层摊铺,一次整体压实"两种成型工艺的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施工工艺均能保证基层的整体性,但"整层摊铺,一次整体压实"对机械设备要求较高,且基层表面石料破碎、基层上部密实下部疏松的可能性更大,相比之下,"两层摊铺,一次整体压实"在各方面更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9.
不同组成和结构类型材料振动压实效果最佳需要的工作参数配置条件不同。本文通过振动压实试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压实效果最佳时的VTM配置条件为工作频率30Hz、名义振幅1.3mm、偏心块夹角60°和配重块分配S4X6。对骨架密实水泥稳定碎石进行不同击实法和不同成型法的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静压法成型试件级配衰退幅度明显大于振动压实法,振动压实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平均比重型击实法的约大0.06g·cm-3,振动法成型试件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约为重型击实法的1.5~2倍,并且随着水泥剂量的减少,不同成型方法的强度差异越大。  相似文献   

10.
水泥碎石基层是目前我国道路施工中普通采用的一种基层类型 ,根据国内基层施工规范和《公路工程概(预 )算定额》,水泥碎石基层压实机械采用静碾压路机施工。本文根据 2 0 6国道 82 6 K至 86 6 K段道路改建工程 ,介绍振动压路机在水泥碎石基层的压实施工。1 配合比设计根据基层设计厚度 ,采用不同的集料配比 ,一般可分为细粒式、中粒式和粗粒式 ,其抗压强度一般不小于2 .0~ 3.0 MPa,水泥剂量为 4 %~ 6 % ,粗细集料可通过筛分进行连续级配。2 拌和与摊铺2 .1 拌和拌和采用集中厂拌 ,自卸汽车运输 ,拌和时要使用配料站配料 ,以保证配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例,在试验室内做了大量的试验,经过分析研究,有效地解决了水泥稳定砂掺碎石路面基层压实度在施工检测中出现的压实度超密问题(压实度超过100%),保证了工程质量,缓解了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在路面基层机械压实施工操作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周娟  李娟燕 《中外公路》2019,39(5):250-256
为保证水泥稳定再生碎石混合料(RCR)室内压实与现场振动压实效果的一致性,进行了RCR的振动试验,测试了振动参数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对比了振动与击实、静压法确定的压实标准、力学强度、收缩特性和矿料级配衰变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集料(RA)的吸水性、抗压碎强度和洁净程度与天然集料的差异较大;RCR达到稳定振动压实状态的振动时间略大于常规水泥稳定碎石(CSM),但振动频率、名义振幅、激振力和对CSM和RCR的压实效果的影响规律相似,两者可采用相同的振动参数;与击实和静压试验相比,振动试验确定的RCR的压实含水率、干缩变形和矿料级配衰变较低,而最大干密度和力学强度则较高;RA掺量越高,振动试验对于保证RCR的压实效果的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半刚性材料作为沥青路面基层具有强度、刚度大,水稳定性、抗冻性较好,对地方材料质量要求较低等优点,但使用中易导致沥青路面产生反射裂缝,且由此引发一系列路面早期破坏现象。详细介绍振动成型设计方法的工艺原理和流程、质量要求与控制,提出一套完整的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压实度是基层施工的关键控制指标,室内标准密度大小直接影响压实度。通过对室内重型击实试验与振动压实试验中不同成型方法对级配和密度变异性影响的研究,得出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用重型击实和振动压实法成型混合料时,对初始级配和最大干密度改变都不大;而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用重型击实成型时,对初始级配和最大干密度影响较大,用振动成型法成型时对初始级配与最大干密度的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振动击实成型和重型击实成型方式对骨架密实结构和悬浮密实结构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不同成型方式下级配、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振动击实后级配较接近于原级配,重型击实对悬浮密实级配混合料的影响大于骨架密实级配混合料。  相似文献   

16.
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基本性质出发,对其进行击实试验,并提出了5种试验方案。通过对击实试验结果以及压实特性的分析得出:每个击实功都对应一个最大干密度,且随着击实功的增加,最佳含水量减少,最大干密度增大以及其他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高,变形小,优点突出,在我国高等级公路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然而在温度和荷载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反射裂缝,极大地损害了其路用功能.结合云南省当地实际情况,依托保龙高速公路,选取不同级配,添加不同水泥剂量,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水泥稳定碎石相应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在此基础上评价了不同方案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温缩性能,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对其他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合连霍(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郑州至洛阳段改建工程,阐述了振动压实法设计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的应用研究情况;介绍了工程背景和粉煤灰的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试验参数和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补充了一些新的试验方法,阐述了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过程,分析了相关技术成果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我国常用的基层结构形式,但存在水泥剂量与抗压强度成正比上升的因素,导致干缩裂缝增多的不利现象。介绍了采用振动成型法来代替传统静压成型法的比较结果,并从理论和实际操作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何慧斌  郭铜元 《公路》2004,(5):128-131
室内试件成型方法的选择对排水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很大,考虑到大孔隙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结构的特殊性,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分别对室内不同成型方法进行了比较与评价,推荐排水混合料室内试件成型可采用静压成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