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甘塔斯隧道是阿尔及利亚55 km铁路复线项目的控制工程,隧道进出口是泥灰岩地段,属软弱围岩。进洞采用长大管棚预支护方案,配以微桩支撑。施工中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及施工要点,保证了施工作业的安全,取得了进洞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介绍汤村隧道采用40 m长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技术,并在参数确定、机具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4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结合大相岭泥巴山特长公路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该隧道的供电高压进洞的设计与施工情况,内容包括需要高压进洞的长度及变电站位置的确定、变压器容量及变电站形式的选择、施工组织及安装等技术,这些技术对于长大隧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大管棚在马垭口公路隧道浅埋段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巫奉高速公路A15合同段马垭口隧道40 m长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技术,包括技术参数确定、施工工艺、进度情况、质量控制等。实践证明,长大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在浅埋、软岩、黄土等不良地质隧道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管棚超前预支护作为隧道开挖的辅助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隧道在穿越浅埋大偏压、软弱破碎围岩、泥流地下水活动较强等特殊困难地段的隧道开挖问题,也有效地限制了地面沉陷.以西安地铁2号线体育场站—小寨站区间隧道设计施工为例,结合监测数据,介绍了长大管棚预支护在西安地铁设计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满足施工及设计需要的前提下 ,定性分析渝怀铁路老鸦冲隧道长大管棚施工中导致其位置偏移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接厦门杏林大桥和厦门高崎机场的城市道路中,下穿嘉禾公路暗挖隧道,为保证公路运营正常,将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施工安全,使隧道顺利穿越交通干线,采用长大管棚超前预支护施工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长大管棚预支护一次性穿越公路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总结以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对后续类似工程施工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麻哈渡长大公路隧道的进洞、浅埋段开挖以及湿喷混凝土、仰拱施工搭设通行平台的工艺方法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洞口悬壁临河、出口接桥隧道,根据现场地形条件拟定进洞方案,通过环境保护、工期、经济分析,确定最终施工方案;重点介绍了此类地貌情况采取横洞进隧的施工技术措施,可为同类山岭地貌隧道进洞施工提供了一种实用环保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隧道洞施工的特点,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在复杂地层条件下隧道进洞施工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直径为325 mm、长达142 m的长大管棚施工方案,内容包括长大管棚打设方法、施工工艺、流程、工序、设备、技术要求和施工组织等。所介绍的方案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四川省石棉县境内的铁寨子1#隧道工程实例,介绍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流程,对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二郎山隧道全长约13.4 km,是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在大范围松散堆积体(loose media)下进行浅埋(shallow cover)、偏压(eccentric pressure)隧道进洞施工(tunnel excavation)。结合二郎山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隧道进洞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提出了在浅埋偏压、大范围松散堆积体条件下,对隧道洞顶原地表堆积体采用自进式锚杆加固,隧道轮廓线采用超前大管棚注浆加固,对大范围堆积体坡脚增设C20砼挡墙反压护脚,同时在位于堆积体范围内的洞身增设钢管桩基础等技术措施,既可确保洞口边仰坡稳定,又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宜万铁路康家村隧道全长1 409 m,隧道表层覆盖第四系残积之棕红色黏土夹碎石,松散。下伏基岩为二迭系下统茅口组之深灰、灰黑色含燧石结核微晶灰岩,岩层走向有波动,呈碎块石状,全风化~弱风化,岩溶发育。隧道最大埋深为75 m,最浅埋深为32 m,易出现塌坍冒顶等现象。岩溶段施工中使用长大管棚进行超前预支护,有效遏止塌坍的扩大和发生;但洞内长大管棚施工受空间及地质情况的限制和影响,施工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包西铁路裴家塬隧道高边坡且下临河道,在施工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双排小导管代替φ108管棚安全进洞。  相似文献   

16.
以太真隧道工程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技术,针对隧道进洞施工过程中的边仰坡滑塌机理、处治措施以及二次进洞技术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地层条件下,强降雨是诱发依托工程边仰坡滑塌的主要原因。雨水下渗弱化岩土体强度,在隧道进洞施工扰动下,形成贯通性塑性带,进而导致山体大范围坍塌。综合考虑滑塌体本身的稳定性以及隧道再次进洞施工的扰动影响,系统性地提出边仰坡处治以及隧道二次进洞方案,包括:适度清除坍塌体、局部刷方减重+抗滑桩、锚索(杆)加固以及反压回填的边仰坡防护措施;基坑明洞法穿越坍塌体、浅埋暗挖法(加强支护结构和采用双侧壁导坑开挖法)穿越塌方影响段的隧道二次进洞施工技术。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均表明,经综合处治后的边仰坡在隧道二次进洞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上述方案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灵西隧道明拱暗墙进洞施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隧道安全进洞是整条隧道顺利施工的前提,介绍灵西隧道浅埋地段采用明拱暗墙方法进洞的具体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柳林隧道进口高压进洞施工的工程实例,重点说明了隧道高压进洞时变压器容量、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线的选择方法,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5号线磁器口车站中洞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北京地铁5号线磁器口车站浅埋暗挖隧道中洞法施工技术,对地表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对于三拱两柱暗挖车站的施工,该方法对控制地表沉降是可行的.如何确保初期支护安全形成,如何采用长大管棚技术,如何有效解决残余水对地下工程影响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0.
新建铁路金牛山隧道全长1 905 m,进洞与出洞段覆盖层厚约2 m,最大埋深35.37 m,下穿高速公路处,埋深只有9.28 m,安全隐患突出。在地质核查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利用长管棚超前支护、控制测量、施工栈桥等一系列方法,确保施工安全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