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长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结构性能,给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设计与施工规程、规范的编制提供可靠的科学实验数据,通过试验对比低周反复荷载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长柱和普通混凝土长柱的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长柱抗震性能与普通混凝土长柱抗震性能接近.因此,可以用设计普通混凝土长柱的理论进行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长柱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水下混凝土粗集料优先选用卵石后,给桩体混凝土造成的严重质量隐患,鉴于目前早已具备了现代化施工机械条件,因此建议水下混凝土应选用碎石作粗集料。  相似文献   

3.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是钻孔桩施工的一个重要阶段,目前一般采用导管法进行。用导管法灌注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和研讨,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常导致发生灌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或在工程质量上留下不可弥补的缺陷。因此,进一步提高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的施工理论和技术,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兹参考国内外经验,就其中几个问题做一些分析和研  相似文献   

4.
新型水泥     
《公路》1986,(6)
为水下建筑浇灌混凝土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或者使用造价昂贵的沉箱;或者将在陆地上浇灌好的部件运到水下组装。而将部件运往水下并组装起来,也是很不容易的。日本一家商行不久前研制出一种新型水泥,可以直接在水下进行混凝土灌注,在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水下不分散钢筋混凝土柱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柱在轴向荷载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两者抗剪承载力的区别以及影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的因素,如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率等。试验结果表明,用规范给出的公式计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柱所得的结果与试验值相差较大,通过修正得出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
一、流动混凝土的定义及其在国外推广使用的原因用常规方法制定一定坍落度的混凝土拌合物(称为基准混凝土),用搅拌车运至现场,然后加入流化剂(属于高效能减水剂),经二次搅拌,制成易于流动,不易离析的大坍落度混凝土,称之为流动混凝土。按照西德标准 D1N1045,基准混凝土坍落度为5~8厘米,流动混凝土坍落度为20厘米左右。流动混凝土目前在国外得到迅速推广使用,其原因是:1.混凝土及其制品的生产由预制化向现浇化发展,各种大型、新型混凝土结构物不断出现,结构物断面复杂,钢筋密集,对混  相似文献   

7.
基于板壳单元的箱梁桥空间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8节点40自由度实体退化板壳单元编制有限元软件,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进行空间应力分析.以某(80+150+8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例,对采用板壳单元与采用杆系单元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空间应力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板壳单元程序分析结果表明截面最大主拉应力主要出现在箱梁顶、底板与腹板交界处以及底板横向跨中附近;建议活载正应力放大系数一般可以取1.15,部分位置可取1.2~1.6,活载剪应力放大系数一般可取1.5~1.8.  相似文献   

8.
长期处于表湿区环境的桥梁混凝土构件,相较处于常规环境混凝土结构,更容易被侵蚀,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因此,对于这些构件的修复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我国常见的水下混凝土结构修复主要有3种方法:围堰法、夹克法及水下涂装法。文章分述了3种方法的原理,并通过一些工程案例及研究成果,分析比较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文章最后对我国桥梁混凝土结构水下修复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南高加索的一条山区河流上,当修建金属管椿桥墩的桥梁时,由于碰到坚石表面层而不可能打椿。设计单位提出分节建造的沉井设计,又由于施工复杂和造价很高,也没有被采用。现场施工人员建议使用一种木箱围堰结构,这种木箱围堰能用于抽水、沉到岩石类土壤中和在天然地基上浇筑混凝土基础。木箱围堰的结构如图1,按照基础的大小,用14×14的枋材制造三个内框1,内框的四角用半剖叠接法紧密联接;三个内框在高度方面的位置距离为2公尺。在和内框位置相同的水平位置上设置直径为15~16公分的圆木做成的外框2,外框内侧砍平,并在外框四角用半剖叠接法联接。内框和外框之间的距离为50公分。在内、外框的中间,在相同的平面上设置10×10枋材制成的附  相似文献   

10.
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588m的双塔双索面箱桁组合梁斜拉桥,该桥3号桥塔墩采用平面尺寸为65m×35m的圆端形设置式沉井基础。在沉井施工中,基坑采用钻爆法整层水下爆破成型;采用2艘抓斗挖泥船进行水下清渣;采用船载多波束和侧扫声纳法进行水下测量;采用重型锚碇系统及沉井调平系统进行沉井精确定位;采取抛填袋装碎石的方式进行沉井外壁防护;沉井分2次灌注水下封底混凝土,第1次全断面封底,第2次采用逐个井孔、逐舱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灌注;沉井盖板混凝土分2次浇筑成型,从盖板四周向中间分层、分段浇筑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关键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士明 《桥梁建设》2002,(3):64-66,80
对水下混凝土(带水作业)常用的几种施工方法作了分析和比较,建议在整体考虑水下混凝土的材料特点和施工方法的基础,可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材料改性和施工时的机械隔水措施结合采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布尔津河桥,基础为高桩承台,墩位处水深2.50~3.50米,流速1.5米/秒,河床为砂砾土质,承台底标高置于河床底面以上。施工时采用无底木箱式围堰先台后桩法施工,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最近又在另一大桥(基础为双排8根基桩的高桩承台)采用此法施工取得了成功。先台后桩法施工用的无底木箱式围堰,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花雨洞大桥桥墩溶洞修补工程施工需求,通过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加水下抗分散外加剂等技术配制出具有良好的水下抗分散性、自密实的C30水下抗分散混凝土。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制定出合理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案,水下抗分散混凝土较好地完成了桥墩水下溶洞修补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杨哲书  李铁强 《公路》1989,(3):42-43,36
继沧州至吴桥德州界段汽车专用公路竣工通车以后,我区1988年又修建了三段共40多公里汽车专用公路,并都在十月底前全面竣工通车。其中河定路肃宁段长20.36公里。这段路按平原区二级公路线型标准修建,一般路面宽8米,路基宽11米,路面结构为石灰土基层42厘米,沥青贯入式联结层4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2厘米。县城段为6—9—6三块板,分隔带1.5米,路肩3米,全宽32米,路面结构为42厘米石灰土基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各项试验性能指标的对比分析,确定能够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最佳配合比,通过比较确定了合适的絮凝剂,研究了在水下抢修抢建工程中能够达到快凝快硬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各项性能.结果表明:此类混凝土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抗分散性以及快凝快硬,能够解决战时水下工程的抢修抢建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场检测是水闸安全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结构检测又是其中关键。目前,混凝土构件内部和水下部分缺陷的检测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该文通过太浦闸工程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情况实例的介绍,对检测方法,特别是混凝土内部及水下部分的检测手段进行了讨论,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公路》1965,(6)
钻孔灌注桩结构的设计仍按一般桩基的计算原理进行。桩的最小中心距一般采用按桩直径的二倍半。在桩的布置合理和钻进不困难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桩长或桩径从而减少桩数,以减少承台和墩台身结构的工程量。桩的直径根据桩基结构的力学计算和地基土的强度结合桩长要求,予以确定。目前已采用的直径为50~125厘米。最大桩长已达25米。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标号根据桩基结构计算决定,一般采用150~200号。坍落度为18~20厘米。根据内力计算确定的桩内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6毫  相似文献   

18.
深水嵌入式承台基础施工中,需将泥面开挖至封底混凝土以下并对基底进行清理,以保证封底混凝土的高度和浇筑质量。对于地质条件良好的硬质岩,存在开挖困难、水下作业工期长、质量控制难、施工成本高等问题。该文依托重庆嘉华轨道专用桥主墩承台施工,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工程实施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一种深水硬质岩嵌入式承台无封底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采用开挖壁体基槽并浇筑基槽混凝土的方式取代大体积封底混凝土,达到为承台施工提供干作业环境的目的,可将承台范围内基坑开挖由水下作业转为干作业,缩短水下开挖作业工期,节约水下混凝土用量,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由于对在旧混凝土道面上加厚计算理论缺乏系统完整性,从而有的资料和某些同志提出关于加厚层最小厚度问题比较肯定的意见。例如苏联的有关资料中提出用结合法的上层最小厚度为10~12厘米;过去美国资料中规定用结合法的上层最小厚度不小于5时即12.5厘米;我国一些同志提出最小厚度得在10厘米以上。一般情况最小厚度为10~12厘米,如有发展前途的道面可增加到14~15厘米。目前有的部门已成为规定。  相似文献   

20.
林宝玉  傅智 《公路》2006,(4):57-66
介绍水中抗分离剂的主要成份及其配制成的水下不分离混凝土的主要性能,以及此种新型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及其工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