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外刊报道 ,英国国防部水上作战局正在制定一项计划 ,旨在大幅度提高水面作战能力 ,保护皇家海军舰艇不受近海水域的威胁。  水上作战局最近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 ,英国海军的近海作战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对付快速攻击艇尤其是近岸快速攻击艇等威胁的攻击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武器。这类近海威胁目标还有一些装备有多种攻击武器 (例如近程导弹、火箭、火箭助推榴弹、重型机关炮和大型炸药包等 )的小型快速艇 ,例如汽艇、截击艇、硬质充气艇和喷气滑艇等。  英国国防部水上作战局已投资 7千多万美元 ,以期改善其近海作战能力。最初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舰艇等海上作业平台向自动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无人水面舰艇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所谓无人水面舰艇,是指将微型计算机、通信系统、流体动力、声呐遥感探测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水面操作平台,它的性能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面艇型的选择。本文以滑行艇为构造基础,系统阐述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滑行艇运动短期预报的原理和算法。  相似文献   

3.
混迹在日趋大型化的印度海军舰艇中.T-80型特快攻击艇(XFAC)实在太小和太不起眼了,它只有25米长,60吨满载排水量的细小身躯完全被印度海军的轻型航空母舰.导弹驱逐舰.护卫舰及大型巡逻舰等舰艇所掩盖了.不过.T-80型特快攻击艇因其航速非常快且适于在近岸浅水区活动而受到印度海军的青睐,是印度海军舰艇现代化项目的组成部分。今天,已经有多艘T-80型特快攻击艇航行在印度漫长的海岸线上.执行海岸监枧、搜救,维持海上冶安乃至海上作战等一系列任务.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海军一直奉行近海防御的战略原则,建造装备了大量适合近海防御作战的导弹艇,主要是021“黄蜂”级、024“河谷”级、037ⅠG“红星”级、037Ⅱ型“红箭”级四种型号。这些导弹艇在我海军装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维护我国早期的海上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海军战略的改变和新型作战舰艇的服役,  相似文献   

5.
介绍参加某定型艇、某Ⅰ型艇系列产品的倾斜试验运用国军标和部标的一些体会。为保证倾斜试验的正确性,提高试验精确度,对国军标GJB350.2-87部分条款提出了补充建议,并对有关条款谈了讨论意见,可供舰艇,特别是500吨以下的小型舰艇倾斜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上吊艇架设备主要负责小型舰艇的放置和回收,在海上救援等紧急作业领域有重要的作用。在某些高海况的作业环境下(如大风、海浪等),吊艇架上的小型舰艇会产生猛烈的摇晃,不仅对小型舰艇的结构和艇载设备产生损害,还会导致吊艇架的机械结构破坏,引发严重的事故。因此,研究海上吊艇架系统的抗摆原理,设计新型的吊艇架抗摆系统对提高吊艇架的可靠性、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型舰船的吊艇架结构建立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被动式抗摆系统,并对该抗摆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工作流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喷水推进在现代舰艇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喷水推进的基本原理和优点;列举并分析了喷水推进在现代海军高速攻击艇、隐身型舰艇、高速运输舰、护卫舰和驱逐舰等大中型舰艇、登陆舰及两栖攻击车辆上的应用,归纳了喷水推进在现代舰艇应用的特点;最后就喷水推进未来在我海军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敌方近海水域作战的水面舰艇受到反舰导弹的严重威胁。本文讨论了如何在恶劣的近海环境中及早发现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而且对在如此错综复杂的作战环境中探测和识别低空反舰导弹的必要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9.
一随着高性能船舶技术的日益成熟,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复合船体技术在海军舰船设计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中国022型导弹艇和美国Lcs-Ⅱ“独立”号濒海战斗舰是高性能军用船舶的后起之秀,代表了未来海军水面舰艇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本文从两者的船型设计分析入手,剖析了高性能复合船体在022型导弹艇和“独立”号濒海战斗舰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对这两型舰艇各自独特的战技性能进行了对比,进而探讨了这些新技术对海军舰船战术变革的影响,以期对舰艇设计人员以及广大舰船爱好者对高性能军用船艇的深入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反舰导弹及其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投入服役并实际参与海战以来,反舰导弹就承担着大多数摧毁和击沉水面舰艇的任务。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反舰武器中的佼佼者。毫无疑问,反舰导弹是水面舰艇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自从1967年10月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被两枚苏制“冥河”导弹击沉后,世界各国海军都意识到,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保护自己昂贵的舰船免受这类武器的袭击。仅隔6年,在1973年的“斋月”之战中,以色列海军舰只曾受到52枚苏制反舰导弹的攻击,但却无一命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色列快速攻击艇安装了有效的电子战系统。本文主要从系统而不是装备层次上对反舰导弹及其防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常规排水型舰艇曾一直是海军水面舰艇的主力,其航速目前已基本达到极限,难以满足海军作战的需要。这使一些新型舰船,如水翼艇、气垫船、多体船等悄然崛起,人们把这些新型舰船称之为非常规舰船或非常规作战平台。介绍海军非常规作战平台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论文针对舰艇防御现状,提出了舰艇自动防御体系的概念.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目标信息进行分类,根据分类情况选择相应的防御策略,并对舰艇防御对抗策略的生成方式进行了设计,同时提出了防御等级的概念.设计了防御体系的训练和启用方式,根据防御等级和目标信息启用不同的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13.
舰艇自防御系统(SSDS)作为美国海军水面舰艇作战系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20余年先后发展出多个版本,在承担两栖舰、航母等大型水面舰的防空反导任务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提高了舰艇在现代海战中的生存能力。最新版本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具备多层次自防御能力,能够较好地配置利用武器资源,大幅缩短了目标从发现到摧毁所需的时间。本文介绍舰艇自防御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SSDS MK2的系统组成、软硬件体系架构、系统的技术特点,并对新一代舰艇自防御系统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崭露头解的0109型艇 人民海军初阶时期,东海前线海军依靠一些小型舰艇在头门山海战、夜袭“太平”号、解放一江山岛、炮击金门等战半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原有的一些舰艇,如50年代中后期建造的55甲炮艇,虽然比第一代炮艇53甲在战术技术性能上有明显的提高,但此时,国民党海军在美国的扶植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拥有驱逐舰、护卫舰等数十艘般艇。这些般艇排水量大,火力强,航速快;此外,尚有一批快速特务艇经常侵犯和骚扰我沿海。相比之下,55甲炮艇航速仍偏低,火力不够强,抗风能力差,不能更好地和鱼雷快艇协同配合作战,需要设计制造新的高速护卫艇。  相似文献   

15.
为24艇改装研制的轻12-180ZL型柴油机和四○七厂同海军代表室共同研制的轻42-160-3型柴油机于1987年12月28日在洛阳通过了台架试验部级技术鉴定。签定会受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军工部和海军装技部舰艇部的委托,由武汉船舶工业总公司和海军驻武汉军事代表办事处共同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海装舰艇部、中船总军工部和技术部、海修舰船技术部、海装论证研究中心、航空部一三四厂、武警总部、广  相似文献   

16.
无人艇搭栽传感器、水雷对抗装备、武器和其他特定负载,帮助滨海作战舰艇担当攻防任务。  相似文献   

17.
喷水推进舰艇因具备快速性和高机动性等特点而备受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以T-CRAFT登陆模型艇为研究对象,在RANS计算框架下采用VOF方法和SST k-ω湍流模型对喷水推进舰艇的自航运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通过与静水阻力及单独喷泵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数值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同时,开展了设计航速下“艇泵一体”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喷水推进舰艇在设计航速下不同时刻波形云图及流场演化过程,对比分析了艇拖曳和自航下的阻力与姿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艇尾兴波左右两侧对称均匀,相比拖曳艇体自航阻力增加,纵倾角增加,吃水增加,艇体流线和喷口处流线整体均匀,在转子处存在微小漩涡;水流从转子入口流至喷口速度不均匀系数降低86%,在喷口处呈现较均匀状态,从叶片进口边到叶片出口边,叶片载荷先增大后减小。进一步分析表明,中间流线相对位置0.6~0.8处载荷较大,说明相比前半段叶片,后半段做功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追溯到1873年首次使用巡罗快艇以来,挪威海军就一直使用着这种舰艇,由英国Thomeycroft公司建造的名叫RAP的鱼雷艇,采用蒸汽动力,航速14km,开创了这种独特的沿海舰艇的漫长历史,目前,挪威海军已启动奶罗快艇的现代桦计划,该计划包括两个主要部分;14艘HAUK级巡罗快艇的中期改装,以及采用新型的“盾牌”级高速复合表面效应艇,这两组艇将安装一种通用的作战管理系统,2000年4月,Kvaener Mandal公司交付了“盾牌”级的首艇,该艇是以新颖而成功的反水雷艇的经验为基础设计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登陆舰艇作战能力评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采用决策理论中效用函数与多目标决策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登陆舰艇作战能力评估模型,对国内外典型登陆舰艇的作战能力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为对登陆舰艇研制方案的论证及其作战使用方法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无人艇高度雷达波隐身是其综合生命力的重要支撑,同时其雷达隐身实施复杂程度远低于大型舰艇,仅从外形隐身设计、隐身材料应用两方面开展无人艇雷达波隐身控制,即可实现无人艇的高度雷达波隐身要求。本文从高度雷达波隐身无人艇面临的雷达波隐身威胁、隐身关键技术、隐身适用性三方面开展探讨,为无人艇雷达波隐身需求研究、隐身性能实现、隐身作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