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2003年止,我国汽车市场上升期已持续5年,汽车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阶段后,我国汽车需求的增长将主要靠乘用车来带动,目前阶段主要是轿车,从影响轿车需求的5大因素(即经济发展速度与居民收入水平、车价、消费环境、支付方式、产品的可供应性)来看,2004年轿车需求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肖军 《时代汽车》2005,(11):36-37
有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轿车需求将达到550万辆,汽车市场销售额100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可达2500亿元-30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成本中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轿车中的比例将达到30%-40%。预计未来10年,国内汽车市场将持续以15%-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国内的汽车生产总量将增长到1000万辆。相应地中国对各种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同时,新兴的汽车电子产品还将不断出现,这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了1994年我国汽车市场具有稳定的需求基础。汽车保有量可望达到900万辆,汽车市场将呈现持续稳定的市场容量特征,轿车需求比例明显上升的需求结构特征,私人汽车市场迅速扩张与交通运输门汽车市场严重萎缩的市场分布特征。1994年的汽车需求不会与1993年有很大差别,汽车总需求量有可能达到140-150万辆。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安全》2008,(8):50-51
伴随奥运脚步的临近,2008年成为中国具有特殊意义的运动年。在汽车市场,产品日益丰富、需求结构不断细分,运动风在轿车产品设计领域盛行。对垒轿车的运动设计,先天具有运动基因的SUV产品凭借技术创新与性能升级实现了市场阵容的更新,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变得多元化,普通的轿车已很难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如今正面临大规模的消费观念转型。此外,MPV市场需求同我国经济增长与汽车社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眼下MPV市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其怍为"家庭第二辆车"的不二选择,MPV市场已经成为SUV之后的下一个消费热点,并有取代之势。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日益成熟,消费者对汽车实用性的诉求也日益提高,消费理念发生转变,中国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开始变得多元化,普通的轿车已很难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如今正面临大规模的消费观念转型。此外,MPV市场需求同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6.
轿车产业价值链是轿车产品从概念提出到设计、研发。经过不同阶段的加工,制成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不断提供服务的一个动态过程。全球汽车市场的趋同、国内市场的需求高涨,对于我国汽车产业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有更加严峻的挑战。我国轿车产业如能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和延伸自身的产业链,发展成具有高度升级能力的产业集群,才能嵌入全球汽车产业链,提升整个产业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2001年我国汽车市场分析和2002年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我国汽车市场达到8年来的最好态势,汽车需求向有利于汽车市场健康的方向转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口车数量和市场占有率开始增加。2002年预测汽车总需求量为260万辆-270万辆左右。总需求有望连续4年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我国汽车市场中,轿车价格将有一定力度的下降,进口车数量将继续增加,并将对我国汽车市场中的国产军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米  马欣 《汽车导购》2007,(10):46-49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销量的快速增长,对汽车产品更高层次的需求与享受也越发表现出让人惊叹的市场前景,豪华轿车比重的增加、越野车市场的日益火暴以及运动车型的层出不穷都用最生动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此次试驾的这款宝马325i豪华运动款轿车正是在这样一个市场背景下落地中国的。  相似文献   

9.
1998年汽车市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宏观大环境为1998年汽车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但汽车市场改观的力度不会太明显。1998年,汽车总需求量在160 ̄170万辆之间,汽车产量在165万辆左右,轿车将是推动汽车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微量车将是汽车市场的另一个主要需求增长点,中型货车需求量将在1997年的水平上有所浮动,轻型车需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私人汽车需求将继续增加,而非私人汽车市场份额将继续下滑,进口车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每周新闻     
总编点评罗锦陵《轿车情报》《汽车与配件》"技术与市场"专题"技术与应用"专题"制造技术与材料"专题"产业经济报道"专题"商用车与发动机"专题"新能源汽车"专题对三年"规划"的祈许"汽车振兴调整规划"已经出台了。这是历年来有关汽车的政策"从说到做"出台最快的一次,足见其被寄予了厚望。然而从刺激年内汽车需求的角度来看,似乎力度尚嫌不够。诚然,1.6L及以下小排量汽车占了国产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有余,但毕竟其产品价值不高。平均售价也就在6、7万元左右。购置税减半充其量平均也只有3000元,还不  相似文献   

11.
一、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战略地位汽车零部件工业是发展汽车产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产业。从产品关系看,整车是最终产品,零部件是中间产品或售后服务产品。从市场关系看,零部件市场取决于整车市场的总量需求:新车市场需求决定了零部件OEM市场的大小,汽车保有量决定了售后零部件市场的大小。从技术关系看,整车开发需求是零部件开发的源头,零部件同步、超前开发是整车技术进步的基础。整车与零部件在产业链中是上下游关系,但是这种上下游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共生的特征:没有强大的整车制造业的拉动,不可能有…  相似文献   

12.
《汽车杂志》2003,(10):143-143
通用汽车公司创建于1908年,其汽车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2001年,通用汽车的轿车和卡车销售量高迭850万辆,占全球汽车市场逾15%的份额,超过其他任何一家汽车制造商。  相似文献   

13.
本田汽车公司是日本的一个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它在亚洲、美洲有许多重要的生产基地,并占有欧洲汽车市场一定比例的份额。为了完善在欧洲市场的本田产品系列,本田计划从2004年起将其在中国制造的小型轿车出口到欧洲市场。 几年前本田已经在中国广州建设了一个汽车生产基地,目前它希望在此基础上建设第二个生产小型轿车的工厂,并初步确定投产初期这种轿车的年生产量为50000辆。在该厂生产的轿车主要将主要销往欧洲……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晶 《上海汽车》2007,(4):31-35
2006年是进入WTO后过渡期中国汽车产业的关键年,国内需求增长强劲推动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尽管2006年以来存在燃料油价格上涨、新的汽车消费税收政策和城市交通堵塞更趋严重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但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私人轿车需求增势强劲、大型基建和城际城市物流的货车需求回升以及新农村建设助推汽车消费等有利因素的作用下,中国汽车尤其是乘用车(轿车)市场消费规模扩张再次提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德国汽车工业前景不容乐观,国内汽车市场饱和,国外汽车市场对德国汽车的需求出现下降,各大汽车厂家纷纷压缩生产。在中国汽车市场,德国汽车企业只有大众汽车公司的成绩不俗,其合资企业产品占有中国轿车市场50%的市场份额,其它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都不顺利。  相似文献   

16.
欧洲的汽车产业格局在二战后逐渐经历了缓慢但深刻的变化——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得欧洲汽车市场从一个个的分散的国家市场转变成一个接近统一的大市场。 传统的欧洲汽车格局及零部件产业 欧洲企业基本是和美国同时开始生产轿车产品的,最初都是采用单件生产方式,当1911年福特开始试图在英国采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装配轿车时,被这种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安全》2014,(1):68-71
<正>市场实践证明,我国的纯电动轿车的产品技术性能满足规模化产业的需求,实现了批量销售,燃料电池汽车继续跟踪着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国产燃料电池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性能不断优化。本届论坛的年度主题是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汽车零部件产品系统配套、模块化供货能力,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零部件产品和为轿车及国际汽车市场供货的比例。‘十五’期间要停止生产化油器轿车和采用CFC—12工质空调的汽车,‘十五’末期争取停止生产采用化油器的汽油车。”  相似文献   

19.
彭岳华 《轿车情报》2007,(5):I0008-I0013
从汽车产业到汽车社会。汽车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代表。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普及,人们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从而刺激了汽车供应商开发功能更齐全、文化内涵更丰富、品牌特征更鲜明的汽车产品。于是,近些年来在全球及国内市场出现了许许多多各种新功能的车身型式,从一般的轿车、吉普,延伸出了MPV、SUV、Crossover等车型。但所有这些形形色色汽车的种类和造型都是源自于市场调研,特别是针对消费需求的调查基础上决定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美国汽车市场上的从欧洲、亚洲进口的最新车型,以便我们了解美国汽车市场的最新动态。 基于轿车基础上的越野车型的市场(指美国市场)已经形成,汽车厂商们便纷纷对原有车型进行改进并不断推出新车型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2008年出现了很多全新的此类进口车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