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近几年,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海上交通事故日益增多。为提高海事部门海上应急处置实战水平,进一步检验海上搜救应急反应能力,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6月25日,"2015年河北省海上搜救与溢油应急演习"在河北省北戴河海域举行。多方参与海空共筑安全防线9时,随着演习总指挥、河北省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河北海事局局长翟久刚的一声令下,"2015年河北省海上搜救与溢油应急演习"正式开始。"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海巡04306’报告,‘海巡  相似文献   

2.
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评估可以有效检验预案的适用性和正确性。本文基于海上搜救应急特点,结合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评估的目的、依据,通过经验借鉴,明确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评估方法,并以《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评估为例,为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设立的"海上搜寻救助"专章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意义海上搜救是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上搜寻救助"专章,就是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海上搜救领域,完善海上搜救法治体系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水上联合搜救机制亟待健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上应急搜救演习作为检验应急反应、组织协调和现场指挥能力,提高水上搜救能力和水平,促进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港航部门和航运企业的重视。几年来,我国先后在珠江、黄海、长江口、渤海、南海、东海水域进行了六次大规模水上联合搜救演习。国务院《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的颁布实施,使海上搜救行动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实践表明,适时组织应急搜救演习,对有效提高危机应对能力,避免和减少人命财产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水上应急搜救演习作为检验应急反应、组织协调和现场指挥能力,提高水上搜救能力和水平,促进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港航部门和航运企业的重视。几年来,我国先后在珠江、黄海、长江口、渤海、南海、东海水域进行了六次大规模水上联合搜救演习。国务院《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的颁布实施,使海上搜救行动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实践表明,适时组织应急搜救演习,对有效提高危机应对能力,避免和减少人命财产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远哲  马桂山 《中国海事》2011,(4):F0003-F0003
3月24日,2011年山东省海上搜救工作会议在山东烟台召开。会议总结了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2010年工作情况,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海上搜救工作发展方向,及下一步海上安全和搜救应急工作重点。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  相似文献   

6.
赵晨 《中国海事》2014,(3):13-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实施海洋战略以来,原有的海上搜救机制与日益增长的海洋活动已不相适应。2004年7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交通工作时指示:完善海上搜救体制改革。2005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原交通部(现交通运输部)牵头的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全国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应急反应工作,并明确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重大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行动,指导地方搜救工作;形成了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组织、协调、指挥的“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海上搜救格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滨州市港航经济快速发展,船舶运力不断增加,涉海安全风险同步升高,新的形势任务对海上搜救和应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分析滨州市海上搜救能力现状,提出建立海上搜救大协同大应急工作机制。此机制对弥补辖区搜救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创新海上搜救应急能力建设方式、提升辖区海上搜救应急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更有效地进行海上搜寻和救助,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在分析我国海上搜救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海上搜救需求的变化,提出对策建议:加强海上搜救力量建设,提升海上搜救能力;加强海上搜救力量运用研究,提高海上搜救效率.  相似文献   

9.
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准备、锻炼应急队伍、磨合机制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国家及各省海上搜救中心先后举办了一系列海上搜救演练活动,同时还与周边邻国密切协作,举办国际性、地区性的海上搜救演练。但是,海上搜救应急演练评估还存在评估指标不系统、没有行业或地域特点等问题,没有更好地发挥演练的作用。本文以海上搜救应急桌面演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级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及演练全过程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各类应急演练评估的研究成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三级指标的评估标准内容。为各级海上搜救应急演练评估指标提供指导,最终提高海上搜救应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天津航海》2015,(1):9
<正>2014年2月12日,全国推进海上搜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何建中要求,全国各级海上搜救机构和成员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精神,着力推进海上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着力提升海上搜救和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和装备水平,着力完善海上搜救组织指挥体系和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船检》2007,(7):75-75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进一步提高突发灾  相似文献   

12.
对比中英两国海上搜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事》2007,(2):53-54
海上搜寻救助作为海上人命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上应急救援水平,减少水上人命、财产损失和环境损害,更好地履行国际海上搜救义务,交通部海事局组成第一期赴英国海上搜救管理培训团,于2006年9月8日赴英进行了为期3周的海上搜救管理培训。通过培训考察,对比两国海上搜救管理工作,更好地提高我国海上搜救水平。  相似文献   

13.
2月26日,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联络员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就2007年全国海上搜救的主要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在继续深化完善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体系、积极加强推进地方的搜救工作发展、继续完善部际间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建立补偿机制、扩大国际影响等方面取得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上搜救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雯梅 《水运管理》2009,31(8):35-38
为更有效地进行海上搜寻与救助,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在分析海上搜救体制历史沿革及相关海上搜救法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海上搜救体制现状和特点,提出改善我国海上搜救体制的建议:修改相关海上搜救法律,制定全国性的海上搜救条例;明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性质;强化海事管理机构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完善补偿机制,充分调动社会救助力量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马艳玲  米伟  侯丽娜 《中国海事》2014,(9):F0003-F0003
8月26日,“2014年天津市海上突发事件综合应急演习”成功举行。该演习是天津市开展的规模最太的一次海上搜救演习,由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主办,东疆海上搜救分中心承办,参演单位达14家。演习包括客船应急疏散、海空联合搜救、伤员转运和应急医疗救助、船舶消防、溢油应急处置和应急堵漏6个科目。  相似文献   

16.
冯涛 《天津航海》2008,(1):59-61
海上搜救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确保海上人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笔者从事海上搜救工作多年,并参与多起重大及特重大海上事故的搜救工作,对我国渤海海上搜救存在的薄弱环节有初步了解,通过文章进一步对搜救法规和渤海搜救工作现状的分析来探讨如何加强渤海区域搜救合作,提高海上搜救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信息公告     
《中国海事》2014,(4):79-80
部际联席会议五项工作制度颁布海上搜救和溢油应急处置迈向“五化” 近日,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和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签发《国家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等五项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8.
李军 《中国水运》2006,6(5):119-120
海上搜救工作是促进沿海经济发展,海洋事业兴盛的安全保障。本文提出了海上搜救的难度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秦皇岛辖区海上搜救工作开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渔商船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导致海上船舶交通事故频发。海上搜救是是保障海上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浙江省海上搜救工作中,搜救志愿者队伍因其快捷、高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民间救助力量已成为我国海上搜救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7月6日上午,2011深圳大运会海上综合应急救援演习在深圳西部海域成功举行,全面检验了大运期间水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深圳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应急办主任李一康、深圳海事局局长张建斌、广东省搜救中心副主任章云龙以及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广东海上搜救中心、香港海上救助协调中心等单位的50多位代表到现场进行了观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