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全球小宗散货海运贸易量同比降低3%;2021年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全球供应链快速恢复。分析近年来全球小宗散货海运贸易整体发展态势和主要货种贸易量增长趋势,结合中国小宗散货海运贸易发展和全球小宗干散货运力变化,对未来小宗干散货运输市场供需情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长赐"轮搁浅造成苏伊士运河拥堵,冲击了全球供应链体系,引发了对航运供应链中断风险的高度关注。航运供应链中断风险具有主体及法律关系广泛、风险成因多样、责任基础复杂等特性,为法律治理带来难度。应在原有供应链管理体系基础上,将传统供应链逐步升级为物流服务供应链,同时着眼于不同层级、不同部门法律之间的协调与衔接,并探索营业中断保险等治理手段,以此完善对航运供应链中断风险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疫情的出现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促进全球供应链的重构是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在后疫情时代,应该重视产业链与外贸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将风险转化为发展机遇。本文对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全球供应链的重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目前中国在供应链重构、促进产业链重构与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方面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不断变异的奥密克戎毒株,持续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疫情反复,但全球供应链体系经过考验,已经较好地适应了目前的情况。中国方面,疫情总体可控,各主要港口继续保持良好运转。当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保持稳定,多数远洋航线市场运价继续回落。8月5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3739.72点,较上期下跌3.8%。  相似文献   

5.
<正>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仍持续蔓延,但全球供应链体系已经较好地适应了目前的情况。中国方面,局部疫情基本得到稳定控制,各主要港口均保持良好运转。当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平稳,远洋航线市场运价继续调整走势。7月29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3887.85点,较上期下跌2.7%。  相似文献   

6.
一起向未来     
当新年的阳光普照大地,春天的脚步便越来越近了. 回首2021,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供应链危机放缓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国际航运市场波谲云诡,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中国港口与航运业面对疫情挑战,展现出强劲韧性. 这一年,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货物出口国,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16%升至20%,其中集装箱港口扮演着极为重...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和物流业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智能化改造的港口供应链安全保障、以供应链整合为基础、自贸试验区战略协同以及经济"双循环"背景下的内贸业务发展应是未来港口枢纽功能提升的重要手段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港口枢纽功能建设的冲击1.后疫情时期主要冲击来源(1)全球贸易复苏乏力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贸易大幅萎缩,WTO预期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将同比下降9.2%,尽管好于年初下降12.9%~32%的预期,但2021年的贸易增长前景仍不容乐观,WTO预测2021年全球贸易增速只有7.2%,远低于此前预计的21.3%反弹幅度。  相似文献   

8.
3月16日,中国主要港口外排队的集装箱船正在逐渐变长,因为在一些城市爆发的COVID-19疫情,由于劳动力减少和卡车供应有限,包括上海、宁波-舟山和青岛在内的许多中国主要港口也开始出现排队现象,有可能引发新一波全球供应链冲击.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航运市场在艰难中稳步前行,2023年,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的运价、运量和运力逐步回归正常周期。展望2024年,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仍面临挑战2023年,各行业全面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活动逐步走向“养生”恢复年,特别是在疫情管控全面放开的大背景下,全球供应链和船队周转不畅的问题得到巨大缓解,船舶运力回归原有周期,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开始蔓延,全球航运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海上供应链遭受重创、船舶安全状况未知性增加以及海员权益受损等问题日益突出。港口国监督(PSC)检查作为打击低标准船舶、保障航行安全、保护海洋环境和促进船旗国履约的有效手段,是推动航运安全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在国内港区,限量内包装危险货物在管理要求上未有相关豁免条款,后续管理存在问题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国外市场对防疫物资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我国以实际行动为各国携手抗击疫情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然而在交付海运过程中,大量防疫物资在港区内出现排队出运现象,致使物资供应不通畅。因此,  相似文献   

12.
正后疫情时代,区域供应链兴起。未来全球将出现三个更多体现区域特征的供应链来代替全球产业链,即北美、欧盟和亚洲三大区域供应链。由于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供应链重点将相对变短,各沿海港口的区位优势将得到提升,从而导致物流运输航线、需求船型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王承文  罗洪路 《中国造船》2005,46(1):106-110
本文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和基本内容,并用供应链理念对托盘管理进行诠释,进而分析了托盘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耦合关系,最后将供应链理念引入托盘管理,这将对我国造船理念和模式的更新给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波动加剧,主要商品供应链受到影响。在疫情等因素的综合推动下,最近一段时间,全球钢材价格一路飙升,给修造船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船东、船舶运营商和船厂必须敏捷快速地做出响应,才能有效地应对随之而来的变局。对此,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特别是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大范围出现和扩散,严重冲击处于低谷和缓慢复苏的全球航运,如何应对和弱化因疫情对航运业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成为当前必须考量的问题。根据2020年3月2日新闻报道,日本一家名为Luminous Cruising Co.(日本神户夜光邮轮公司)的航运企业因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原有的一系列订单被迫取消。  相似文献   

16.
雷雨顺  孙程 《集装箱化》2021,32(8):13-16
始于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扩散范围之广及对人类社会影响程度之深已远远超出各国政府的最初预期.疫情不仅影响人类出行、生活及工作方式,而且持续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承担全球超80%贸易量的海运业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中亦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呈现出"魔幻式"发展态势.本文分析疫情发生以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走势及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国内沿海集装箱运输市场变化,研判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国内沿海集装箱运输市场走势,并为相关港航企业提出经营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港口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将国际贸易、生产、物流等活动相连接,又将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消费者及两端的运输商、中间商相连,将不同的运输方式、复杂的服务对象及自身组织结构等有机集成在一起,形成港口供应链。本文建立了港口供应链协调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某一港口为例,运用基于比重的熵权—层次分析法(WAE)对港口在供应链中的协调作用进行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东亚港口基于旺盛的贸易运输需求而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崛起,同时也因为港口拥挤等问题而存在降低贸易成本的空间。首先从全球供应链视角解析港口物流服务格局,突出了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港口的地位,评价港口物流的综合绩效和竞争状态,然后对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研究发现:东亚港口将通过持续投资实现供给需求的动态平衡;日本地震引致的全球供应链重组将使港口物流服务发生结构性变化,东亚将加强跨国港口物流合作以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度调整,集装箱港口服务全球物流和供应链稳定畅通的作用日益突出,港口综合服务水平与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日益密切。由于缺乏权威可靠、一致可比的评价指标来比较不同集装箱港口的运营绩效,  相似文献   

20.
<正>深耕中印航线近十年的托尼专线,为中印贸易作出的贡献远不止货代业务。9月23日,搭载130名印度外商的包机航班抵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这是继8月9日首个印度外商来义乌包机航班之后的第二架商务包机。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国内疫情获得快速控制,国内产能的迅速恢复使得中国进出口贸易活动保持稳定,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为维护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