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倒车停船运动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陆冬青 《舰船科学技术》2007,29(4):110-113,116
根据Guldhammer和Harvald图谱估算船舶的剩余阻力系数,运用Nordstm模桨系列图谱和换算系数估算船舶的四象限螺旋桨特性曲线,在船舶吃水船长比处于不同的范围时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倒车横向力,考虑了舵力和风力对停船运动的影响。运用MMG模型,对"Mariner"轮和"乐荣"轮进行了倒车停船运动仿真试验,并与相应的两船实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
客渡船紧急停船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荣明  张维竞 《船舶》2003,(2):51-55
本文着重于采用两种控制策略对紧急停船所需距离进行仿真预测。首先建立船机桨的数学模型,利用动态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建立推进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通过对仿真模型的运算及分析,预测恒转速及变转速模式两种情况下应急停船距离,结果显示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船舶的停船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VLCC由于自身容量大,运输成本较低,日益成为运输石油的主力船型。为了探究VLCC船舶舶旋回性能,本文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基于控制变量的原则,对不同初始船速下的VLCC船舶的旋回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了不同船速下的旋回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了初始船速与VLCC旋回性能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清水状态下,对不同水深和间距比条件下的群桩局部冲刷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水深(h)对冲刷特性的影响与间距比(G/D)有关。当G/D=2、4和5时,随着水深的增大,平衡冲刷深度小幅增大,当G/D=3时,随着水深的增大,平衡冲刷深度显著增大。随着间距比的增大,平衡冲刷深度非单调变化。G/D=2工况的平衡冲刷深度最大,群桩冲刷坑形成一个整体;G/D=3工况的平衡冲刷深度最小,下游桩柱周围冲刷不明显;G/D=4、5工况的平衡冲刷深度较大,且随间距比的增大而减小,各个桩柱的冲刷坑独立。  相似文献   

7.
8.
气垫船破冰是指采用大吨位气垫船在冰面上航行进行破冰,是一种较新的内河破冰方法,可应用于黄河凌汛灾害的防治领域。论文采用欧拉-拉格朗日耦合算法对不同航速和水深条件下气垫船在冰面上的兴波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航速和水深对气垫船冰面兴波的影响。超临界航速下,气垫船逐渐追赶并超越船首的波峰,对所兴起的波动起相反的压制作用;临界航速下,气垫船始终位于船首波峰后方,对所兴起的波动起持续的推波作用,在冰面上逐渐兴起幅值较大的波动。船尾波谷处的最大主应力值相对大一些,冰层破裂最先发生在船尾的波谷处。水深增大后,气垫船冰面兴波的峰值位移和谷值位移、波峰和波谷处最大主应力值均有所减小;气垫船的临界航速则增大,水深增大后对气垫船破冰不利。  相似文献   

9.
杨立军 《珠江水运》2024,(8):151-153
由于集装箱船舶具有运输效率高、货物种类包容性强以及便于开展多式联运等优势,近些年数量不断增长,且大型化发展迅速,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已经逐渐成为承担全球运输的主角。其航行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由于具有较大的受风面积,且旋回性不佳,紧急停船是其有效的应急手段,为了探究风对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停船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基于船舶操纵模拟器,开展了系列仿真研究,得出了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停船性能相关参数在不同风况下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可为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安全操纵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锚击是引起海底管道损伤和失效的重要原因。为探索锚击作用对海底管道的损伤规律,进行了锚击试验和数值模拟,考察管道铺设条件和水深对海底管道机械损伤的影响。数值模拟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在预测损伤趋势上保持一致。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坠落高度的增加,管道的凹陷损伤程度增大;管道凹陷深度和撞击点附近弯曲应变随着沙土厚度及水深的增加而降低,但降低趋势有所减缓,并逐渐趋于平稳;沙土层与硬土层相比可降低管道的损伤程度;在距撞击点50 cm范围内,管道会发生塑性形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地球站在干扰情况下系统误码率计算方法,谈论了卫星通信中主要的干扰信号样式,并给出了几种常见干扰信号的表达式和功率谱密度,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卫星通信干扰模型,分别仿真了单音信号,多音信号和脉冲信号干扰地球站接收系统。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三种干扰信号对地球站的干扰效果,对地球站抗干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0引言超级油船(VLCC)具有线型丰满、船体肥胖、船舶尺度大、方形系数大等特点,满载吃水可超过20m,远远超过其他普通船舶。为保障船舶安全航行,避免发生搁浅、触礁、擦底等事故,VLCC必须控制安全富余水深。影响富余水深的因素较多,其中船舶横倾对小型船舶、型宽窄的船舶、吃水小的船舶影响较小甚至忽略不计,但对满载VLCC影响颇大,是  相似文献   

13.
结合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及二期工程,采用滑板支撑式深水铺排船,在一期工程中完成了35 m水深、2 m/s流速条件下的深水铺排施工,并形成了深水铺排施工工法,在二期工程施工中完成了46 m超大水深条件下的铺排施工,该技术革新了传统的航道整治铺排施工采用滑板吊浮式铺排装备的施工方法,铺排施工效率最快可达1 222.2 m2/h,铺设排体单幅最长642.6 m。  相似文献   

14.
李瀛  张玮 《水运工程》2014,(1):36-40
目前已有船舶领域模型具体取值依赖大量实测资料,缺乏理论定量研究。针对长江下游航道条件和船舶特性,基于道路交通工程中停车视距的概念,提出了航道中停船视距的概念。分析船舶制动加速度特性,探讨船舶领域模型长轴取值。研究结果表明:航道中停船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以及安全距离3部分组成;当前船的制动加速度为后船的4倍时,船舶领域长轴取值为2.6~3.9倍船长,与已有进江海船的推荐值3.0~4.0倍船长基本吻合;船舶领域长轴取值具有一定的速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大水深条件下污水排放工程扩散器稀释扩散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水工模型试验,以惠州大亚湾污水深海排放工程为例,分析了大水深条件下污水扩散器设计参数(扩散器长度、喷口射流角度、水平方位角)对污水近区稀释扩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扩散器设计参数对污水的近区稀释扩散有显著的影响。针对大亚湾污水深海排放工程排放口水域水深条件较大的情况,喷口射流角度可以适当增大,宜控制污水排放在20°左右,水平方位角在90°左右,既能够保证污水的充分稀释混合,也能够避免污水的过早升顶和集聚。证明了在大水深条件下污水扩散器选取大角度喷口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船舶在斜航条件下的粘性绕流场,为研究船舶操纵性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商用软件STRA-CCM+,选取SST k-ω湍流模型,对KVLCC2模型在不同漂角条件下的水动力性能、船体流场进行预报。观察船模在不同漂角下的压力分布情况,并对船底涡系脱落及船体表面约束流线进行观测。[结果]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在预报船舶横向力和转艏力矩以及船身表面的压力分布时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结论]所得结论对研究船舶斜航条件下的流动分离现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UG实现了290000吨VLCC锚系三维模型的虚拟设计和虚拟装配,并利用UG的motion模块对锚系起锚运动和锚一锚唇贴合状态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试验研究,实践表明,此项技术可以代替制作木模进行模拟拉锚确定设计方案的方法,提前预示实际安装时贴合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具有节省成本、减少工期、便于修改设计的优点,是值得在船舶行业推广使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江江阴水道航道水深条件充分利用的问题,进行技术可行性及利用方案研究。通过采取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航道条件核查、潮位累积频率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得出结论:近10年江阴水道航道水深均不小于13.60 m,并且具备一定的可利用潮位,完全具备将吃水提高到12.0 m的技术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长江干线已实施的利用航道水深的实例,提出江阴水道航道水深条件利用的2种思路,为深水航道维护管理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新方法,推动了航道维护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运行以来,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产生的非恒定流过程给长江上游宜宾—泸州段航道船舶通行带来不利影响。为了使枯水期更多的大中型船舶提升载货量,并顺利通过航道沿程滩险,利用优化的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计算出叙泸段航道沿程流量与水位过程,依照验证后的计算结果对非恒定流水深资源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得出枯水期叙泸段航道非恒定流沿程传播时间、宜宾最佳通航时间段以及重点滩险船舶航行速度。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构造条件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节点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结构节点,对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并与文献已有节点试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节点能获得较高的承载能力;采用削弱外伸梁端节点的构造措施,能将塑性铰从梁端外移,避免对节点核心区的不利影响,实现“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该新型节点滞回曲线整体呈纺锤形,等效粘滞阻尼系数为0.31,表明端板屈曲能较好耗散能量,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