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时期仍处于发挥内河运输比较优势的战略机遇期,应抓住内河运输比较优势全面显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家扩大有效投资的双重机遇,制定系统性长远规划,以中央资金为主保障内河建设投资,加快实施千吨级航道倍增工程、能力适应工程、断航复航工程,研究推进水系沟通工程,加强航道维护与管理,促进内河航道绿色化、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沈哲一  王其标  卓杨 《水运工程》2015,(10):132-137
随着水运事业的发展,双线船闸已越来越多的使用在内河航道中,不同的施工过程对船闸应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合理确定船闸结构应力是保证船闸系统稳定和安全的关键。本文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依托于海安船闸建立了非对称工况下双线船闸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不同施工顺序下闸首和闸室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变形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施工顺序闸首和闸室应力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性,表现为靠近船闸中心线差异明显,向两侧逐渐消弱。  相似文献   

3.
沈新琴 《中国水运》2014,(11):80-81
在如今现代化的内河航道建设中,建设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内河航道网是重点的基础工程,然而要想充分发挥内河航道的优势,还必须要做好内河航道的航道建设工作和航道治理工作,以此来提高内河航道的标准;而我国国土幅员广阔,江河湖海较多,鉴于内河运输是水上运输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航道的建设发展时内河航运的基础,因此,我国具有在内河运输中较大的发展优势.为了使我国内河航道的建设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协调相一致,就要充分的利用好我国内河道的优势;文中则通过阐述内河航运的优势,指出建设内河航道在我国的重要意义,并给予了一些治理内河航运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内河运输发展迅速,水运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货物运输需求不断提升,内河水运优势愈发明显。通过梳理浙江省的内河运输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影响内河运价的4点因素:市场供需情况、航道通行能力、内河运输成本和跨行业竞争水平,并对浙江省内河运输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扬州市某船闸工程已建成通航四十多年,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结构、设备破损老化,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已影响到船闸的安全运行,为保证船闸运输畅通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该船闸工程进行扩容改造工作。为研究软土地基上扩容改造船闸工程上闸首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根据相关地质、地形及设计资料,建立了该船闸上闸首结构连同软土地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该上闸首的应力变形特性,确定了闸首沉降符合一般变形规律,闸首底板拉应力值较大,超过混凝土允许拉应力值,应力分析成果为配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为类似闸首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水道港口》2017,(3):263-268
结合东部沿海地区某刚性桩加固地基船闸工程,运用ANSYS软件分别模拟一体式和分开式桩基加固地基船闸闸室结构,接触面均采用库伦摩擦模型,对两种桩基加固地基闸室结构分别进行闸室底板沉降与地基沉降、桩身竖向应力、桩身水平位移以及桩土荷载承担比共4个方面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一体式桩基加固闸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小闸室整体沉降和地基沉降,素混凝土垫层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一体式桩基加固闸室结构桩基承担的竖向荷载大于分开式,土承担的荷载比例小于分开式;两种结构桩身水平位移沿桩基入土深度的变化趋势一样;分开式桩基加固闸室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小闸室底板弯矩。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工程建设中内河船闸级别与航道规划等级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广东、广西工程实践的体会及规范的理解,探讨提出对内河船闸级别与航道规划等级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依托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清远水利枢纽二线船闸深基坑工程,通过开展既有船闸水平位移、沉降、振动与闸间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实时监测,分析了二线船闸深大基坑开挖对临近一线船闸的扰动特征。结果表明:二线船闸基坑开挖过程,既有一线船闸闸室水平位移与沉降呈现两侧大中间小的分布规律;基坑开挖深度大于5 m后,既有一线船闸沉降速率显著增大,且一线船闸两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闸间土体水平位移与临时支撑轴力的设置密切相关,最大累积变形为11.6 mm;一线船闸振动监测点最大振速为0.079 6 cm/s。由结果可知,二线船闸深大基坑开挖过程中,临近一线船闸的变形扰动控制在安全范围,确保了船闸结构及通航运营安全,研究成果可供船闸监测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内河航道等级的不断提升和扩展,内河水路运输货运量的持续发展,地方船闸的建设也越来越多。本文旨在研究船闸通航调度系统,为缓解船闸通航压力,保障内河航运的通航秩序和通航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殷志权 《水运工程》2014,(7):132-136
随着内河水运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内河限制性航道通过能力成为各级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通过对盐邵线扬州段航道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从船闸及航道节点的通过能力出发,引进船舶交通流和船舶领域理论,采用新的计算方法找出影响船闸和航道现状通过能力的因素,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内河航道的建设也越来越现代化。打造具备现代化特色的内河航道网是当前内河航道工程的重中之重。不过,要让内河航道发挥出其应有的多种优势,就一定要科学的对内河航道进行建设与治理。我国国土辽阔,拥有着大大小小的水体,在水上运输中,内河运输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且国家又将内河航道的基础定义为航道建设发展,所以我国大陆在这一领域上占据了有力的形势。要让内河航道的建设与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相匹配,那么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国内航道占地面积少、投入小以及运费低等长处。本文对内河航道的优势进行了深入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内河航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航道治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姜丞  陶桂兰  伊西凯 《水运工程》2014,(10):129-133
针对长江上游某船闸工程,运用ANSYS软件分别模拟带键槽缝和带平缝的分离式闸室结构。缝的切向接触采用库伦摩擦模型,法向接触具有传压不传拉的特性。探讨了接缝开度、结构的竖向位移及结构的应力状态等方面的规律,综合分析了键槽缝对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平缝相比,梯形键槽闸室结构接缝处的开度小、整体性好,接缝两侧闸墙和底板位移连续,地基应力分布较均匀。增大键槽角度有助于减小接缝开度,使地基应力分布更趋均匀。  相似文献   

13.
《珠江水运》2008,(9):67-67
上海未来的内河运输将形成10个重要内河港区及43个一般内河港区布局,以替代、整合现有内河码头资源,提高岸线使用效率。同时,建立以上海港为核心,与江浙内河航道相衔接、匹配的高等级航道,提高内河运输在综合交通中的比重,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据最新公布的“上海市内河港区布局示意图”显示,在上海市域634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最新规划的十个主要、重要内河港区分别为芦潮港、外高桥、罗蕴,以及蕴东、安亭、塔汇、六团、三墩、钱桥、漕泾。  相似文献   

14.
江苏内河运输船舶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仲 《江苏船舶》2003,20(6):9-11,15
江苏发展内河运输的条件得天独厚 ,内河运输在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江苏内河运输船舶应与航道建设协调发展 ,实行挂桨机“落舱”改造和运力结构调整 ,大力推广标准船型的应用 ,以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 ,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真  朱洁 《水运管理》2022,(8):19-21
为加快淮安内河航道发展,以航道、水位和船闸等3个要素为抓手,指出淮安内河航道建设存在航道建设相对滞后、航道通航水位较为不足、港口运营集约化不足、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从加强淮安内河航道建设和推动淮安内河航运产业发展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家沟航道整治工程研究设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系统叙述了上海市内河干线航道——赵家沟航道整治工程的工程概况、工程条件、建设标准、航道总平面布置,以及航道及船闸部分的研究设计特点、技术创新和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服务船民,提高内河运输效率与航道管理水平,通过对船民和专家的调研,并结合江苏省内河航道的实际通航情况,分析得到航道服务区的建设条件、选址和服务区间距设置原则,为建设航道服务区提供了一个可实施性较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完善内河交通工程学,弥补航道网规划、航道升级改造理论依据不足的缺陷,结合京杭运河施桥船闸多年的实际运行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内河航道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概念,研究了航道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讨论了设计小时时位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内河航道设计小时交通量取第200位最高小时流量最为稳定,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在0.14~0.19之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钱塘江内河集装箱船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内河集装箱船特点及内河集装箱船型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合内河集装箱船的特点和航道、船闸、码头对其的影响,确定目前适宜钱塘江运营的最优内河集装箱船型。研究结果对钱塘江内河集装箱标准船型开发和内河集装箱运输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杭嘉湖地区内河主干线航道改造工程已近尾声,500吨级的船舶可从上海港直达杭嘉湖沿途各主要港口、码头,但运力结构明显滞后,制约了内河运输的发展.为此,本文以嘉善县为例,就如何调整运力结构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