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内河航道整治工程过于注重护滩效果,但未能充分重视护滩工程区域周边环境保护工作,这样导致航道生态功能及资源功能难以完全实现。当前新型生态护滩技术成熟度高且应用多,尤其体现在航道整治工程方面,因此有必要加强新型生态护滩技术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相关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传统护滩技术及新型生态护滩技术概况,然后分析新型生态护滩技术应用,以期为提升新型生态护滩技术应用范围及应用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已实施了大量的护滩工程,采用的护滩结构有鱼骨坝(梳齿坝)、软体排、网垫(网格)和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等。在总结护滩结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上述结构的变形机理。通过对护滩结构在安庆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中运用效果的分析,总结了护滩结构的适应性,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周生利  张俊锋 《水运工程》2014,(11):105-109
在总结长江航道传统护滩结构的基础上,对混凝土单元排护滩结构的构件设计、结构稳定性等进行分析。结合长江杨林岩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际,对混凝土单元排护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应用效果等进行阐述,为该结构在类似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内河航道整治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关注航道整治效果,更加需要关注整治工程区域范围内周边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航道周边环境保护工作落实不到位,其生态功能也难以实现。本文主要对传统型护滩技术与新型生态护滩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新型生态护滩技术的应用,希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护滩工程中广泛采用的系结混凝土块软体排护滩带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杨林岩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对顺直分汊河段江心洲的守护,对护滩软体排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分区加固的设计原则,采用X型排、单元排、钢丝石笼护垫的不同组合结构,有效解决了滩面抗冲性要求不一致的结构选型问题。工程实践表明,该结构适应水流冲刷特点,结合透水框架的使用,整治建筑物稳定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陈飞  郑力  蔡大富  曾方 《水运工程》2012,(10):81-86
航道整治工程中护滩带的水毁现象较为突出,基于实际工程中的破坏现象,分析了护滩带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护滩带进行受力分析,初步探讨了护滩带水毁机理,提出了多种解决措施,并在其他工程中进行了试验性的运用,通过运用后的效果对比,提出了较为成熟的护滩带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熊国威 《中国水运》2014,(2):208-209
近年来,洲滩守护作为维护有利航道条件的工程措施,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顺应河床演变规律,一般要求在一届枯水期内一气呵成,本文结合长江中游天兴洲河段护滩工程经验,对因组织管理不力导致无法按期完成施工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护滩中的组织与管理重点进行总结,为长江中游类似护滩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俊  程铁军 《水运工程》2012,(10):120-122
在分析航道整治工程滩头护滩带守护结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中游嘉鱼至燕子窝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需要,提出了新型的滩头守护结构形式——防冲墙,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心滩是位于河心的浅滩,一般位于放宽河道内,会随水位涨落及水沙条件变化而十分不稳定,往往给航道条件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了改善航道条件,需要通过航道整治工程来稳定心滩,如软体排护滩工程、鱼骨坝护滩工程等。运用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不同类型的心滩守护工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心滩周边的水流特性,较好地揭示了心滩守护工程对航道水流的影响特点,这对长江中下游航道涉及心滩的浅滩河段航道治理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东江四滩航道整治工程为依托,总结了筑坝工程中采用石渣护底的施工方法,分析其机理和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在落成洲河段采用潜堤、丁坝和护底带等航道整治工程,以防止右汊进一步冲刷发展,增强左汊浅段动力,改善航道条件.为论证落成洲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基于实测地形、水文资料,系统对比落成洲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前后滩槽演变、汊道分流分沙比调整、固滩效果、航道条件改善等.结果表明,工程实...  相似文献   

12.
针对长江下游江心洲水道的航道问题,进行了河床演变及碍航特性分析,采用模型试验等多种手段合理确定了工程平面布置方案,并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因地制宜采用长江航道整治目前较为先进、成熟的护岸和护滩结构形式,可为类似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现有可用于航道整治的绿色环保型材料和工艺的特点及实用性,并以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提出了绿色环保型整治建筑物结构型式及材料,并分别明确了这些材料和结构在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护面、护底、护滩以及护岸工程中的适用部位。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应用,表明新型结构较传统结构节约投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实施后植被生长良好,生态效益明显。研究成果为绿色环保材料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长江航道整治中心在江西省彭泽县组织召开了长江下游东北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交工验收会。参与验收的专家代表实地查勘了东北水道工程现场,高度评价了工程建设成果,一致认为工程施工单位完成了四洲圩护滩(底)带工程、上三号洲护岸工程、下三号洲护岸工程、下三号洲护滩带工程、新坝护岸加固工程以及配套工程施工任务,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工程资料完整齐全,工程效果初步显现,同意交工验收。  相似文献   

15.
李凌 《水运工程》2017,(8):97-100
对传统护滩结构和新型生态护滩结构进行对比,并对新型生态护滩结构——"生态型护底+异形网箱堤身"的特性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对新型生态护滩结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提出适合该结构施工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新型生态护滩结构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北港航道是长江口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长江口航道发展的重点之一。历史上北港河槽形态河势较不稳定,但近10余年来,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新浏河沙护滩工程及青草沙水库工程等的实施,北港边界条件趋于稳定,河势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具备了良好的航道开发条件。在河势分析基础上提出北港航道整治开发的技术方案,包括堡镇沙护滩方案和双导堤加丁坝的拦门沙治理方案。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航道整治效果良好,辅以一定的疏浚措施有望实现航道规划目标。同时,对北港航道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方爱东  王效远  赵凯 《水运工程》2016,(10):136-140
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白茆沙整治工程中,为实现“遏制不利趋势、改善航道条件”的整治目标,通过河床演变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途径确定了整治方案。通过多方案比选,项目采用软体排作为护底结构、抛石斜坡堤和构件堤作为导流结构的工程措施,研发一种新型护滩结构——主动式钩连体,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9月14日,总投资44亿元的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国家将用3年多时间对荆江航道进行系统整治。整治工程范围起于宜昌昌门溪,止于岳阳熊家洲,全长280.5 km,工程总投资约43.3亿元,建设标准为内河一级航道,通航保证率为98%。工程将重点对枝江至江口河段、太平口水道、斗湖堤水道、周天河段、藕池口水道等9个滩段的13处浅滩或不稳定航槽实施整治。通过护滩、加固护岸、护底、填槽等工程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软体排护滩带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护滩(底)工程中广泛采用的系结混凝土块压载软体排护滩带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实测资料分析,并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对其易出现破坏的地方和引起破坏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止破坏或出现局部破坏后的修复工程措施进行系统研究;从保持所护滩体功能基本不变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确定护滩带间距和宽度的研究途径;同时提出了护滩工程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州沙与狼山沙之间存在的串沟与通州沙东水道下段浅区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串沟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滩体的守护,也会对主流起到一定分散或冲散作用。因此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一期工程通州沙段航道整治中,在考虑增强浅区水流动力的同时,必须考虑限制串沟的过流来巩固护滩效果。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现状滩面串沟分流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多方案比选,综合考虑护滩效果、限流导流作用以及投资效率,提出可兼顾固滩稳槽与导流增深双重作用的滩面串沟整治思路,本研究为其它类似滩面串沟封堵及分流河段的整治工程方案探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