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海港一直存在比较严重的回淤问题,尤其是近几年不断进行航道升级,需要每年展开水深维护疏浚工程,来有力确保船舶能够安全通航,疏浚泥沙的含水量较高并且施工期间存在较多干扰因素,所致施工维护成本较高且效率较低。本文通过对珠海港疏浚工程开展过程中,结合港区的泥沙来源及回淤强度分布规律,立足珠海市港区维护疏浚的基本需求,提出新型环保疏浚设备技术运用于港区疏浚工程的主要作用成效。  相似文献   

2.
粉沙质海岸开敞航道回淤计算的统计概化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祖德  侯志强  孔令双 《水道港口》2002,23(4):253-258,274
针对粉沙质海岸开敞航道的回淤特点提出了一个计算航道回淤的统计概化模型。用此模型计算了某港粉沙质航道在施工过程中遭遇几次大风后的回淤量 ,并用此港实际测量所得回淤量来验证 ,得出较为一致的结果。因而 ,此模型可用于实际工程计算。又通过此港的实际资料 ,进行了粉沙质航道回淤的统计特性分析 ,为进一步开展粉沙质航道泥沙运动和航道回淤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0引言喀麦隆杜阿拉港进口航道由于电子海图偏差、航道灯浮常年移位、航道水深回淤严重等因素的制约,经常出现船舶进出港航行偏离航道而搁浅,对进出杜阿拉港船舶造成很大困扰。笔者采用常年在此施工的疏浚船舶和测量部门的统计数据,介绍该港进口航道环境,为进出杜阿拉港船舶提供精确、翔实的航道环境信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黄骅港整治工程前,航道内大风回淤后有大段的强淤难挖段。首先分析了黄骅港整治工程前航道内回淤土难挖段的特点,又以大量实测为依据,分析了黄骅港整治工程后航道内回淤土的各项特性、指标的变化,阐述了黄骅港整治工程对航道回淤土可挖性的影响,分析原因认为:黄骅港整治工程掩护了原有强淤难挖段,改善了被掩护段的颗粒组成,提高了回淤土可挖性,航道淤积重心外移,使疏浚力量重分配,提高了疏浚效率,增加了航道水深。  相似文献   

5.
崔长会 《中国水运》2010,334(8):39-39
本文基于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2005年11月至2008年9月疏浚施工过程中的大量现场观测资料,进行了施工期泥沙回淤特征分析以及施工期泥沙回淤风险识别。研究表明,连云港航道施工期回淤与自然回淤特征基本一致,但是施工期回淤受大风影响更为显著,大风与设计分摊不足是连云港航道疏浚施工回淤的主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预测和减淤措施问题,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根本性问题.对于影响深水航道回淤的二个主要因素(长江口特别是北槽的长期演变趋势,以及航道所在水域的地形及水、沙运动情况)应及时加以分析和控制.在确保总体河势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正确预测航道的回淤量及其分布,是工程建设方案论证和制定疏浚维护方案的重要依据.通过一期治理工程的实践,在8.5m航道的成槽及维护方面积累了经验,航道的减淤措施也可基本概括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整治建筑物稳定北槽的河势,调整并稳定流场和地形,并挡沙入北槽;二是正确确定航槽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航道通航标准和施工工艺,提高维护疏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盐城滨海港区回淤严重,需常年进行水深维护疏浚确保船舶安全通航,其疏浚泥沙含水量高且施工期间干扰因素多,造成施工效率低和维护成本高。针对港区水深维护问题,通过对港区的回淤规律和通航水深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适航水深和适航增深等水深动态维护技术,优化港区维护疏浚的时间节点及绞吸船的关键疏浚技术参数,在保证船舶通航安全的同时,有效降低港区航道的维护疏浚次数,提高挖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预测和减淤措施问题,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根本性问题。对于影响深水航道回淤的二个主要因素(长江口特别是北槽的长期演变趋势,以及航道所在水域的地形及水、沙运动情况)应及时加以分析和控制。在确保总体河势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正确预测航道的回淤量及其分布,是工程建设方案论证和制定疏浚维护方案的重要依据。通过一期治理工程的实践,在8.5m航道的成槽及维护方面积累了经验,航道的减淤措施也可基本概括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整治建筑物稳定北槽的河势,调整并稳定流场和地形,并挡沙入北槽;二是正确确定航槽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航道通航标准和施工工艺,提高维护疏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天津南港大航道项目为依托,通过研究航道施工期间的回淤规律,计算并推荐在施工中应预留出的备淤深度,从而达到既能满足航道设计要求、又以最优的超挖量实现施工经济性的目的,从实际施工效果来看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航道疏浚;回淤;数学模型;泥沙扩散  相似文献   

10.
广州港出海航道北段属于需常年维护的项目,具有季节性回淤明显,年回淤量大的特点,有些航道段还由于人类活动频繁、环保卫生观念不强,导致生活垃圾较多而影响清淤。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了方案比选,然后重点对耙吸船先拖后挖法的处理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有效解决航道垃圾过多影响清淤的难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1.
黄骅港疏浚施工对航道回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特点和黄骅港航道施工期回淤特点,分析了黄骅港航道施工期挖泥量、抛泥量、逸泥量、地形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回淤量与抛泥量、地形变化量的关系式。利用黄骅港现场实测资料,率定了公式系数,分析了黄骅港航道的施工回淤量、正常回淤量与各影响因素,得到了施工期回淤量受抛泥影响的系数,并发现黄骅港正常回淤量与风能有较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2.
天津港回淤现状与回淤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天津港 1 994~ 1 998年实际维护疏浚工程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对全港的回淤状况有了充分认识 ,在此基础上 ,综合分析研究港域水文泥沙条件与回淤泥沙特性及影响回淤的主要因素 ,得出天津港现状下港池、航道泥沙、回淤强度分布计算式 ,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 ,两者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维护疏浚工程历年的施工经验,分析工程特点,针对疏浚施工与航道安全运营之间矛盾大、质量要求高、外部环境复杂、实际回淤量远远超过合同工程量等特点,提出了掌握航道回淤规律、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安全控制和外部协调等控制要点,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4.
航道开挖后容易出现回淤,回淤量研究对航道后期的维护尤为重要。以高栏港进港航道泥沙回淤为研究对象,结合黄茅海海域的海床历史演变情况,分析高栏港区航道泥沙来源,研究航道附近泥沙冲淤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栏港所在的十字水域海床近年来处于淤积状态,1977—1989年,平均淤积强度为3. 42 cm/a; 1989—2003年,淤积速率减缓,约为0. 86 cm/a。高栏港区航道年淤积量由常年淤积和台风骤淤两部分组成,航道每年发生明显骤淤1~2次,骤淤量一般为常年淤积量的30%~50%,骤淤引起的平均淤积厚度为0. 32~0. 60 m,骤淤量的大小和分布与台风路径及强度有关。研究成果对于航道维护时间及频次确定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铭  赵越  马兴华  丁琦 《水运工程》2017,(11):86-91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自建设期开始分阶段、分航段开展了回淤观测。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和徐圩港区5万吨级航道常年回淤观测表明,航道实际回淤情况好于预期,其中旗台防波堤口门段减淤效果十分明显。结合底质采样、地形测量、风浪资料,利用数模计算,进一步深化了对航道回淤规律和回淤机理的研究,为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研究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了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实际回淤观测,结合水文泥沙条件,对常年和大风天的回淤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年回淤量约为607×104 m3,与15万吨级航道初步设计预测值基本相近;回淤分布与7万吨级航道相似,最大淤强位于外1段,约为1.86 m/a。大风天航道回淤呈现3阶段变化特征,具有先淤后恢复的特征,风后的局部淤积是暂时的,需要疏浚的实质性回淤很小。依据15万吨级航道实测回淤特征,建议30万吨级航道宜结合港区在东西连岛口门建设防波堤,以减小回淤峰值区段淤强。  相似文献   

17.
鲁琦 《水运工程》2020,(S1):141-146
潍坊港处于莱州湾的中部,岸滩水深较浅且变化平缓,泥沙运动较为活跃,泥沙淤积对航道的运营维护影响较大。通过建立潮流模型和泥沙输移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现有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再进一步模拟航道的冲淤情况,预测航道回淤分布规律以及航道沿程的淤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潮流模型和泥沙输移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度均较高,预测航道年淤积量约为391.3万m3。  相似文献   

18.
重力式码头基槽开挖和基床施工过程中存在泥沙回淤现象。特别是在河流的出海口,由于河流泥沙运动以及潮汐、潮流、波浪的作用,回淤情况更加严重,对施工过程造成极大影响。本文以厦门港海沧港区21#泊位为工程实例,对该工程基础施工中出现的回淤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总结了清淤所采取的技术对策及措施,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鹏  赵鹏  程瑾  王文博  李建 《水运工程》2018,(S1):43-48
针对东营港某港区在防波堤建设和航道疏浚施工同步进行的共同作用下的备淤深度问题,建立工程海域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波浪、潮流、泥沙及地形冲淤验证。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施工过程分解为若干节点分别建模计算,并结合施工结束至竣工验收的不同时间分期叠加统计。得到同步施工期间航道的回淤规律并预测备淤深度。该研究为航道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也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航道常年性维护的实施,可及时对航道的突发性淤积进行维护疏浚,保障通航安全、有效提高航道维护水深保证率,使港区得以正常运营。本文通过对厦门港海沧航道常年性维护施工进行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