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天云 《水运工程》2019,(10):86-92
针对长江上游变动回水区河段在三峡水库消落期表现出的复杂通航环境,以广阳坝礁石子河段整治为例,研究该河段浅滩和急滩复合碍航特性。采用船舶阻力计算方法,确定5 000吨级船型的自航上滩水力指标,通过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得出该河段滩险成因并提出整体治理思路与滩险整治方案。分析整治效果可知,工程实施后,航道尺度达到通航设计标准,可满足5 000吨级船舶通航的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资水干流毛角口滩和焦潭湾滩所在河道弯曲狭窄问题,采用切嘴、疏浚以及填槽的航道整治方法进行方案设计,并基于该方案通过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以及船模通航试验进行分析。工程实施后通过水下河床地形观测和水位观测分析得知,该滩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取得了预期的整治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什川吊桥滩是黄河大峡库区内主要碍航滩险之一,严重影响通过该河段船舶的安全航行。在明确其碍航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方案整治前后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确定采取浅区挖槽和深沱筑潜坝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整治。工程实施后航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整治效果良好,可为类似滩险的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兼具"浅、急、弯、险"特点的黄河宁夏中卫下滩河段的复合型滩险整治技术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滩性的基础上,提出多方案设计,通过物理模型试验优化比选。试验表明:挖槽上段采用复式断面、增加滩险进口段宽度和深度,有利于减小滩段水面比降、减小流速。尽管上段水位降幅较大,给上游河段带来不利影响,但整治效果最佳。工程实施后通航水流条件良好,航道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类似滩险的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筲箕背滩是长江上游比较有代表性的急、浅、险的复杂滩险,其主要碍航特性表现为上弯、中浅、下急。对筲箕背滩航道治理工作始于1944年,先后多次采取整治措施。有些整治措施实施后航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些措施实施后安全通航依然存在隐患,直到叙泸段航道整治工程中对其进行治理后航道条件才得到彻底改善。文中对筲箕背滩历史整治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整治效果,以期为今后类似滩险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罗宏 《水道港口》2005,26(Z1):111-115
三峡工程施工期变动回水区河段由于水位变化,使部分河段碍航情况加剧.根据三峡大坝各蓄水期通航代表船队及其相应的通航标准,文中分析了9个滩险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并对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段是川江船舶航行最困难的航段之一,其通航能力已经成为制约长江干线航运发展的瓶颈,需对该河段碍航滩险进行合理整治。文中介绍了两坝间重点碍航滩段,并以长江三峡两坝间著名的洪水急流滩——喜滩为例,分析了该滩段的碍航特性及成因,提出了通过炸礁、填槽和筑坝等工程措施,以减缓上水航线的流速、比降,消除泡漩乱水,扩大通航水域的整治思路,以延长万吨级船队通航期,满足设计船舶通航要求,为长江干线两坝间航道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简述乌江通天槽滩滩险特征,滩险成因及演变概况,重点介绍该滩整治方案的比较和选定,以及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长江渝泸段滩险整治小尺度船模通航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上游泸渝河段,全长270km,为典型的山区河流,河段内滩险众多。在天然状态下,本河段共有碍航滩险52处,其中大多为枯水急流险滩。文中主要以泸渝河段斗笠子滩和城背嘴滩为例分析小尺度船模在滩险整治通航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年的测图资料,对比分析广阳坝河段的冲淤变化、深泓线变化、等水深线变化和滩险演变,得出山峡水库蓄水后对广阳坝河段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成库后,该河段细颗粒泥沙累积性淤积趋势不明显,航槽中基本无累积性淤积。基于航道通航条件研究与滩险演变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为广阳坝河道今后的整治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嘉陵江下游受电站下泄非恒定流影响严重的河段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嘉陵江桐子壕电站2009—2010年大坝下游水位、出库流量和电站调度运行方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时间尺度的流量资料推求电站下游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流量,通过建立滩险处基本水尺与电站坝下水位相关线来推求整治滩险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相似文献   

12.
针对湘江渠化河段大花滩连续弯道滩险航道整治措施进行研究。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建立工程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和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验证原型实测水位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后,计算得到了不同流量情况下工程河段的航道水深、流场以及船模操纵的舵角、漂角、最小航速等主要参数。结果表明:工程河段内不实施切嘴及整治建筑物也可通过优化航线、拓宽航宽并结合适当的疏浚、护岸工程措施满足通航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从长江航务管理局获悉,自2015年3月26日起,长江干线宜宾至重庆段枯水期最低维护水深由2.7 m提高至2.9 m。据悉,长江干线宜宾合江门至重庆羊角滩河段全长384 km,是典型的山区河流,共有30多处碍航滩险,以卵石浅滩碍航为主,通航条件比较复杂。近年来,国家实施了部分航道整治工程,航道条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老虎梁滩段是重庆—宜昌河段内的重点碍航滩险,近期发生多起海损事故,严重影响船舶通航安全及航运效益发挥。针对此问题,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船模试验的研究手段,在深入揭示老虎梁滩段碍航水流特性及行船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对不同航道整治方案实施后的水流条件、行船状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方案实施能减弱不良流态对船舶安全航行的影响,综合分析比选后推荐了最优方案,为该滩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供其它类似滩险的航道整治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李伟  贺勇  陈咏 《水运工程》2015,(10):204-208
长江重庆江津至宜宾河段以滩多、流急、流态紊乱著称,三峡工程蓄水运行以来该段不受回水影响呈现山区天然河流特征,因浅滩众多,每年均需要进行养护疏浚才能保障航道畅通。对于兼具"弯、窄、险、急"特征的滩险,在枯水期进行疏浚时,施工难度较大,过往船舶航行困难,施工船舶自身安全隐患大,施工与通航矛盾突出,因此在实施养护工作中采用提前疏浚、着重缓解施工与通航矛盾等手段进行施工。对近年航道养护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为今后长江上游航道养护疏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嘉陵江草街至河口段整治工程分期实施,部分滩段整治效果未及预期,通航条件仍然较差。针对嘉陵江草街至北碚段航道枯水期斑鸠背、二郎滩等滩段出浅碍航的问题,结合深度平均的平面二维水力学数值模拟和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原型观测,分析研究河段各滩险的碍航特性及整治效果,提出重点滩段达到航道维护尺度的流量要求及相应保证率。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草街至北碚段航道近年来虽进行了系统整治,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受逐年地形变化影响,航槽内冲淤变化显著,目前已不能满足Ⅲ级航道尺度要求;在现状条件下,满足Ⅲ级航道尺度要求的草街最小下泄流量约为1 391 m~3/s。  相似文献   

17.
燕子石—甲完恩滩位于龙滩枢纽与平班枢纽的脱水段,现状条件下燕子石滩为一个枯水浅、中水急的险滩,而甲完恩滩则为枯水急滩,无法满足船舶通航要求。基于对滩险的成因和碍航特性的分析,确定了滩险治理思路。经物模和船模多方案优化研究提出推荐方案:燕子石分汊石质急、浅滩整治方案为主、支汊同时开挖,调整汊道分流,平顺航线、拓宽航槽;对于甲完恩滩,疏炸航槽内礁石,扩大卡口断面、拓宽缓流航道。该研究可为山区河流类似河流疑难滩险的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牤牛哨滩是松花江中游主要的碍航浅滩,该滩段河道水浅槽窄、滩口流急并伴随横流等碍航水流,严重影响船舶通航以及生态旅游航道的建设。针对此问题,采用二维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对牤牛哨滩河段的碍航水流特性进行研究,对比分析3种航道整治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复式断面航槽疏浚及生态闸坝建造的方案后,该滩段通航水深大于1.78 m,枯水期平均比降仅为0.29‰,平均消滩水力指标远小于2.06,流态良好,满足航道治理要求。研究成果可为该类滩险的航道整治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沙陀枢纽变动回水区通航水流条件受上游思林枢纽日调节与下游沙陀枢纽水库调度的双重影响,利用两坝间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变动回水区段的整治方案,对方案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变动回水区内滩险能达到Ⅳ航道等级标准,为航道整治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模型试验和川江自然滩险船舶航行的实测资料,采用经验计算和综合分析方法,提出在汛期大流量下的明渠采用换推与设置绞滩通航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