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走向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更加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和网络化。随着大都市和城市群的发展,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东莞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研究,探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技术特征及其规划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标准。 研究方法:通过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城际轨道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在技术特征和客流特征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三种轨道交通方式在功能定位和技术特征方面的异同,借鉴国内外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提出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研究结果: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和技术标准等方面介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之间,在采用的技术标准方面应更接近于城市轨道交通标准。 研究结论:为了我国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健康、有序发展,除加强行政区内各层次交通规划编制外,同时应加强区域范围内各行政区相关规划的协调,整合区域内各层次轨道交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充分发挥区域交通的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具有线路长度超长、承担多重功能等线路布设特点,需深入借鉴其他特大城市的市域快线的建设模式,以更好地符合天津市市域交通需求。建议天津市市域轨道交通快线中通过中心城区的3条线(Z1、Z2和Z4线)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在中心城区段兼顾承担地铁功能的模式,根据客流分布均衡程度选择分段运行和贯通运行。  相似文献   

3.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列车运行交路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随着市域轨道交通的不断建设和城市格局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其沿线客流将呈现不同的特征,可采用不同的列车开行交路模式以适应变化的客流需求。提出了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从服务水平、线路通过能力、列车运用、车站布置以及客运组织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交路形式的特点,并给出市域轨道交通线列车开行交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万波 《科技交流》2010,(2):66-70
伴随着重庆市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市域内各组团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客流运输需求旺盛.本文主要从重庆市的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交通需求、环保等方面论述了建设轨道交通六号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统计了国内28座城市的轨道交通(不含市域铁路、磁悬浮线、机场线)线网负荷强度。结合各城市的线网规模、市区和主城区常住人口密度、单程通勤距离、线路开通运营时间、沿线区域开发情况等因素,分析了引起线网负荷强度差异的原因。总结了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效率的要点:在城市主城区,当常住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宜优先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并应尽量覆盖大客流集散点;在城市外围区域,当基于TOD(交通引导发展)模式引导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应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开发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轨道交通共线、多交路运营及换乘车站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2010年举办世博会的有关要求.上海对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目前考虑到2010年。依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本着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应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总体规划目标相协调;发挥既有网络的综合效益;有序建设中心城轨道交通: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加快推进建设市域轨道交通,为郊区重点发展地区提供保证.有计划地建设大型换乘枢纽,逐步锚固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等原则,2010年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总长度将达到510km,  相似文献   

7.
利用国铁富余运能开行重庆城市客运列车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直辖市市域面积8.24万km,2002年人口3113.83万人。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工农业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是西部经济最大的“生长极”.重庆位于中国经济发展主轴线长江流域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结合部。是加强中国东西部联系,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利用国铁开行城市铁路客运列车。可大大节省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投资,提高城市客运列车速度和舒适度.有效吸引客流,提高市场竞争力,而环环相套.环线结合的国铁线和城轨线网结构,又为城市轨道交通利用国铁富余运能开行城市客运列车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安市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现状及城市建设重点发展状况的研究,认为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需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线网规划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在研究西安市古城特点和发展总体规划的同时,分析城市客运交通走廊和主要客运交通枢纽的特点,构思线网方案,从客流角度分析、运用广义效用函数法计算,认为"棋盘+放射型"的规划方案能保持客流量大的优点,线网直达性好,结构合理,均衡性好,对明城墙客流压力有较大缓解,其综合评价均优于其他方案,最终确定该方案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9.
上海正处于国际经济中心和2010年世博会全面建设时期,城市人口增加、范围扩大,居民出行距离增大、总量增加,交通需求十分旺盛,迫切需要构筑以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和生态化为基本特征,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目前,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史无前例。为了更好地介绍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本刊近期专访了俞加康大师,他围绕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1落实城市交通科学发展观,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由市域快速轨道线、市区地铁线、市区轻轨…  相似文献   

10.
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特点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主要大城市市域轨道交通线的特点,给出了市域线的定义及其主要形式,并分析了市域线的特点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市域线的建设可配合和引导城市发展,满足和方便城市客运交通需求,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网络。  相似文献   

11.
加快长沙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实行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项目建设融资成本比较低,许多城市充分利用目前难得的机遇,抓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功能.长沙市应抓住机遇,抓紧快速轨道交通的前期研究工作,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进程,尽早推进长沙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连接主城区与近郊城区的快速公交通道,线路长度长、站间距大。不同于主城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其敷设方式选择对工程规模、投资控制、运营管理尤为重要。以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为例,研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的敷设方式。通过合理确定敷设原则、精细化的线位方案比选以及多专业协调设计,建议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尽可能多采用经济性好、建设速度快的高架敷设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轨道交通为骨架构筑城市客运综合枢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人们出行方式向机动化、快速化、个性化转变的要求,以城市交通向多层次和一体化的交通结构综合体系发展的总趋势,从综合枢纽的功能、特征、分类、要素、理念的研究,突出换乘的结构功能和规划思维,提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构筑城市客运综合枢纽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当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穿越城市中心城区时,其主城区段发挥着主城区骨干线的功能,确定并统一全线技术标准是前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成都市轨道交通13号线为例,以功能定位和客流特征为基础,对速度目标值、站立标准、车辆选型及编组、互联互通需求、快慢车运行、空气动力学效应、供电制式等技术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该类型轨道交通的前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陆续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但人们对快速成网后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及其存在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基础客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快速成网运营初期的广州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客流成长规律;通过对比国内大城市地铁现状,从客流角度对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最后提出对策与建议:轨道交通应与城市发展深度结合;快速成网初期城市轨道交通应注重与城市土地利用、常规公交等诸方面协调发展;加强线网规划前期研究;充分发挥既有线路效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市域性轨道交通快速线,阐述了轨道交通快速残的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说明通过修建市域性轨道交通快速线,可以达到优化调整城市布局、缓解城市压力、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改善我国目前大城市交通状况的发展趋势。本文就发展快速轨道交通的必要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快速轨道交通之一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的特点,与其它快速轨道交通的比较;作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区形成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导致区域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步入快车道,现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京津冀地区为背景,对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苏锡常公交化轨道交通规划、长三角地区城际客运铁路网规划和环渤海的京津冀地区城际客运铁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地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超过1500亿元。 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计划处处长范玉亮介绍,“十一五”期间,在北京中心城,将加快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道路系统的建设,完善路网功能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畅达的路网体系。在中心城外,将建设大容量复合型交通走廊。支持新农村建设;建成以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多种方式协调运输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到2013年,重庆市将建成1、2、3、6号线共197公里的运营网络,日运量达150万人次,基本形成轨道交通骨干网架。完成“畅通重庆”建设任务。至2020年建成“六线一环”364公里轨道线网和60个重要换乘枢纽,日运量达600万人次,成为主城区客运交通骨干。2020年后建成“九线一环”513公里线路和270座车站的轨道交通网络,日运量达800万人次,成为都市区客运交通骨干。5月21日,重庆市交委发布信息,轨道1、3号线将在今年9月和10月相继通车营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