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传统行业对"互联网+"方向建设思考的不断深入,机场行业领域也亟需思考与探索新的应用与服务模式,将线上资源和线下旅客无缝对接,从而为旅客带来更加新颖、便捷与个性化的出行与消费体验,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及顾客满意度。因此,首都机场利用航站楼内部署铺设的蓝牙定位营销网络,结合对于机场行业基础旅客服务的需求分析以及首都机场自身对于旅客服务理念和商业价值挖潜诉求,推出了"梦想之旅—我最摇摆"主题营销活动,从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微信公众号、微信摇一摇、线上分享体验以及线下活动宣传等不同层次和维度进行全方位的传播,使更多线上、线下的旅客了解、参与其中,并立足活动转化率将独立活动的全方位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共同打造了"互联网+"智慧营销案例。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航空运输发展的大背景下,机场作为航空运输枢纽企业,正处于重要的机遇期,亟需提高服务质量。现有的信息服务能满足机场运行管理的基本需求,但从打造互联网智慧机场的目标来看,还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因此,本文提出了面向旅客的机场智能服务技术的概念,介绍目前国内外智能服务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机场当前实际情况,对智能服务技术在机场信息化发展、旅客自助服务、智慧机场建设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增强服务品质、创新营收渠道,助力首都机场枢纽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输经理世界》2014,(12):98-100
伴随着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首都机场充电站的揭牌,包括10辆大金龙纯电动客车在内的17辆机场摆渡车交付首都机场,并将在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期间正式投入运营,服务于旅客在三个航站楼之间的摆渡需求。这标志着北京APEC会议期间,首都机场将成为国内首家使用新能源汽车进行航站楼间摆渡的机场。  相似文献   

4.
一、北京首都机场的五年巨变首都机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1958年4月首都机场开始运行到1979年12月为第一阶段,从1980年1月第二航站楼(现称一号航站楼)启用到1999年8月为第二阶段,1999年9月新航站楼(二号航站楼)的建成启用,标志着首都机场发展进入了第三阶段。首都机场从开始运行到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用了35年时间(1958-1993),从1000万到2000万用了7年时间(1993-2000),预计2003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000万,也就是说,从2000万到3000万只需3年多时间。1998-2002的五年,是首都机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首都机场从第二阶段向第三…  相似文献   

5.
物联网被誉为"下一次的工业革命",各方提出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工业等概念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我们国家也将其列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物联网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国家战略层面,对于各个行业,特别是对机场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首都机场在面对旅客流不断增长以及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之下,已经意识到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从传统机场向智慧机场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首都机场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并在多个应用上做出了探索尝试,但总体来说物联网在首都机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物联网在首都机场如何发展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去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概念以及其在国内外发展状况的解析,通过三个不同物联网的应用示例介绍了首都机场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最后给出了对未来首都机场物联网发展的规划建议,并以此为机场行业物联网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3月2日,是首都机场50岁的生日。最大的生日贺礼莫过于T3航站楼。有人说,机场是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窗口。那么作为机场最重要的功能建筑的航站楼,也可以说是机场的一个窗口,是记录机场发展历史的缩影。50年前,首都机场只是一个1万平米左右的航站楼、一条跑道;50年后,首都机场成为拥有3座航站楼、3条跑道、双塔台同时运行的大型航空枢纽港。首都机场新、旧航站楼的更新,记录着首都机场50年来发展和变迁的历程,也是中国民航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一个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7.
机场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公共性基础设施,在"互联网+"与各行业快速融合的新时代,对我国机场现状格局进行梳理,阐述大型枢纽机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列举了"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兴技术及其对民航业的影响,结合首都机场智慧机场建设规划和实践,创造性的提出了基于"4C"原则的"5维6化"模型,论述互联网+机场、智慧机场等理念在大型枢纽机场智能化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8.
航站楼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集成了多种功能区于一体,成为客流、物流和信息流高度集中区域。本文探讨了航站楼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嵌入运动休闲功能对于提高乘客航站楼人性化和舒适体验的必要性,讨论了航站楼嵌入运动休闲服务功能的空间优化思路。本文认为,航站楼不仅仅是航空旅客出入机场的枢纽,更应该成为商业、餐饮、文化、运动休闲等服务集聚的综合时尚中心。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航站楼注重人性化和舒适度的体验式服务,应该成为航站楼的功能性服务的标配。强化航站楼的运动休闲元素,是未来我国航站楼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正>从空中俯瞰,首都机场T3航站楼犹如俯卧在北京城东北部的一条巨龙,蓄势待飞……首都机场扩建工程自2004年3月开工以来,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鼓舞下,数万名工程建设者们以"建设枢纽机场、满足奥运需求、创造崭新形象"为目标,抢工期,搞创新,严把质量关,以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取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在"互联网+"与各行业快速融合的新时代,机场作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公共性基础设施。探索新的O2O商业与服务模式,通过和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创新性的将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无缝对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摇一摇、支付宝等新兴技术打造具有机场特色的O2O生态圈;从不同层次和纬度为机场旅客提供更加新颖、便捷和科技感的出行和消费体验,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机场品牌价值和旅客整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铁路畅行"和"客运提质计划"的提出,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旅客服务成为高速铁路客运发展的关键方向。为打造全新旅客行李服务概念,基于"铁路畅行"会员常旅客计划,构建全流程、门到门智慧行李服务方案,从旅客需求角度出发,采取"人货分离"模式,突破传统站内行李服务的模式,拓宽业务场景,延长商业链,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方案。全流程智慧行李服务作为一项新的服务模式,为培育旅客需求,提高顾客粘合度,挖掘高铁行李服务的潜在市场,优化铁路盈利结构,加快构建铁路客运服务体系,提升铁路在运输市场的竞争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信息化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流趋势,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的逐步展开和深入,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本文以首都机场移动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突破原有移动应用各自为政难于管理的局面,制定统一的移动平台规划,构建全新的移动办公新模式,采用Hybrid移动平台技术路线,搭建了一套移动应用开发管理平台,为首都机场提供全面的移动战略所需的各种移动应用产品和服务。此移动平台同时具备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能力、移动应用管理能力,以及后端集成服务、安全控制措施等相关能力,形成了整体化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为首都机场全面移动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移动信息平台,全面覆盖移动业务场景,按照互联网+的方向改造业务模式,逐步实现各信息系统的移动化。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输》2006,(8):I0001-I0001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于1958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其后历经四次改扩建,成为拥有建筑面积分别为7.8万平方米和33.6万平方米的两座航站楼、东西两条平行跑道的4E级国际机场,并拥有完备的旅客及货物处理设施。截至2005年底,首都机场共有航线205条,通航城市157个;在首都机场运营的航空公司共有54家。  相似文献   

14.
有人问,北京外国人最多的地方是哪里?你千万不要抢答是天安门和王府井或者故宫和CBD,正确答案应该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简称"首都机场")。的确,现在的首都机场已经成为中国地理位置最重要、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运输生产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3号航站楼,日旅客吞吐量超过北京西客站、北京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的总和,旅客吞吐量已跃居世界第二,被胡锦涛总书记称为"中国第一国门"。就拿奥运会期间来说,首都机场为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万人,提供了安全、顺畅、便捷、高效的航空运输服务。面对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涉面最广,要求最高,流程最复杂的保障任务,首都机场人不畏艰辛、无私奉献、奋力拼搏、敢于胜利,以"零事件、零事故、零投诉"的最佳战绩,践行了中国民航人对世界的庄严承诺。2010年3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司长张光辉正式调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履新之后忙碌异常的张总,接受了《交通建设与管理》专访。  相似文献   

15.
<正>互联网作为一种"能源",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变革着传统行业。"滴滴"的出现,便捷了百姓出行;"阿里"的网店,愉悦了大众购物;微信支付,让手机变成了随手可刷的钱包……随着传统行业被颠覆,"互联网+"正在深度变革大众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用户体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全球第二大国际机场,每天有超过1600架次航班在这里起降,超过60万人次的中外旅客和接送机人员从这里进出,年旅客吞吐量近9000万人次。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旅客在出行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航空运输行业企业纷纷加强在新媒体建设方面的关注和投入。本文从微传播的角度,介绍目前首都机场在微信、微博方面的新媒体建设发展经验,并结合新形势下对"互联网+"建设发展的思考,对未来首都机场新媒体建设路径进行探讨式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首都机场业务不断扩展,机场在航班管理、旅客服务、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增多,机场间协同发展以及各相关单位的互联互通不断深入,对于信息服务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基于云计算概念和方法的信息系统架构建设,将引领机场信息服务能力有质的飞跃。本文分析了云计算的技术特点以及应用情况,结合首都机场信息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混合云的首都机场基础架构云平台的想法,基于机场业务特点和安全要求,提出云平台架构设计方案和功能特点,并探讨该平台的建设模式,该平台的建设对机场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互联网融入传统道路客运,就是来抢夺客运市场吗?飞牛巴士告诉我们:非也!且看他们如何利用互联网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9月12日至13日,在"互联网+道路客运转型发展研讨会"暨首届交通运输学院院长论坛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水平发表演讲时提到:"旅客对于道路客运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2012年是178亿人次,2014年191亿人次,总量在不断增长,只不过是在放缓速度。旅客有这种需求,就需要我们来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而"互联网+"能够适应新形势,可以为道路客运行业提供创新性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机场作为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具有规模大、车流量集中、交通方式多样、人员来往密集等特点。当前旅客不断提升的期望值、日益增加的运行压力以及业内激烈的竞争,促使机场运营方的角色从单一管理者向多样服务提供者转变。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机场的智能化管理,满足旅客多样化、精确化的服务需求,是目前机场地面交通经营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车辆引导、智能收费、实时定位等方面研究了首都机场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解决当前机场地面交通中遇到的排队时间久、机场巴士信息不明确等问题。此外,本文还规划出智能化管理将在简化流程、提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T3航站楼的运营,首都机场地面交通衔接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研究了进出机场的交通乘客,然后简要的介绍了进出机场的交通方式,接着对最适合首都机场地面交通衔接的交通方式——轨道交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首都机场地面交通方式提出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