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指示标识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综合客运枢纽内部乘客集散。本文定义了综合客运枢纽引导指示标识系统效能,总结其与效率的差异,分析影响综合客运枢纽引导指示标识系统效能的因素,并以效能优化为目标,研究引导指示标识的优化设置问题,提出提高系统效能的标识设置对策,以期为综合客运枢纽引导指示标识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顾民  潘亮 《综合运输》2021,(2):59-65
本文对高铁客运枢纽区域内步行交通的影响范围和功能定位进行分析,提出在站城融合理念下,步行交通是高铁客运枢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利用开源数据,对比我国京沪高铁沿线与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以及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东京站、名古屋站,分析枢纽步行交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站城融合背景下枢纽步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重点和指标体系,为高铁客运枢纽实现站城融合、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铁客运枢纽视频监控采集点布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高铁客运枢纽的内部布局和旅客流线特点,提出了高铁客运枢纽视频监控采集点布设原则和枢纽主要功能区域视频监控采集点的布设方案,并以北京南站为例进行了视频监控采集点的布设。  相似文献   

4.
刘文彬 《综合运输》2022,(5):149-154
合武高铁和合宁高铁作为沪汉蓉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入合肥铁路枢纽方案对沪汉蓉高铁整体线位走向及合肥枢纽客运车站分工有较大影响。在分析合肥铁路枢纽概况、枢纽客运量预测及车流特点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条件、运输组织、线位走向、工程投资等方面确定沪汉蓉高铁应引入合肥南站,结合客运系统布局,重点研究了近期实施合武合宁直通线方案与近期沪汉蓉铁路城际通过车流绕行合肥站方案,并最终推荐近期实施合武合宁直通线方案。  相似文献   

5.
筱林 《综合运输》2006,(8):109-113
《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同时强调在加快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的同时,系统安排枢纽建设,强化重点客站,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有机衔接。这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枢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差异化控制策略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的运作效率,体现"以人为本"的综合交通服务理念,决定城市综合交通网络效能的发挥。以集散服务网络为研究对象,依据枢纽特征聚合态所处阶段是否为常态,利用Stackelberg博弈建立双层规划控制策略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研究枢纽特征聚合态的差异化,构建模型和算法设计,为高性能集散服务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德国柏林铁路客运枢纽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剖析柏林铁路客运枢纽,分析了该枢纽的客流集散特征、列车开行方式、与城市交通的结合及土地利用效率;综合分析结果,得出了对我国城市铁路客运枢纽规划设计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综合客运枢纽是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宁波综合客运枢纽发展具备良好基础,但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较为滞后,在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问题突出。本文在总结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布局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提出了宁波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布局模式与具体方案,并以宁波南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为例,对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进程的加快,与之相关的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通过分析高铁枢纽片区的客流构成,分别利用弹性系数法和四阶段法预测模型,构建客流规模预测体系。以阜宁南站综合客运枢纽为例,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从宁波市综合客运枢纽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阶段、建设型式及衔接模式,阐述了宁波市综合客运枢纽系统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布局规划,以完善综合客运枢纽功能,为国家枢纽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