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快速、大规模发展,相继建设开通的线路已经成网络化运营,呈现出“轨道交通公交化”的特征,作为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近年来,ATC系统一直以引进为主,从2004年底到现在中国国内所有建设或改造的线路全部采用CBTC系统的有10条以上,而这些线路的CBTC系统全部是引进,给市场竞争、建设开通、网络化运营、线路能力提高、运营和维护管理、工程扩展、网络资源共享等带来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2.
Ⅱ型枕是目前及“九五”期间需求量最大的枕型,Ⅱ型枕专用量具由孔距测量器、孔斜测量器、厚度测量尺和坡度测量尺组成,主要用于检验Ⅱ型枕的几何形状或尺寸,目前对Ⅱ型枕专用量具尚无校准方法,为了保证Ⅱ型枕专用量具测量的准确性,本文介绍了对Ⅱ型枕专用量具的校准方法,供各轨枕厂计量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袁犁 《铁道勘察》2007,33(6):55-58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各部门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讯网络基础设施、计算机硬件基础设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共享环境、安全保障措施、软件系统等一系列物理实体和逻辑实体的支撑来实现。概括地讲,数字城市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大致可以从“软”和“硬”两个角度来进行研究和建设。“软”是指信息共享服务相关的标准、政策、安全保障、软件功能等的研究和建设;“硬”是指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实现所需要的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网络基础设施、基础数据、专业数据等的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4.
由成都铁路局科研所研制的“LAYJ—I型列车安全预警防护装置”于2008年6月通过局科委组织的鉴定。该装置由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组成。车载设备从机车综合信息平台获取机车运行信息,通过无线方式将信息发送到临近的列车和道口、施工点,同时也对接收到临近的列车或道口、施工点的信息进行处理,实现了车对车、车对地的安全预警和防护;  相似文献   

5.
资源透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实现减量化用钢;我国铁矿锡矿等6类矿资源税税率上调;内蒙古大幅压缩煤炭总产量力改以资源换项目模式;新兴铸管新疆特钢项目2013年底全部建成  相似文献   

6.
“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是铁道部“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技术创新项目,“信息网络和监控管理中心系统”是其中的重要子课题,由铁科院电子所和上海局共同完成。该系统的总体目标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行车安全信息网络,搭建安全监测数据传输平台;坚持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相结合,建立安全监控管理中心和适应新形势的行车安全管理体制;统一信息渠道,实现各种安全监测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与集成以及监测数据的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开发完整的电子化安全监控管理信息服务应用;建成集监测、控制和管理决策为一体的行车…  相似文献   

7.
2006年,铁道部落实建设和谐铁路的目标要求,“十一五”铁路建设实现良好开局。2007年,要抓住铁路建设黄金机遇期,围绕和谐铁路建设大局,以确保安全质量、严格控制投资为重点,认真贯彻铁路建设新理念。要完成铁路基建投资2560亿元;完成新线铺轨2099km,复线铺轨2547km;投产新线607km,复线665km,电气化铁路2019km。要科学组织,狠抓前期工作,狠抓施工组织,狠抓关键问题;要从严治本,实现安全质量有序可控;要精打细算,最大限度节约工程投资;要依法规范,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开创大规模铁路建设又好又快向前推进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铁道部为了满足六大干线全面建成提速安全标准线的要求,明确提出要在六大干线建设”地对地、地对车、车对地”安全监控体系。针对铁道部这一新的业务发展和IT建设计划,惠普公司协助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于去年3月底开展了“移动数据传输统一平台(MTUP)”的合作开发。MTUP系统是铁道部安全监控系统的核心基础部件.对于铁道部在大提速背景下的安全运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英 《中国铁路》2012,(3):97-97
近日,铁道部印发铁路“十二五”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根据规划,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适应“十二五”铁路运输安全的监管体制和管理机制,在设备设施、人员素质、技术创新、维修方式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行车安全装备实现系统化和现代化,安全监测、信息传输、预测预警和抢险救援适应铁路运输和安全发展需要,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努力实现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下降。  相似文献   

10.
铁路货运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与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建成统一的生产作业平台。面向货运生产组织、货运安全保障、货运专业管理等功能需求,以构建“生产作业组织、安全综合管控、货运管理决策”三位一体的货运生产作业一体化支撑平台为目标,构建“1+3+N”的货运生产作业与管控平台应用体系架构,提出了管控平台网络架构和数据架构,系统设计了生产作业、安全监控、货运管理3部分平台功能模块及组成。管控平台建设能够有效提升用户操作体验、实现管理数字决策、降低系统运维成本、打造风险管控体系,为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相似文献   

11.
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建设新理念,确保建成世界一流客运专线,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建设标准、组织管理三大体系,努力实现铁路建设质量、工期、投资和安全控制目标,对于贯彻落实《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工务工作方针,实现工务工作总体目标,加快工务技术发展,适应运输发展需求,2008年工务系统的重点工作是实施“零误差”,推行“零缺陷”,确保动态均衡;加快大修步伐,减少薄弱设备;提高大型养路机械运用能力,做好引进技术国产化项目工作;加强管理,提高汛期防灾应急能力;抓好线桥设备和安全基础设施管理;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工务技术管理水平;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做好京津城际铁路及合宁、合武等客运专线的接管和运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八五”期间全运输安全取得的好成绩,包括与“七五”相比重大、大事故的下降率,安全周期明显延长等;介绍了铁道部在狠抓安全落实机制,加大运输安全技术装备投入,提高安全基础整体水平,实现“有序可控,基本稳定”目标等方面所完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胡亚东 《中国铁路》2007,(6):1-9,38
2006年铁路各项运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进入2007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顺利实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实现重大突破,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深化发展,运输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青藏铁路运营管理经受了重大考验,重点物资运输得到有力保障,客货运输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运输安全保持相对稳定。2007年的后7个月,全路运输系统要建立完善提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继续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充分发挥新图效应;大力提高客货服务质量,努力塑造铁路新形象;紧紧围绕运输生产力发展,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大力提高干部职工素质,适应和谐铁路建设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是基于铁路设备联网、生产联动、安全联控特征而设计的,是一个集监测、控制、抢险和管理于一体的保障安全的系统工程。在基本建成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要完善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实现“实际、实用、实效”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9月27—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了北京南站、京津城际铁路和天津站。温家宝对京津城际铁路建设运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要求铁路部门按照“安全、便民、管理、效益”的要求,切实管好用好京津城际铁路,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便捷;温家宝深刻指出当前铁路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要深化技术创新工怍,贯彻“质量、节能、节地、环保”的方针,又好又快推进铁路建设,坚持“经济、实用、美观”的要求,建设好铁路新客站;他称赞动车组司机“精神抖擞、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要求向他们学习,培养高素质的铁路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哈大客运专线CRTS I型轨道板预制和铺设工艺,结合安全、质量、工期等要求,研究轨道板张拉技术;通过比选,确定一套技术可靠、操作简便、施工干扰小的轨道板张拉施工技术方案;经现场测试,采用自动控制张拉设备施工方案,可满足CRTS I型轨道板的生产质量与效率要求,符合铁道部提出的“六位一体”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8.
客运专线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场建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RTSⅡ型无砟轨道系统在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等线得到普遍应用。其采用工厂化生产,具有质量可靠、精度可控等突出优点,而板场建设直接影响后期轨道板生产的质量、安全和效率。结合国内客运专线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场建设实例,对板场建设中的关键技术-规划与主要土建结构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地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超过1500亿元。 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计划处处长范玉亮介绍,“十一五”期间,在北京中心城,将加快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道路系统的建设,完善路网功能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畅达的路网体系。在中心城外,将建设大容量复合型交通走廊。支持新农村建设;建成以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多种方式协调运输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全路按照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要求,抓住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历史机遇,全面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为实现201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铁路运输网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